23日处暑,老祖宗说处暑节气有“三怕”,3怕是指啥?

乡村小水 2023-08-22 13:52:24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时间过得真快,8月23日正式进入处暑节气,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也意为“出暑”,即炎热的天气即将退场,暑意渐消,雷暴活动已经不及炎夏那般活跃。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处暑已经有明显的凉意,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秋老虎”将继续发威,一般到了秋分节气,天气才会真正凉爽。

老话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五谷皆丰收”,说的就是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前面,那么预示着粮食容易减产;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那么预示着粮食容易丰收。处暑在出伏前,意味着三伏天的暑热天气和处暑节气的炎热天气重叠了,这也说明暑热天气会缩短,暑热天气缩短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积温不够,作物容易减产,反之处暑在出伏之后意味着暑热时间相对长,农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非常有利于产量的提升。

今年8月20日出伏,8月23日处暑,因此今年处暑在出伏之后,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粮食的收成问题。老祖宗说“处暑有三怕”,出现一个农民都会愁,那么是指哪3怕?

一、怕下冰雹

在我国民间有“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拔麻摘老瓜”等谚语,这些农谚都说明到了处暑节气意味着秋收作物已经开始成熟了,在这个时间点农民非常害怕下冰雹。

处暑时节一旦遇到冰雹天气,那么就会对农作物的果实、籽粒、叶片以及里茎造成严重破坏,果园里即将成熟的果子会大量落果,粮食的籽粒也容易脱落,处暑节气下冰雹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减产。

每年进入处暑节气,在我国民间人们一般都会祭拜土地神,人们杀牲口到土地庙进行祭拜,同时人们还会将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这样可以避免冰雹侵袭,这反映了人们对五谷丰收的期盼。

二、怕刮大风

农谚说“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时节粮食作物的籽粒已经进入饱满的状态,农作物头重脚轻,这个时间点非常害怕刮大风,大风天气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大片倒伏。

农作物倒伏后会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合成的有机物会降低,农作物的籽粒会出现不饱满的现象;此外,农作物倒伏后不利于收割,会增加人们的种植成本。

三、怕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

处暑时节副热带高压在慢慢南撤,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降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是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区,冷暖空气往往会交汇,从而引发持续的降雨天气,可能会出现秋雨连绵的现象。

处暑时节农作物已经开始陆续成熟,如果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气,那么粮食作物的籽粒就容易出现发霉、长芽的风险,会导致农作物“丰收而不丰产”;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时节出现连续的连续的阴雨天会导致气温偏低,这同样不利于农作物成熟;同时,处暑时节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还不利于农作物的收割和晾晒,这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处暑若天还有雨,纵然结籽难成米”、“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立秋有雨人欢喜,处暑有雨万人愁”,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处暑节气宜晴不宜雨,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就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

处暑以后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成熟,白天天气晴朗,作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有机物;夜晚温度低,可以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养分的储存,因此处暑节气农作物成熟得特别快。

温馨提示:进入处暑后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我们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免着凉感冒。处暑后降水趋于减少,空气湿度明显降低,人们很容易感到“秋燥”,我们不妨多食用粥、银耳、藕、百合、莲子、秋梨等润燥食物。

总结,进入处暑节气意味着炎热的暑热天气进入了尾声,秋高气爽的金色季节向我们缓缓走来,秋收作物开始陆续收获。农民靠天吃饭,我们老祖宗在长期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老祖宗说“处暑有三怕”,指的就是处暑怕下冰雹、怕刮大风、怕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2 阅读:186

乡村小水

简介:发现乡村美好事物,随时与您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