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指暑去凉来、禾谷成熟,因此立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禾谷开始成熟。到了立秋节气,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在我国民间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说法。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者减少,因此立秋后在白天中午我们往往会感到比较燥热。在我国民间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所谓的“啃秋瓜”就是指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防秋燥,在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对农事的影响非常大,在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六月秋坟头秋,七月秋黄金秋”,啥意思?今年是“六月秋”还是“七月秋”?我们看看老祖宗咋说。
六月秋坟头秋,七月秋黄金秋每年太阳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节气,对应的阳历时间8月7日或者8月8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立秋对应的农历时间却不是固定的,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立秋,而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立秋,就好比有的年份春节在1月份,而有的年份春节在2月份一样。
这是由于阴历全年有354天,而阳历全年有365.2天,两者相差11天,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四季脱节,农历上每2~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份,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像今年是闰二月,即有两个农历二月份,这就会导致立秋的农历时间提前。像今年8月8日立秋,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二十二,如果没有闰二月,今年立秋必然会在七月份。
今年是“六月秋”,农村老人说“六月秋坟头秋,七月秋黄金秋”,该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如果立秋的农历时间在六月份,那么预示着粮食的收成会比较差,农民靠天吃饭,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经常饱一顿饿一顿,如果遇到粮食收成差的年份,那么很可能引发饥荒,就会出现坟头遍地起的现象。
而如果立秋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份,那么就预示着粮食的收成会比较好,等到收获粮食的时候,地里金灿灿的像黄金一样,说明粮食大丰收,农民的辛苦没有白费。
那么老话有没有道理?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老话既然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立秋立得早,那么预示着冷天会来得比较早,冷天来得早会导致作物的生长积温不够,同时天气冷还会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农作物不能积累足够多的有机物,就容易出现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的现象,粮食就容易减产;如果立秋立得晚,那么预示着立秋后炎热的天气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农作物会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农作物可以积累更多的有机物,粮食更加容易丰收。
正如农谚说“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粮食成丘”、“六月秋样样丢,七月秋样样收”,说的意思都是,如果在农历七月立秋,粮食更加容易丰收;而如果在农历七月立秋,那么粮食的产量就容易相对减产,可以说老话有一定的道理。
此外,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六月秋赶死牛,七月秋慢悠悠”,说的是六月秋预示着立秋后冷天会来得比较早,农作物收获后我们要及时种植下茬作物,如果播种过迟迟,那么就会错过农作物适宜的生长时机,容易导致下茬农作物产量降低;而如果七月立秋,那么预示着秋天会相对比较热,农民在收获下作物时可以不慌不忙的进行,农作物可以适当晚播。
特别注意: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代谢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在养生方面以“收敛”为原则,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老话说“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悲伤易伤肺”,立秋后易生悲忧之情,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
总结,老话说“六月秋坟头秋,七月秋黄金秋”,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农历七月立秋相比农历六月立秋,粮食更加容易丰收。当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农谚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