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正在狂追林彪,突然接到一口黑皮棺材,杜下令:停止追击

枫韵紫秋 2022-12-20 22:46:54

1946年6月,东北,东野名将梁兴初正坐在一条船上,向着松花江对岸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划去,船上我军只带着短枪,对面国军黑洞洞的机枪口正对着这艘船,奇怪的是却没有一个人开枪,更奇怪的是船上还放着一口黑棺材。双方交战之际,这棺材到底是何来头,竟然能让两军停火呢?

01

挨打、后撤,梁兴初的至暗时刻

1945年底,梁兴初率山东一师进入东北,作为东联头号主力,在国军精锐部队还没进入东北之前,梁大牙觉着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大杀四方,一路攻克沈阳、四平、长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军向东北进军时,国军也在加紧行动,杜聿明率新一军、新六军进入东北,瞬间逆转形势占领锦州、沈阳等地。梁兴初本来准备来东北大杀四方,却没成想刚到东北就碰上了四平保卫战。

我军装备差按理说不应该据守城市,而是应该像以前一样发挥运动战优势,但当时中央严令必须守住四平不容有失,林彪只能率军坚守,这一动作导致我军伤亡颇大,新四军三师七旅伤亡过半,山东三师13000余人伤亡溃散近8000,梁兴初的山东一师损失四千多,勉强还保有战斗力。

这些士兵可不是新兵,而是将来扩充部队的骨干,一个人就能带一个班,多年辛苦攒下的家底一战损失这么多,梁兴初心疼不已。而这还不是他最黑暗的时刻,接下来我军放弃四平转移到公主岭和长春,因为叛徒出卖杜聿明彻底搞清楚我军底牌,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追击战。

从来都是我军追着国军跑,现在反过来被国军追着跑,而且还如附骨之疽般难缠,梁兴初帅军撤退之初,没料到国军会追得如此猛烈,殿后部队不强,结果又遭遇了额外损失。国军一路追,我军一路退,只能挨打几乎不能还手,梁兴初遇到了战斗生涯中最憋屈的时刻,在撤退到松花江的过程中损失大量战斗人员,也让他心疼。这次撤退的过程,可以说是梁兴初的至暗时刻。

02

拉法、新站,梁兴初打出翻身仗

趁你病要你命,来之不易的胜利当然不能轻易放弃,杜聿明当时打算,国军一定要打过松花江打残林彪所部,但最终结果同样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和梁兴初的遭遇如出一辙。

当时,陈毅在山东大打出手,连续解放了十几座城市,老将兵力吃紧,原计划派往东北的两个军只能留在山东对付陈毅,杜聿明手下兵力不足,只能暂缓进攻。另外,杜聿明手下也闹起矛盾,新一军孙立人觉着杜聿明过于偏向新六军,直接撂挑子不追击了。再就是我军奇袭辽南,国军一个师阵前起义,后方一乱自然也无力进攻。

整体态势上国军虽然进攻不动了,但在局部战场上,国军的攻势不可能立即停下。新六军一个团突破松花江防线,进军至拉法、新站一带。廖耀湘急功冒进,建议继续北进,此时恰逢老蒋视察东北,看到廖耀湘的建议觉着很不错,立即下令调一个团据守拉法、新站。

老蒋如此安排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他只看到这两地是交通要道,国军运兵运粮方便,但没注意到黑龙江方向的铁路一直在我军手中,我军向此地运兵也很方便。而且国军一个团守着两地,相当于一个突出部,很容易被我军打掉。

杜聿明觉着如此安排太过冒险,但老蒋亲自下令,他也不敢直接违抗军令,只能告诫廖耀湘别太自大,一定要多派点兵力据守两地。等他收拾好后方,再合兵一处打过松花江。老蒋首肯,廖耀湘也没把杜聿明的话太当回事,不过上司的面子还要给,最后他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安排了一个团加一个营去守两个地方,既符合老蒋的命令,又让杜聿明无话可说。

国军的动作,自然逃不过林彪的眼睛,高手过招一个破绽就会致命,廖耀湘的动作让林彪嗅到了机会。

国军既然自己送上门来,必须要吃掉,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林彪让离拉法最近的部队掉头攻击,而这个任务正好落在梁兴初头上。从纸面实力对比,国军守军只有2000多人,而梁兴初和友军两个残师加起来超1万人。

虽然我军此时战局不利,但以多打少还是没问题的,两个地方真正战斗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方死守一方猛攻,无非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最终,我军优势兵力加持之下,歼敌1900余人,国军团长被当场击毙。

之前被追着跑了一路,至此梁兴初才算出了一口恶气,而打得兴起的他,又把目标瞄准了廖耀湘,准备连他一块收拾,但奈何梁兴初一个举动,把杜聿明和廖耀湘吓得根本不给机会。

03

击毙国军队长,一口棺材吓退杜聿明

作为后来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打仗可不是全靠硬拼,有的时候也擅长智取,能硬能软方显英雄本色。为了给廖耀湘一个下马威,为后边的战斗开个好头,梁兴初决定把被毙国军团长的尸体送回去。

这才有了开头所说的一口棺材装上船,然后划过松花江,给廖耀湘送过去的场景。廖耀湘下令厚葬团长,随后报告给了杜聿明,而接报后的杜聿明也是半天没回过神来。之所以两人受到如此大的冲击,倒不是因为损失了一个团和一个团长,而是震惊于我军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让国军和我军易地而处,在底牌全被对方知道而且还是追着打的过程中,国军五大王牌也不敢更没能力打反击,甚至还能几乎全歼一个团,但我军就是办到了。杜聿明和廖耀湘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在撤退途中还能实施围歼战的,我军已经找回了自己的节奏,以后的仗不好打了,如果继续耗下去,可能这位团长就是自己的结局。

两人虽然对梁兴初的挑衅气得牙痒,对未能歼灭林彪所部感到可惜,但杜聿明最终还是下令,就地防守不再北进渡过松花江。此时杜聿明和廖耀湘也没有想到,错过了这次几乎,他们的部队再也没机会过松花江了。

0 阅读:12
枫韵紫秋

枫韵紫秋

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