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驾驶F-16,只需一眨眼,就能击落这款中国新战机!”——这话你可能不信,但它确实是从一位美军“王牌飞行员”嘴里说出来的。近些天,中国新一代战机的首次亮相,不仅在国内引发热议,也让大洋彼岸的美国忙得不可开交。
在美国某档军事节目中,一位代号“博德”的资深飞行员在节目中表示,中国新战机根本不是空优战机,而是一种大型战斗轰炸机,更狂妄地声称,他驾驶F-16时,只需一眨眼的时间,就能“一击封喉”,轻松将其击落。
博德的这番话显然是为了博人眼球,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心理。一方面,他试图展现美军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中国战机的亮相让他不得不出来发声,以安抚外界对美军技术优势的质疑。
博德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嘴硬,还对中国新战机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技术分析”。他说,这款战机的三角翼设计虽然能够增强隐身性能,但也会导致机动性削弱,尤其是在近距离空战中,能量消耗快,机动性不如美军现役战机。他进一步推测,这种设计更可能是为了远程打击服务,像是个“炸弹卡车”,能够携带大量远程空空导弹,在对手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动攻击,而不是一架传统的空优战机。
不过,尽管博德对这款战机颇多挑剔,但他还是承认,新战机在隐身性能上有明显突破。他表示,取消尾翼的设计让雷达信号大幅减少,美军的探测和锁定难度明显提升。然而,他话锋一转,马上贬低这款战机“不过是美军15到20年前的技术水平”,甚至暗指中国的技术可能“来源于抄袭”。
美军飞行员对中国战机的“偷技术”指控,听起来并不新鲜。多年来,只要中国在任何领域取得突破,美国总喜欢用“抄袭”“偷技术”这样的老套说辞。博德在节目中也延续了这一套路,声称中国战机的技术“不过是美国几十年前的水平”,甚至还暗示中国从美军“偷走”了一些技术。
博德在节目中提到,美军现役战机如果想在近距离“狗斗”中战胜中国新战机,理论上并不困难。但问题是,如何能把对手拖入近距离战斗?毕竟,中国新战机完全可以依赖远程空空导弹,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先发制人,将美军战机击落。
这让博德陷入了一个战术悖论:美军必须先接近中国新战机才能发挥“狗斗”优势,但接近的前提是先躲过对方的远程导弹。最终,博德提出了一种“看似靠谱”的方案:依靠数量优势,用多架战机耗尽中国新战机的远程导弹,然后伺机反击。
这种方法听起来似乎有点熟悉——20年前,中国航空工业还处于追赶阶段时,军迷们曾设想过用8架歼-8战机耗尽F-22导弹,再换取击落一架美军五代机的机会。而今天,这样的“悲壮战术”,竟然成了美军应对中国新战机的选择,角色的转变不禁让人唏嘘。
曾几何时,中国航空工业还是一个“追赶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战机设计和性能被认为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然而,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中国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引领”,航空技术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而美军呢?从曾经的技术垄断者,到今天不得不以“数量战术”来应对中国新战机的威胁,二十年间的角色反转显而易见。通过这次亮相,中国告诉世界:我们不仅追赶上来了,还将在未来的空战中,定义属于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