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打游戏躺平走不出来,原来我做错了这一点

艾玲知识 2024-09-29 17:03:05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01家长最痛的心结

我有个家长群,每天早上打开群消息,类似这样的信息扑面而来:

“我家孩子今天又没起床,没去学校,不知道要睡到几点了!”外加几个愤怒的表情包。

“亲爱的们,无条件接纳孩子,就是眼睁睁看着他黑白颠倒,吃了睡,睡醒了继续打游戏吗?快半年了,我要绷不住了”一串抓狂的表情包。

于是,很快群里就是一波同病相怜妈妈们的吐槽大会。

小昱妈妈曾经是群里吐槽最多一个。

小昱小时候很自律,也很独立,基本上他的事情,都是自己搞定。加上小昱成绩很好,妈妈也常常为有这样的儿子自豪。常常觉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

小昱顺利进入一所私立初中。一次上体育课,跟同学玩球时摔倒脚踝骨折。三个月卧床休养期间,无事可做,拿手机玩游戏,刷小视频,妈妈觉得他实在无聊,也没多干涉,儿子实现了手机自由。

休息半年后,小昱到学校。各种不适应,上课瞌睡,无精打采,坐卧不安,跟同学关系也别别扭扭的很难处好。乐观自信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经过再三追问,儿子说了自己的苦恼,想休学半年,等过了暑假跟着再上初一。

妈妈劝说小昱,落下的功课先不管它,可以利用节假日补上来。但是儿子依然要求休学。

妈妈也看了很多育儿的心理学的各种视频,都提到对待孩子要无条件接纳,要满足孩子的要求,最后妈妈再三斟酌,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办理了休学后,小昱从前的自觉自律不见了,沉迷于手机和游戏,无法自拔。他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摆烂,不再有任何努力。

开始时喊吃饭时,还能按时放下手机,后来干脆不搭理妈妈,再后来,干脆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彻底回避妈妈。

小昱妈妈彻底崩溃了,开始怀疑到底该不该无条件接纳孩子,什么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为什么我倾尽所有去爱他、接纳他、支持他,最终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02家长常见的错误做法

家长遇到青春期孩子无法走进学校,沉迷手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到痛苦和抓狂,那种痛苦,一点都不比听到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少。

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从“泥潭”里拉出来。请他信任的老师做工作、请他同学来家里陪聊,请他亲近的亲戚当说客,请网上的心理咨询师跟孩子聊。

看到孩子偶尔情绪好转,答应上学,家长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乌云散去阳光普照,结果呢,孩子去不了几天,再次回来……

妈妈们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也不知道迷茫绝望过多少次,但仍然不得不打起精神,爬起来继续寻求解决办法。

有同款孩子的家长,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孩子玩手机制定规则不愿遵守,家长这样沟通肯定有用,关于休学孩子可能会经历几个阶段休学厌学打游戏躺平的孩子,啥时候能回到学校?,有更详细的介绍。

03家长最大的误区:无条件接纳

今天我想跟家长分享陪伴孩子的一个误区:无条件接纳。

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在短视频里,会分享孩子躺平休学或沉迷手机后,家长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而且也提到“无条件接纳”指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行为还是要有规则的。

由于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如何区分,在没有专业学习过心理学或家庭教育的家长来说,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全部,他不分黑天白夜玩手机,他就是不想好,他玩手机哈哈大笑,就是开心。真的不是这样的。今天我来详细讲讲,什么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怎么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首先,家长要明白两点:行为和感受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孩子的行为不代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被手机控制了,玩几个小时手机,这是他的行为,他在玩手机时,被游戏被视频吸引后开心大笑,这也是行为。

感受是什么呢?感受是孩子也知道他的身份是个学生,他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玩游戏,又浪费了半天时间,一天时间,内心有深深的愧疚自责。这种自责和他享受了游戏带来的短暂的快感,产生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变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他心烦意乱,焦虑烦躁。这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真正的无条件接纳,指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不是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不做任何干涉和引导,让孩子“野蛮生长”。同时也要设立明确的界限,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举个例子。

一位妈妈说,跟孩子制定了规则,孩子晚上12点必须放下手机休息。孩子嘴上答应得很好。到了约定时间,就是无法放下手机。

大多数妈妈看到孩子不执行规则后直接气晕,情绪崩掉:“自己说好的规则不执行,你怎么这么说话不算数?再不挂掉我就断网了……”

正确的无条件接纳是,妈妈理解孩子兴致正高,一时放不下手机的恋恋不舍无法自拔的感受,但要制止孩子停不下来的行为,坚守规则的底线。

妈妈可以这么说:看到你从8点玩到12点,仍然不舍得放下手机,想多玩一会儿,不想让妈妈过来管你。但是,为了保证你身体的健康,正常作息,也为了能保证明天你还能继续玩得开心不被打扰,我们要按约定好的12点放下手机。

说完后,静等孩子放下手机。

妈妈要保持冷静不被带入情绪,理解孩子被手机游戏小视频吸引想放放不下,想停听不下来的纠结和欲罢不能,然后温和而坚定告诉他要执行的规则。

04陪伴孩子可以这么做

征得小昱妈妈的同意,我把陪伴小昱妈妈的过程,详细跟大家分享。

第一:妈妈从焦虑担心的纠缠中跳出来,做好自己。

小昱刚开始断断续续不上学,迷恋手机时,小昱妈妈跟多少妈妈一样,寻找各种办法,企图把小昱拉出来。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恐惧、焦虑,担心儿子从此沉迷其中,一蹶不振。

我把无条件接纳的原理讲给小昱妈妈听,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做到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则,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小昱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反而助长他整日黑白颠倒地玩手机,越来越自私且情绪化,不断挑战妈妈的底线。

某一天,小昱妈妈开始调整自己,转变生活重心,把关注儿子的问题转向关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每天跟团队读书打卡,写“难得”日记,不管小昱是否起床,妈妈都会按点做好饭,跟爱人在客厅有说有笑地吃饭聊天,该读书时读书,该上班就上班,每一天都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小昱也从紧闭的房间里走到客厅里,妈妈很自然地跟他照顾,问他想吃自己去盛饭。然后继续跟爱人聊自己单位的八卦。

渐渐地,小昱的话多了起来,参与到爸妈的聊天中,客厅吃饭时间,成了一家三口最开心的聚会场所,原来紧绷的氛围变得格外愉悦和舒畅。

第二,想让小昱放下手机,先给小昱心田里种花。

很多孩子不是一开始就迷恋上手机的。也不是一开始就不愿意上学的。很多时候是他内心没有喜欢且能激励他兴奋的事情。

所以,我建议小昱妈妈细心观察小昱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并激励他多做。

小昱妈妈说,小昱擅长编程,小学五年级时,自己编的一个小程序,获得过市里的小学生科技发明一等奖,还因此获得了免试保送初中的机会。

了解到这些,我们开始给小昱心田里“种花”。客厅里聊天内容,多数是妈妈请教小昱,给自己工作中的统计报表编个软件,过几天妈妈反馈说,单位同事用了小昱编写的统计软件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都夸小昱厉害。还有的同事送了小昱小礼物。

小昱大受鼓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我们继续计划。让妈妈跟小昱讨论,以他这么强大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可不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工作。小昱说不行不行,自己那点水平有点不敢尝试。

妈妈也不强求。不过,妈妈通过上网记录,发现小昱打游戏的时间少了,网上搜索编程的记录越来越多。

偶尔小昱还会玩游戏,也会超时,妈妈会平静地过去提醒,而儿子也欣然接受。

有一天小昱告诉妈妈,他帮网上一个企业做网站。得到了500块的酬金。

那天,小昱拿着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所得,请爸妈去西餐厅吃饭。

小昱妈妈开心分享那天吃饭的场景时,我知道,小昱的心里,自信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

第三,引导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半年多。小昱跟家人已经可以无话不谈。

我告诉小昱妈妈,可以在适当时候,跟小昱聊聊未来想做什么。

这是小昱妈妈和儿子的谈话。

“儿子,我们不让你玩手机,特别想让你你上学,你不愿意。现在我想清楚了,其实不是你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是你没有想清楚为啥要做这些事,被我们逼着要做这些事,是吗?”

“是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啥,上学不适应,学业跟不上,真的很烦。”

“这段时间妈妈想明白了,爸爸妈妈支持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爸妈想让你上学,不是为了让你有个文凭,更重要的是让你有更多 选择机会,遇见更多更高层级的人。你想清楚了,我们再讨论。”

这样的谈话大概半个月后,小昱妈妈兴奋地告诉我,说儿子想清楚了,他决定回去读书,之前回学校,怕跟不上,也怕同学看不起他,现在他不怕了别人说,管好自己就行了。”

开学到现在,小昱已经在学校待了将近一个月。偶尔晚上会跟妈妈吐槽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回来休息过两次,但是每次都能开心去上学。

一点说明:

当孩子出问题时,我们家长一定要稳住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无条件接纳”到底是什么!

无条件接纳,不等于对孩子“放任”不管,它是一种更高智慧且带有约束的爱,陪着迷茫中的孩子去思考和探索,走出来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0 阅读:28

艾玲知识

简介: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