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孩子还在玩手机,教你一招让孩子放下手机

艾玲知识 2024-09-29 17:07:24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一位妈妈在群里求助:

连续几天,我孩子凌晨一点多房间里亮着灯打游戏。打游戏也就算了,还连麦很大声,隔着房间门都听得到。我过去跟他说让他不要发出这么大声音影响家人休息。结果正兴奋的儿子不仅没有停止,还跟我争执。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我的回应:

孩子玩手机不睡觉很普遍。家长看到孩子这么晚还在玩,情绪失控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作为家长不能稳住自己的情绪,轻则不起作用,重则发生激烈对抗。如何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放下手机,对很多家长来说,真的是件伤脑筋的事。

今天分享一个表达方式:四步不带情绪的表达,既可以避免跟孩子发生语言冲突,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手机。

表达前家长一定要稳住情绪。因为我们身为父母,一方面心疼孩子熬夜伤身体,一方面担心他游戏上瘾。带着情绪跟孩子沟通,必然会引发不愉快。所以,先在心里默默数五个数,稳定自己的情绪,接下来再跟孩子沟通。

第一:表达事实。

家长情绪稳定后,要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表达:妈妈看到你从周一到周三这三天,晚上吃完饭从八点到凌晨一点连续五个小时,都在玩手机(说事实)。

第二:表达感受。

妈妈很担心(说感受)。妈妈可以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满脸怒气,大声吼叫,是情绪化表达,很容易激发出对方的情绪。用语言说出“我很生气”“我很担心”不会伤人,是表达情绪。

第三:说明原因。

因为妈妈知道,手机是每个人所爱,妈妈有时候玩手机也忍不住,我也会刷到凌晨一两点,我也会很生自己的气,因为我感觉我被手机控制了。这种感觉并不好受(说想法)。妈妈这里说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实际上是在说孩子,这叫“共情”。

妈妈可以接着说:其实你也不想被手机控制,你也很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只是你有点不受控制对吗?说到这里,很可能孩子会点点头,也可能会摇头,不管孩子如何表达,接着跟孩子说:因为妈妈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第四:提出要求。

妈妈跟你谈,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玩手机,我是你的战友,不是你的敌人。请用战友的方式对待妈妈,不是用敌人的方式来跟妈妈说话。妈妈希望你跟妈妈说话,低声一点,慢一点,跟妈妈说话。

想想看,孩子本来半夜玩手机,理亏在前,妈妈又这么情绪稳定,有理有据地跟孩子表达,告诉孩子是他的战友,是为了让他更好地玩手机,他会有什么表现?大概率会低头认错,或碍于面子再玩会儿,就会关掉手机。

很多妈妈听到这里,可能会说:孩子玩到一两点也不管他吗?让他黑白颠倒地玩吗?

管是要管的。是要智慧地管。

有个心理学效应叫“潘多拉效应”,说的是越被禁止或不被允许的事情,越吸引人,越让人想去做。

有位妈妈利用这个潘多拉效应,成功地帮孩子戒掉了手机上瘾的习惯。现在孩子偶尔玩一会儿,刷会视频。如果你想要孩子放下手机,试试下面的方法。

这位妈妈了解到儿子喜欢刚上市的一款新游戏,高高兴兴给儿子买了。告诉儿子,你只管玩,想买啥我都支持你(跟孩子做战友)。

每天放学,孩子一回到家,妈妈就对孩子说:今天你的任务是玩8个小时手机(下午6点到凌晨2点),我还没做好饭,你不要耽误时间,赶紧玩。

然后等吃完饭,也催着孩子玩手机,孩子心情肯定很好啊。孩子玩手机时,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玩时,陪着孩子赢了一局时高兴,输掉一局时难过,加上一句“你真笨呀,咋就没打过呢?”你睡觉前要嘱咐他“一定要坚持到两点,完成今天8个小时的任务啊”。

第二天还是如此。

一星期后,儿子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放学后磨蹭拖延,还要妈妈催着去玩。

不到一个月,儿子对妈妈说:“你不要再让我玩游戏了,我都电子阳痿了。”

这个妈妈没有学心理学,但她的做法,就是利用“潘多拉”效应,成功地帮儿子戒掉游戏瘾。

孩子迷恋游戏,游戏好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控制,孩子始终处于未被满足的饥渴状态,就像“潘多拉效应”说的那样,越被禁止或不被允许的事情,越吸引人,越让人想去做。孩子的游戏瘾就越大。

一个再好玩的事情,把它当成任务和要求,给了足够的时间去玩,就变了味,失去了吸引力。

家长面对孩子玩手机上瘾,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能简单打骂和禁止,那样不仅让孩子反抗,还可能让孩子更加沉迷,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0 阅读:1

艾玲知识

简介: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