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伊斯兰教曾占优势,为何却最终变成天主教国家?

战争史札记 2024-11-08 17:59:11

1519年9月20日清晨,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外港的桑卢卡尔,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人类历史上最为奇特的远航正式启程。

船队的最前端,一位意气风发的葡萄牙人——著名的大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迎着海风屹立。麦哲伦,1480年出生于葡萄牙北部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年轻时,他跟随舰队出海,对大海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尤其是那如同鲸歌般悠扬的海洋召唤,令他心驰神往。

一次负伤归国后,他失去了葡萄牙国王的信任,被迫流亡至西班牙。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城,要塞司令慧眼识珠,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不仅将爱女许配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西班牙国王对这位口才出众的水手颇为欣赏,对其探索香料之国的能力更是深信不疑,因此任命他为海军上将、远航舰队统帅,并赋予他未来所发现岛屿与大陆总督的职权。1521年3月17日,菲律宾萨马岛附近的海岸线上,天色初明,东方微露曙光。一群土著居民如往常般前往海边捡拾贝壳。当他们准备绕过一块高地进入海滩时,眼前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一群红发蓝眼的水手正杂乱无章地从三艘海船上走下,挤满了海滩,部分水手甚至已近在咫尺。土著们惊恐万分,前面的几个更是大声尖叫起来,而那些红发水手则瞪大了惊异的双眼。这些土著尚未意识到,这几艘小船的到来,将彻底改变菲律宾群岛的命运。到了1521年4月27日清晨,马克坦岛被初夏的一场大雨装点得分外妖娆,但同时也迎来了一场血腥的厮杀。在马克坦岛海边的岩石后,一群泰加罗人正密切监视着这些“海外来客”。他们之中,为首的是菲律宾的民族英雄拉普拉普,他目光如炬,准备迎接这场未知的挑战。

拉普拉普身形魁梧,头部缠绕着绷带,颧骨显著,面色赤红,上身仅着简略装束,背负弓袋,手持一柄巨大的砍刀,其身后则集结着一支虎视眈眈的勇士队伍。麦哲伦精心部署,调动了3艘船舰,精选60名全副武装的船员,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马克坦岛进发。他们在拂晓前抵达目标岛屿,首批登陆的是神父培德·维德拉莫及麦哲伦的马来亚仆人亨利。维德拉莫向拉普拉普递呈了麦哲伦亲制的十字架,此十字架乃麦哲伦为宿务岛土著实施“洗礼”的专用物品,旨在使马克坦岛土著如同宿务岛一般臣服于西班牙王国及其统治之下。拉普拉普仅匆匆一瞥十字架,便严词拒绝道:“我们乃自由之民,对此无甚兴趣。”维德拉莫似乎被眼前的场景震慑,他言语混乱,手势纷乱,随即与亨利仓皇逃回船上。麦哲伦见状勃然大怒,随即对土著居民发起猛烈攻击。拉普拉普早已有所防备,他在岸边丛林中埋伏了1500名士兵。当麦哲伦一行人逼近时,标枪与利箭自四面八方呼啸而至,导致麦哲伦队伍伤亡惨重。为减轻攻势,麦哲伦指令数名船员焚烧岛上民居,不料此举却激起了土著居民的更强斗志。两名执行焚烧任务的船员未能及时撤离,当场毙命。麦哲伦自身亦中箭于腿,被迫下令撤退。船员们闻讯撤退命令后,惊恐万分,纷纷丢弃麦哲伦及其他6人,争先恐后地逃向小船。土著居民迅速包围了麦哲伦等人。一名土著正欲以标枪刺向麦哲伦,却被麦哲伦抢先一步,以自己的长剑刺入其胸膛。但因用力过度且右臂受伤,长剑难以拔出。就在这危急关头,数名土著一拥而上,将麦哲伦砍倒在地。麦哲伦,这位西方殖民探险的先驱,曾对全球航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不幸在菲律宾泰加罗土著的激烈反抗中英勇牺牲。他的逝世,为西班牙殖民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侵略契机,随后,大批西班牙军队如潮水般涌入,菲律宾群岛最终被纳入西班牙帝国的殖民版图。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实施了残酷的统治,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对此,菲律宾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何塞·黎刹,在其诗集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控诉。

他愤慨地写道:“我誓要向全世界揭露并反击那些历经世纪对我们进行诽谤与中伤的行径。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伪善者,是如何将我们推向贫困的深渊,如何对我们施加暴行。我们必须辨明宗教的真伪,揭露他们如何以迷信之名,行敛财之实。政府的欺诈与迷惑手段,其真实目的何在,我誓要将这一切的真面目公之于众。”黎刹,作为福建晋江华侨的后裔,1861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以南的内湖省卡兰巴镇。他自幼聪慧过人,品学兼优,精通22种语言,并曾远赴欧洲深造。18岁时,他创作了著名的诗篇《献给菲律宾人民》,号召青年一代为菲律宾的光明未来而英勇斗争。在马德里大学医学与哲学系毕业后,他满怀悲愤地完成了《社会毒瘤》及其续篇《贪婪的统治》两部诗集,对教会的堕落与罪恶,以及殖民统治的黑暗与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黎刹多次回国,积极投身于宣传与斗争之中,虽屡遭囚禁,但他的斗争精神却极大地鼓舞了菲律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志。在他的影响下,菲律宾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卡蒂普南运动。1896年8月,巴林塔瓦克响起了革命的号角,武装起义如火如荼地展开。西班牙当局却以“叛乱、颠覆与非法结社”等莫须有的罪名,将黎刹囚禁起来,企图扼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及其领导的反抗运动。12月30日清晨7时,黎刹在伦尼沓广场英勇就义,面对马尼拉湾,年仅35岁的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传世之作《我的诀别》,诗中写道:“破晓之际,我告别尘世;夜色褪去,光明将至。若天光黯淡,吾血犹存,祖国所需,何惜倾尽。一片殷红,染赤曙光。”为缅怀这位伟大人物,菲律宾人民尊其为“国父”。黎刹的牺牲不仅标志着他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成为了菲律宾人民大规模反抗运动的先声。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因此摇摇欲坠。与此同时,两大新兴帝国——美国与日本,均对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虎视眈眈。在这场争夺中,美国先行一步,抢占了先机。白宫档案中保存着两份关于菲律宾岛屿的重要报告及一份备忘录。一份由国务院专门调查委员会提交,指出马尼拉黄麻是制造绳索的优质材料,其成本效益与耐磨性能无可匹敌,且仅菲律宾出产,市场前景广阔,亟需资本投入。另一份则为财政部官员提供的商业报告,强调菲律宾作为太平洋中的战略要地,守护着中国、印度支那与印度尼西亚等数亿人口商业往来的航道。若由强大商业国家掌控,将彻底改变海洋运输格局。基于上述分析,麦金莱总统得出结论:美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既不能将菲律宾群岛归还西班牙,以免显得懦弱且卑鄙;亦不能将其拱手让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鉴于潜在的不良后果及信誉损失,美国不能忽视其对菲律宾的责任,鉴于菲律宾当前尚未具备充分自治能力,美国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境下,美国似乎面临着一个无可回避的选择:全面介入以助力菲律宾稳定发展。这一态势表明,美国在谋取西班牙所控制的地区利益上,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向与决心。

0 阅读:0

战争史札记

简介:UC电商直播大鱼号矩阵用于下发短视频小视频图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