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兵源濒临枯竭,库尔斯克“庆祝式反攻”将惹祸,三大问题浮现

欣史调 2025-02-08 01:52:32

2025年2月7日,俄乌战争进行的第1080天。俄乌战场在2025年2月进入了新一轮博弈期,但乌军的颓势愈发明显。乌军为纪念攻入库尔斯克地区半周年发动的“庆祝式反攻”被迅速压制,暴露出其兵力短缺、士气低迷的深层危机。这场连乌克兰都没有提到,仅被俄媒单方面报道的反攻,折射出当前乌克兰战场的三大关键问题。

第一点,乌军前线士兵“开小差”已常态化。根据乌克兰斯特拉纳网披露,乌军前线士兵因长期无法轮换,生存条件恶劣,已出现“周期性逃亡”现象:士兵擅自离队回家休整,一周内又主动归队,只因超期将面临扣薪处罚。但又不能太过较真,否则就有可能迫使他们离开后不再回来。

尽管这一现象未被俄乌官方直接向媒体证实,但多份战报显示,乌军前线压力持续加剧。俄军自1月以来在波克罗夫斯克、库拉霍沃等方向推进,乌军被迫采取防御态势,部分部队甚至因人员不足从战略要地撤退。北约秘书长吕特坦言,俄军每日损失超千人却仍掌握战场主动权,而乌军缺乏有效反制手段,部分战场由于太过糟糕,一度成为乌军战斗力下滑的缩影。

第二点,乌军兵源潜力几乎耗尽,国际援助也难掩“造血能力衰竭”。德国军神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在乌克兰战场再次应验:俄军通过消耗战持续打击乌军战争潜力。波兰媒体透露,乌军在波兰的受训人数仅为基地容量的三分之一,且结训前逃兵现象频发。

尽管荷兰宣布提供F-16战斗机和4亿欧元无人机项目,英国承诺20亿英镑防空资金,但这些援助无法弥补乌军人力缺口。乌克兰总参数据显示,俄军累计伤亡达83.9万人,而乌军伤亡估计在40-50万之间。若按此比例,乌克兰适龄男性人口已接近动员极限。俄军也在通过其他各种手段,进一步挤压乌军生存空间。

第三点,乌克兰沦为武器试验场。据路透社援引乌方消息称,俄军发射购买的远火精度已提升至50-100米,而且正通过实战数据优化技术。与此同时,西方提供的“过时装备”亦被投入战场。例如法国幻影战机虽已交付,但其对空战格局的影响微乎其微,如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F-16未能改变制空权失衡局面。这种“新旧武器混杂”的现状,凸显乌克兰在盟友战略中的工具化角色,既测试新武器性能,又消化库存旧装备。

与乌军的困境同步进行的是,美国被曝计划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提出“冻结战线”方案,要求乌克兰接受俄控领土现状以换取安全保障。这一提议若实施,可能迫使乌方放弃部分主权诉求。

而俄罗斯外交部已明确拒绝“暂时停火”,认为西方将借此强化乌军力量。并且俄军对乌克兰能源和后勤系统的打击持续加码,俄军平均一天袭击乌克兰两到三座炼油厂,乌方平均每两天才能完成一次袭击,俄方还可以通过分散设施和防空部署维持石油出口。

乌克兰真理报主编格拉先科警告称,当下的乌克兰,正站在“战斗到底”与“妥协求生”的十字路口。然而,无论是兵力短缺、盟友博弈,还是战场劣势,都在压缩其选择空间。

0 阅读:0
欣史调

欣史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