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嫁给宝玉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写在名著 2024-11-17 08:36:40

因为在决定婚姻的时候,个人情爱是作不了数的,连贾母的宠爱也不管用,一切的一切,都得服从于家族需要。

《红楼梦》前八十回,虽然也有些预兆,但整体写的是盛世繁华:时代背景是盛世,故事发生的贾家,也正逢盛世。虽然已经有“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但经过元春封妃省亲,又回光返照般重现繁华,持续了八十回的大部分时间,正好成就了宝黛爱情。

可是,这毕竟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持续不了太久。沉浸在繁华中人,如舵鸟般不肯认清现实,“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也以为老祖母的宠爱可以庇护自己一生,包括自己的那点儿小情愫。但等到了家族获罪、败落、灭亡的时候,但凡有一点儿可能挽救,都会毫不吝惜地被拿出来尝试,谁还在乎什么宠爱、什么情愫!

真到了那个时候,谁是挽救家族的人选呢?

宁荣二公是这样说的:“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道。”他们认为只有宝玉,在有人“规引入道”的条件下,才有希望成为继承家业的人才。

再说一遍,宝玉不是一定能成为,而仅仅是有可能成为,继业人选。可是家族都危亡了,管你是“有可能”还是“一定能”,总要拿出来试一试的。总不能看着家族败落,一点儿挽回的努力也不去尝试吧?

怎么让宝玉成为继业人选呢?他自己“聪明灵慧”,可惜“禀性乖张,生情怪谲”,唯一的办法就是有人“规引入道”。而谁是能够“规引”他“入于正路”的人呢?

贾母的溺爱不行,贾政的板子不行,王夫人的眼泪也不行。宝玉最喜欢的是年轻美丽的女孩子们,也正是年轻美丽的女孩子对宝玉最有影响力。

可是,年轻美丽的黛玉,对宝玉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态度。“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哪怕是讨论“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样严重的问题,宝玉听不懂、听不进去:“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也不勉强他接受:“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以黛玉这样的性格,让他劝宝玉去“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可能吗?

反之,宝钗最喜欢劝谏别人。《红楼梦》八十回,宝钗劝人的例子至少有二十个。我也不一一列举了,只说她的判词“停机德”。

停机德就是劝夫之德,用了乐羊子妻的典故。宝钗那么多好特点、好品质,作者为什么偏偏只把“停机德”放在她的判词中?因为这将影响主人公、说大一点是影响整个贾府的命运走向。

宝玉是唯一可能的继业人选。但宝玉本身不好此道,需要一个善于劝谏的美丽妻子。黛玉求同存异,宝钗好谏成癖。选谁做宝玉的妻子,也就水到渠成了。

0 阅读:1
写在名著

写在名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