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不止一次提出子午谷奇谋,他这样高傲的人提出一个方略,自己是有一定的把握,才会提出来,这种人容不得他人非议自己,不可能提出一个可行性极低的方案让他人有议论自己的机会首先是他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魏延从荆州就跟随刘备,还是带兵加入,从经验上来看,当时关张已故去,蜀汉最能打的还真是就他魏延一个人。
其次,这样孤军突进,没有大军响应的话,没有不败亡的,魏延敢于提出这样的方案,也证明他绝对信任诸葛亮的能力。魏延不可能傻到认为自己可以如同韩信那样成事,他最大的可能就是,事成之后以此邀功或者与他人夸耀,甚至在孔明面前吹嘘自己证明自己,仅此而已。
后期曹魏伐蜀也走过子午谷,结果是碰上阴雨,泥泞难行,没能按约定时间抵达攻击位置。这说明子午谷的通行条件很不理想,即便按轻装简行来算,能不能达到“奇袭”的目的也很难说。诸葛亮一次北伐的战略是收复陇右,控制雍凉。子午谷的战术和这个大战略冲突,不会被采纳。陇右多山道,相比于关中平原更便于防守,有利于把胜利果实变现成国家实力。相比于一次拿下关中,这个策略更切实际一些。魏延是深得诸葛亮器重的名将,出任过汉中军区司令这样重要的职务,武艺智谋都是当时蜀汉阵营顶尖的存在。诸葛亮不会舍得让这样的大将,去执行这样一个希望渺茫又万分凶险的任务。
子午谷奇谋是否有可行性主要得看战略目的,到底是想拦住曹魏援军,还是只是作为偏师协助诸葛亮迅速平定陇西,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战略层面,后者只是战术安排。就像石亭之战一样,如果孙吴是想偏安一隅的话,石亭之战的战果确实让他们足以自傲了,但若是孙吴的目的是志在天下的话,那石亭之战的结果顶多相当于他们打赢了街亭之战,后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再加上诸葛亮魏延与刘邦韩信比较起来,双方所面临的时代背景以及具体情形也不同,面对韩信出陈仓时,章邯司马欣之流很难像曹魏那样迅速调集援军增援,而且即使有援军,将领的素质也很难和司马懿张郃之辈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从战略层面来看,韩信只需要面对关中一隅的动员能力,而魏延则需要面对至少半个魏国。所以后者的成功率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低到可怜,若是从战术层面来看,只是单纯配合诸葛亮,成功的概率虽然略大一些,但对于整个战局影响也不是很大,到时季汉仍然要在关中平原和魏国死磕,综上所述,国力不对等甚至差距巨大的前提下,季汉的牌很少,想赢很难。
蜀国国力最弱,诸葛亮攻打魏国无非就是为蜀国延续国命,以攻代守,打曹魏,威慑东吴,保存国力,魏延计谋可行,可以奇袭长安,只有拿下长安,才能有争天下的资本,拿不下长安,就没有资本去逐角天下,蜀国地理的位置确定了蜀国只能偏安一偶。
诸葛亮应该能知道魏延的计划可行,但是蜀国输不起,如果大败而归,不仅民心低落,士气底下,很可能会一蹶不振,曹魏和东吴可能会趁机吞并,如果子午谷计划赢了,魏延声望必定大涨,蜀国将无人能撼动他,诸葛亮死后,刘禅怕是又成一个汉献帝。所以,诸葛亮不听他的计谋,是最好也是最保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