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36首禅意古诗,细读来人间清醒

绮菱评情感生活 2024-11-18 12:13:05

—【01】—

《自遣》

〔唐〕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清楚明白一切就如一场梦,醒来后便不再有更多奢求。

死去就隐入孤峰之中,如同灰烬飞散一切皆休。

云朵散去天空依然湛蓝,天空静谧月光如水般流淌。免得有众多徒弟,时常来凭吊。

一种对世事如梦的了悟,对生死的坦然,以及对自然永恒和宁静的向往,体现出超脱尘世、心无所求的禅境。

—【02】—

《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其三》

〔宋〕释德洪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山县城中县衙早早结束公务,莲塘无人照管却自在开花。

三叉路口升起袅袅炊烟,只有一两家白瓦青旗的人家。

一种顺其自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宁静与自在。

莲塘自开,炊烟升起,展现出生活的本真和自然的节律,让人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有其道,无需刻意强求,只需以平和之心去感受和接纳。

这种宁静而简单的景象,是对平凡生活中禅意的体悟,放下烦恼,回归内心的平静。

—【03】—

《偈二十七首》

〔宋〕释守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流水从山上流下并非刻意为之,片云回到山洞也并非出于有心。

人生要是能如同云水般顺其自然、随性而为,那即便铁树也能开花,整个世界都会充满春意。

要放下执念,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以一颗平和、自在的心去面对生活,便能迎来美好的境界。

—【04】—

《碧流寺》

〔唐〕牛仙客

步步穿篱入静幽,松高柏老几人游。

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一种远离尘嚣、回归宁静的禅意。

漫步穿过篱笆,走进那静谧清幽之处,周围是高大的松树和古老的柏树,鲜有人来游赏。

在这里,花开花落仿佛与尘世无关,不是僧人的挂碍之事。

那自然的清风与碧绿的溪流相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不为外物所扰,不为俗事所动,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纷扰,顺应自然,心归平和的境界。

就如同古人所追求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宁静,不为外在的繁华与衰落所左右。

—【05】—

《咏梅花》

〔元〕梅花尼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一直在苦苦寻觅春天,即便把芒鞋都踏破,翻越了山岭,也未寻得。

然而当归来时,不经意间轻捻梅花一嗅,才发现春天就在眼前的枝头,已然十分浓郁了。

这就好似人们常常执着于追求某种东西,历经艰辛却一无所获,直到停下脚步,才恍然发现一直追寻的其实就在身边。

所以,有时候太过刻意去追寻,反而容易迷失,当我们放下执念,回归本心,或许就能领悟到美好与真谛,就像古人说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6】—

《终日看天不举头》

〔宋〕释守珣禅师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诗人一开始终日看天却不抬头,后来桃花烂漫时才抬起眼眸。

这就好像人们常常沉浸在某种惯性的思维或状态中,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

而那遮天网就如同尘世中的种种束缚和困扰,就算它再严密,只要能突破这牢固的关卡,便能获得解脱和自在。

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和外界的束缚所困住,当我们能够突破这些,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就能领悟到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正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或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获得心灵的解脱。

—【07】—

《颂平常心是道》

〔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天有百花盛开,秋天有明月高悬,夏天有清凉的风,冬天有洁白的雪。

其实四季皆有各自的美好,可若心中总是被杂事困扰,就难以感受到这些美好。

只要心头没有那些无谓的烦恼之事,那任何时候都是人间的美好时光。

这就如同古人所云 “心宽天地宽”,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杂念和忧虑,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

不为琐事所累,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中的处处美景,感受到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般自在惬意。

—【08】—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唐〕灵澈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年事已高,内心闲适,没有身外之事的烦扰,哪怕是简陋的麻衣草座也能安身。

人们相逢时都说辞官归隐好,可在山林之下,又何曾见到真正这样做的人呢。

很多人嘴上说着向往宁静与超脱,可真正能放下世俗名利去践行的少之又少。

这就好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禅意与超脱,需要我们切实地去行动,而不只是空谈,要真正放下心中的贪念和执着,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09】—

《翠微山居诗·其九》

〔宋〕释冲邈

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见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早上看到花开满树红彤彤,傍晚再看花已落尽树又空。

倘若把花比作人间之事,会发现花的变化和人间之事是一样的。

正如,世间万物皆有兴衰变化,就像花开花落般无常。

人间之事也如此,有起有伏,有盛有衰。

它启示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无常的变化,正如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不被一时的繁华或衰落所迷惑,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10】—

《上堂开示颂》

〔唐〕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想要摆脱尘世的劳苦并非易事,需要紧紧抓住机缘努力一番。

就如同梅花,如果没有经历过严寒刺骨,又怎能散发出扑鼻的芳香。

我们要想达到心灵的超脱与觉悟,必然要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实现真正的解脱。

—【11】—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其一》

〔唐〕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高僧身形似鹤,在千株松下研读两函经卷。

当诗人前来问道,高僧没有过多言语,只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中。

其实一切皆自然存在,各得其所,无需刻意追求。

就如同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世间万物都有其本然的状态和位置,我们应当顺应自然,不妄加干预,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与禅意的妙处。

—【12】—

《寄南山景禅师》

〔唐〕栖白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曾在林前见到景禅师,聆听他的真言,顿觉世情皆空。

至今那寂寞的禅心依然存在,任凭桃花柳絮在风中飞舞。

真正的禅心不受外界的干扰,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如同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不为世俗的繁华与纷扰所动,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13】—

《蝇子透窗偈》

宋·释守端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著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蝇子为了追寻光线在纸上乱钻,却怎么也钻不透。

忽然撞到了来时的路,才发觉自己平生都被眼睛所蒙蔽。

人们常常执着于某种追求,却找不到出路,直到某一刻才恍然明白,是自己的执念和短见限制了自己。

就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放下执念,打破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14】—

《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其一》

〔宋〕孙觌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攲枕犹闻半夜钟。

白发之时重来此地,仿佛置身梦中,青山依旧保持着旧时的模样。

乌啼月落之时,桥边的寺庙传来钟声,即便侧卧枕上仍能听到这夜半钟声。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可有些东西始终不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让人感悟到世间的无常与恒常,学会在变化中坚守内心的那份宁静与笃定。

—【15】—

《退步 其二》

〔宋〕释怀深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世间万事都比不上懂得退步的人,他们如同孤云野鹤般拥有自由之身。

在松门十里之间时常往来,笑着向峰头那一轮明月作揖。

懂得退让和放下,便能摆脱束缚,获得身心的自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事,享受那份宁静与洒脱,感受自然的美好,领悟生命的真谛。

—【16】—

《偈》

〔宋〕释显殊

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

直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

在黄梅席上众人众多,语句中展现的机巧之事令人感叹。

其实原本就是空无一物的境界,可青天白日却被云彩遮蔽了。

暗示了人们常常被表面的现象和复杂的思绪所困扰,而忽略了内心本就纯净空明的本质。

只有拨开云雾,去除杂念,才能回归到那个原本纯净无染的本心。

—【17】—

《禅诗四首·其二》

明·苍雪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松树下无人对弈,棋局未终,空山之中松子掉落棋盘。

神仙之间还有更高的招数,毕竟这输赢的棋局永远也下不完。

世间的争斗与胜负如同这棋局,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其实 “是非成败转头空”,我们不应过于执着于输赢和得失,应以超脱的心态看待世间的纷扰,领悟到无常和虚空,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18】—

《题淮南寺》

〔宋〕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南来北往,想停就停,白蘋都已被吹尽,楚江迎来了秋。

修道之人并非悲秋之客,任由那傍晚的山峦相对发愁。

不必被外在的景象和变迁所左右,不为秋景的萧瑟而伤感。

保持内心的平和淡定,不为外界的忧愁所扰,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去面对世间的种种。

—【19】—

《示圆阇梨偈》

〔宋〕释心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说自己拥有一颗明珠,长久被尘世的烦恼所封锁。

而如今尘埃散尽光芒绽放,能照亮无数青山。

每个人内心都有珍贵的本质,只是被世俗的纷扰所掩盖。

一旦摆脱这些束缚,内心的光芒就能展现,如同 “守得云开见月明”,让我们明白只要去除杂念,就能发掘出自身的智慧和美好,实现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20】—

《寄仰山光味长者》

〔唐〕齐己

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阴。

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

径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

大仰山的禅栖之所,杉松高耸直至山顶的阴处。

下山虽有道路,但归去时往往无心留恋。

鸟飞的道路山峰笔直,龙湫的石影幽深。

这样的小径之行谁能见到,只有半夜老猿的吟唱相伴。

禅境高远,修行之路虽有迹可循,但内心对世俗的超脱需真正的觉悟。

如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幽静之处,方能感悟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21】—

《裁缝》

〔宋〕释慧开

剪断万丝头,工夫已成片。

针劄不入处,为渠通一线。

把万千丝线剪断,功夫已然成片。

在针都扎不进去的地方,为其打通一线。

解决难题就如同裁缝做工,要有果断的决心和巧妙的方法。

即便面对看似无解的困境,也要找到突破的关键。

只要用心去探寻,总能找到那一线生机,实现突破与超脱。

—【22】—

《句》

〔宋〕雷庵正受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山都映照着同一轮明月,万户人家都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千条江里有水就有千轮明月,万里天空无云就是万里晴天。

世间万物尽管形态各异,但本质上是相通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内心纯净,就能感受到美好与宁静。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心无挂碍,就能拥有广阔的天地和澄澈的心境。

—【23】—

《磨砖作镜不为难》

〔宋〕佛印禅师

磨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

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把砖头磨成镜子并非难事,忽然之间就有光芒照亮大千世界。

可笑那些通过坐禅来求佛的人,就像在牛身上已经加鞭了还要再加。

刻意追求往往难以达成目标,真正的觉悟和智慧并非通过机械的方式就能获得。

其实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顺其自然,放下执念,或许就能豁然开朗,领悟真谛。

—【24】—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古老的树木阴下系好小船,拄着藜杖扶我走过桥东。

杏花飘落的细雨沾湿衣裳,却并不让人觉得湿漉,轻柔的杨柳风吹拂面庞,也丝毫不觉寒冷。

这似乎在传递一种与自然相融、平和宁静的心境。

如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让人感受到在平淡自然中蕴含着的美好与温暖,领悟到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所带来的心灵慰藉。

—【25】—

《题草堂》

〔宋〕李石

百花潭上转疏权,金碧雕残古寺空。

只有草堂人不见,淡烟暗日马嘶风。

百花潭边树木渐稀,金碧辉煌的古寺也已残破空寂。

唯独曾经居住在草堂的人不见了,只有淡淡的烟霭、昏暗的日光和风中的马嘶声。

世事的无常和变迁,就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切繁华终会消逝,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恋,让人领悟到生命的虚幻和无常,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26】—

《颂古七首其一》

〔宋〕释慧性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寄语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

南边的树枝向着温暖,北边的树枝透着寒冷,同一种春风却有两种景象。

寄语高楼上的人莫要吹笛,大家还是留着倚栏观赏。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明白不要轻易对事物下绝对的定论,应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间的多样性,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27】—

《无题》

〔唐〕鸟窠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来时没有踪迹,去时也了无踪影,去和来的事理都是一样的。

何必还要再去追问这浮浮沉沉的世事,只因为这浮生就如同一场梦。

生命的来去无常,世间的种种变幻皆虚幻不实。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让我们领悟到,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和纷繁扰攘,应以超脱的心态看待人生,认识到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28】—

《偈颂并序 其四十三》

〔唐〕居遁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

时人若问居何处,渌水青山是我家。

以木为食、以草为衣,内心却似明月般澄澈,一生没有杂念,也没有边际。

要是有人问居于何处,那绿水青山就是我的家。

真正的修行者内心纯净,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将整个天地当作自己的归处。

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29】—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

〔唐〕灵一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

禅客没有心思去回忆那些薜萝,自然而然地走向众多山岭。

知道您想要询问人间之事,可那也如同浮云一般轻轻飘过。

禅者超脱于尘世的纷扰,心向自然。

也暗示着人间之事如同浮云,不必过于执着。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让人领悟到放下执念,以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世间的繁杂。

—【30】—

《一年春尽又一春》

〔宋〕云盖智本

一年春尽又一春,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一年的春天过去又迎来新的春天,野草山花几度更新。

天亮并非因为钟鼓的敲响,月亮明亮也不是为了夜行的人。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不为外在的因素所左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让我们明白要顺应自然的法则,不刻意强求,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领悟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30】—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

〔清〕弘一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门外的风花各自绽放着春天的美好,如同空中楼阁、画中之人般虚幻。

如今能够结交烟霞为伴的友人,就别再去管人生是幻还是真。

世间的繁华如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执着分辨真假。

应当放下对虚幻表象的纠结,珍惜当下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的时光,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无常。

—【31】—

《插秧歌》

〔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亲手捏着青苗栽种福田,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只有六根清净才能长成稻谷,后退原来反而是在向前。

做事时专注当下能有别样的发现,修行需内心清净。

还暗示着有时表面的后退实则是一种前进,如同 “以退为进”,让人领悟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平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进退。

—【32】—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安然打坐、云游四方,超脱于尘世之外,甚至连瓶钵都不带在身边。

他逢人从不谈论人间之事,这便是真正不为人间琐事所扰之人。

真正的超脱是内心的放下,不被世俗的繁杂所牵绊。

就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让人明白要摆脱俗务,保持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33】—

《三十年来寻剑客》

〔唐〕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三十年来苦苦寻觅剑道真谛,经历了无数次树叶凋零又新枝抽发。

自从见到那桃花之后,直到如今再也没有疑惑。

长久的追寻可能历经波折,而一旦领悟到那关键的瞬间,内心便获得了笃定和清明。

让人感受到在修行或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豁然开朗的那种境界,以及获得觉悟后的坚定与自信。

—【34】—

《众星罗列》

〔唐〕寒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我心。

众多星星罗列夜空,夜色深沉,山岩上一盏孤灯,月亮还未西沉。

那圆满明亮的光华并非来自磨镜,挂在青天之上的,正是我的本心。

内心的光明如同夜空中的星月,无需刻意打磨,自然纯净。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让人领悟到本心的清净和自在,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本真的状态。

—【35】—

《船子和尚偈》

〔唐〕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千尺钓丝垂直向下,一个波浪涌动便引得万波跟随。

夜晚水冷鱼儿不咬食,满船空载却伴着明月归来。

刻意的追求未必能有所得,而即便无所获,也能拥有如明月般的宁静与美好。

让人明白得失无常,应以平和超脱的心态面对,注重内心的充盈而非外在的收获。

—【36】—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近代〕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在白云深深之处拥抱着雷峰塔,几棵寒梅带着雪的洁白而绽放嫣红。

斋饭结束后身心渐渐入定,庵前潭水的影子中落下了疏落的钟声。

这仿佛在描绘一种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一切繁杂皆可抛却,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唯有内心的平和与安宁长存。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6 阅读:366
绮菱评情感生活

绮菱评情感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