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宋·秦观《点绛唇·桃源》
暮色四合,烟波浩渺处,斜阳将最后一缕金辉洒向千里山河。
层峦叠嶂间,山影如墨,乱红纷飞似雨,飘零于天地苍茫。
舟行至此,竟忘却来路蜿蜒,亦不知归途何处。人生何尝不是这般?
行过千山万水,回望时只见烟水朦胧,来时足迹已被落花掩尽。
那些执念的追寻,终在暮霭中化作一声轻叹:
若前路本无定数,何须强记归程?不如任孤舟随流水,心向桃源深处,不问红尘纷扰。
—【02】—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宋·辛弃疾《临江仙》
金钟玉鼎的富贵,松风竹影的隐逸,不过是浮世大梦一场。
世人追逐的功名与江湖,不过镜花水月,徒惹一身尘埃。
你看那高台倾覆,朱门凋敝,何曾有一物永恒?
倒不如敛一身锋芒,守半亩心田。
檐下听雨,篱边煮茶,任门外车马喧嚣,我自闲看庭前花开叶落。
人间宠辱,原是无常戏码,惊心处,不如一笑付东风。
此身若得安闲老,便是红尘最高处。

—【03】—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宋·陈师道《次韵夏日》
一草堂,静谧而远离尘嚣,伫立于江水之畔,双峰的倒影与水面相对,仿佛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柴扉半掩,无人叩问,唯清风穿堂而过,拂去心头燥热。
夏日炎炎,世人皆寻荫蔽,却不知清凉本非外物所赐。
若心无挂碍,纵烈日灼空,亦如置身幽谷;若胸有丘壑,虽陋室简牖,亦胜琼楼玉宇。
推窗见山,山色染衣;闭户听涛,涛声入砚。
此间真意,不须丝竹佐酒,不必冰雪消暑,只一颗澄明心,便抵人间万千清凉。
—【04】—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宋·吴则礼《诗一首》
秋江寂寂,一叶扁舟载满枫红芦白。
风过处,荻花轻扬,如雪落琴弦;水波微漾,似墨染长卷。
舟中人抛却丝纶,斜倚船舷,任琴横膝上,曲未成调,人已入眠。
尘世喧嚣,此刻皆化作江上烟云。
世人谓渔父痴,不知其醉非酒,眠非倦,乃是以天地为衾枕,以山水作知音。
醒时掬月,梦里听涛,此身已与江湖同老,何必问今夕何年?

—【05】—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宋·张抡《踏莎行·身世浮沤》
云影游移,似絮随风;花枝摇曳,如笑含颦。
世人总叹光阴易逝,却不知流光本无痕,唯闲者能见其美。
你看那老翁倚杖,静数落英;稚子扑蝶,笑逐飞絮。
一日晨昏,若沏茶观云,扫径待月,便觉岁月悠长。
何必追名逐利,空负流年?且将浮生琐事,换作庭前闲步;功业宏图,尽付一盏清茶。
须知天地大美,原在俯仰之间,心若从容,刹那即是永恒。
—【06】—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唐·储光羲《吃茗粥作》
山间茅檐低矮,灶上茶粥初沸,蕨薇野蔬盛于粗陶碗中,清气袅袅,与暮色同沉。
客问何不珍馐待友?笑答:此间滋味,原不在鼎食金齑。
采薇于野,汲泉煮茗,一箸一瓢皆染山岚松韵。
饭罢推窗,见归鸟投林,远山衔日,方知敝庐虽陋,却近云霞。
拂衣徐行,苔径蜿蜒,步履缓缓,任斜阳将身影拉长。
人生至简,不过一餐一宿,归途无需急迫,心若知足,茅舍亦是桃源。

—【07】—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唐·杜甫《江村》
竹篱茅舍间,老妻俯身案前,以枯枝为笔,勾画棋枰纵横;
稚子盘坐阶下,持锈针为材,弯折钓钩如月。
棋盘无子,钓钩无饵,却见眉目含笑,语声温软。
世人谓贫贱多哀,却不知布衣之家,自有天趣。
棋局纸上,钓钩针尖,皆是困顿中开出的花。
柴门漏风,却漏不进愁绪;粗茶淡饭,却淡不了温情。
所谓岁月静好,未必是琼楼玉宴,有时不过是一方纸棋、一枚针钩,与共老幼同乐的光阴。
—【08】—
小摘园中露,新香糁作羹。
岁和欣有兆,甘菜已春生。
——清·玄烨《春盘》
晨光熹微时,提篮入园,指尖轻触叶尖凝露,凉意沁入掌心。
新韭初萌,荠菜含翠,撷取三两嫩芽,佐以山泉烹羹,清芬满室,似将春色熬作一盅碧玉。
泥炉火暖,羹汤沸时,忽见窗外桃枝绽蕊,方悟天地早有安排——
冬雪消融处,必有春蔬破土;人间寒尽时,自有甘味生香。
一饮一啜间,岁和之兆已悄然落于舌尖。
原来最深的丰饶,不在膏粱锦绣,而在泥土中萌发的点滴生机。

—【09】—
“斋余佛饭香,茶沸甘露满。”
——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禅院钟歇,斋罢余香犹萦素案。
粗瓷碗中,残粒如舍利莹洁;泥炉火上,茶汤似琥珀流转。
佛饭无荤腥,却饱含山寺烟霞;清茶非琼浆,竟斟满天地甘露。
持盏独坐,见檐角蛛网悬露,阶前苔痕泛碧,忽觉此身如茶烟一缕,散入虚空。
人间万般滋味,浓烈者易散,清淡者长存。
心若止水,则一饭一饮皆可照见菩提;意若浮云,纵玉盘珍馐亦难解枯寂。
—【10】—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
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
——元·赵显宏《满庭芳·渔》
落日熔金,江流浸霞,孤舟懒系野渡,渔网闲铺汀沙。
老翁倚橹哼曲,老妪补帆低笑,稚童赤足逐浪,溅起碎银千斛。
世人谓渔家清苦,却不见他们笑骂声中,鸥鹭惊飞,云水震颤。
无高轩华服,无玉食金阶,却有烟波作枕,星月为灯。
一家喧哗,惊破暮色苍茫;满船欢语,荡开红尘千丈。
原来逍遥二字,不在远离人间,而在心无挂碍时,笑对潮起潮落。

—【11】—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宋·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松荫覆径,野老蓬头跣足,踏歌于溪畔。
曲不成调,舞不循章,却见袖袂翻飞处,惊起白鹭两三。
世人笑我癫狂,我笑世人痴缠——何必循规蹈矩?
天地本是逆旅,若不能纵情哭笑,与木石何异?
你看那流云聚散,何曾问过风向;野鹤高飞,几时计较山遥?
且斟浊酒一壶,醉卧青石,任落花满襟。
此身若得无碍,便胜却金枷玉锁;此心若能自在,荒村野调亦是天籁。
—【12】—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宋·章良能《小重山》
重访故园,石桥仍卧碧波,老柳尚垂青丝,旧时亭台楼阁,一砖一瓦皆如昨日。
然推门入室,案上尘灰半寸,梁间燕巢已空,方知物是人非,最不可追者,竟是当年凭栏望月的少年。
曾折柳为剑,指天笑骂;曾踏雪寻梅,衣袂染香。
而今江湖夜雨,鬓角星霜,纵寻遍天涯,也再难觅那双眼眸中的灼灼光芒。
原来岁月偷走的不是故地风景,而是心头那捧不凋的热望。

—【13】—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无题》
烟雨楼台,有人倚栏独坐,看江上客舟来往如梭。
商贾争利,书生逐名,渔父撒网,浣女捣衣——众生碌碌,皆似戏台傀儡。
忽有落花飘入酒盏,涟漪荡碎倒影,方悟你我原在梦中演梦。
曾执着爱恨如锁链,曾计较得失若弈棋,此刻却哑然失笑:
既知身是梦中客,何苦再问梦中事?
且将手中残酒倾入江水,任它载着幻影流向下游。
醉眼朦胧时,见远山化雾,孤鸿成墨,原来大梦醒处,方是人间至真。
—【14】—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
——唐·顾夐《渔歌子·晓风清》
竹帘半卷,晨光漫过砚台,墨痕未干的诗笺上,停着一只碧色蜻蜓。
不逐车马,不羡朱紫,只爱对窗临帖,倦时推门看山。
春来拾落英入酒,冬至扫积雪煎茶,四时风物皆成文章。
世人谓我孤僻,却不知喧嚣易得,清欢难求。
你看那市井人潮,匆匆如江鲫过闸;而此间檐下,一片桐叶飘落,竟似惊破千年禅机。
身若闲云,心似古井,眼底万物皆可成画,耳畔风声皆能入诗,此般境界,岂是黄金屋中能觅?

—【15】—
“习静心无扰,馀生乐未央。”
——明·陶安《遣怀》
苔院深深,老翁闭目摇椅,任茶烟袅袅散入竹影。
门外童稚嬉闹,货郎叫卖,于他耳中皆作蝉鸣。
非是聋聩,实因心潭无波——数十载宦海沉浮,早将得失烹成淡茶一盏。
残卷半掩,不求甚解;粗陶养兰,不争芳艳。
偶有故友叩门,不过闲话桑麻;时见野猫越墙,权当清风过隙。
暮色渐浓时,笑数鬓间白发:少年时总恨光阴慢,老来方知,最奢侈的活法,原是容得下万物喧哗,守得住一念清寂。
—【16】—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唐·杜牧《初冬夜饮》
初冬寒夜,孤灯映壁,杯中残酒尚温。
庭前梨枝,积雪压弯梢头,恍若琼花一夜绽放。
俯身细看,原是西风卷落梨花,堆砌阶下如新雪。
指尖轻触,冷香沁骨,忽忆去岁此时,曾与故人共倚阑干,笑指飞花似絮。
而今玉栏依旧,人影却散,空余阶前白茫茫一片。
世事如风过疏竹,声犹在耳,形迹已杳。
待来年梨雪再覆,凭栏者恐非旧时客,唯有明月徘徊,默数人间离合几度。

—【17】—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客舟夜泊芦花岸,推篷独对满天星。
秋风过处,荻叶萧萧似故园砧声,忽觉眼角微潮。
非不愿归,家中老梅应已著花,柴门犬吠或仍识旧主。
然江湖漂泊,身如断梗,昨日方辞楚水,今朝又入吴山。
雁字南飞尚能成行,游子西东总作飘萍。
醉里挑灯看剑,剑光照见鬓间霜;醒时展信读家书,字迹洇湿襟上尘。
且将归心系于云帆,待江湖浪静时,或有一叶轻舟载我,摇回童年柳荫渡口。
—【18】—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秋雨叩窗,声声滴碎残更。
青帐低垂,锦衾犹存半幅余温,仿佛伊人方才离去。
昔年烛影摇红处,她埋首穿针,发间木簪随动作轻颤,细线游走如春蚕吐丝。
而今寒夜听雨,惟见铜灯蒙尘,菱花镜黯,梁间燕巢积满旧年绒絮。
欲唤小名,喉间哽住;想抚遗簪,指尖凝霜。
原来最蚀骨相思,不在长亭古道,而在寻常一针一线、一粥一饭间。
雨声渐密时,恍惚闻得剪烛轻叹,回首却只有南风穿堂,拂动帘上流苏。

—【19】—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
灞陵秋深,客舍孤檠如豆。
推门但见庭树萧疏,黄叶纷坠,似离人泣别时挥落的帕巾。
拾起一枚置于案头,叶脉纵横如异乡阡陌。
想故园此刻,当有丹枫染霞,母亲扫径蒸糕,炊烟扶摇直上青云。
此处唯余冷灶薄衾,漏窗灌入的风裹挟胡笳残调,惊破三更残梦。
灯花爆裂的瞬间,恍惚见稚子提灯奔来,细看却是孤影投壁,与摇曳烛光共舞。
异乡之秋,原是一枚飘零的叶,永远落不进故园的泥土。
—【20】—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宋·陆游《病起书怀》
病榻辗转,纱帽虚悬,瘦骨嶙峋处,中衣空荡如旗。
江涛拍岸声入帷,恍惚千军列阵,铁马冰河踏梦而来。
昔年横槊赋诗,箭瘢犹在臂;而今药炉经卷,茶烟渐迷眼。
镜中衰鬓,早非临安殿上慷慨陈词少年郎,唯有肝胆热血,仍似剑鸣鞘中。
强撑病体披衣,推窗见北斗低垂,光洒大江如银甲铺陈。
忽闻隔岸渔歌,唱尽兴亡事,笑中带泪。
此生憾未勒燕然,幸留寸心可照汗青。
且将残躯寄烟波,待王师北定日,魂归故里,再拜岳侯坟前柏。

—【21】—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染。”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茅檐低小,苔径蜿蜒,一领葛衣半披肩头,趺坐竹榻听风过林。
粗陶碗中,新煮藜羹泛碧;柴扉隙里,偶见山雀衔枝。
世人嗤我贫陋,我却笑世人蒙尘——锦衣玉食者,常困于得失枷锁;
高轩广厦者,多缚于人情网罗。
唯有此身如野鹤,饥啄青松子,渴饮石上泉,行止随心,起卧由意。
檐角蛛丝悬露,分明是珠帘不卷;窗前月影移花,恰似有仙人挥毫。
心若无垢,则粗粝皆成甘露;意若澄明,则蓬门亦是莲台。
—【22】—
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
免有染世事,心静如白莲。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山寺钟歇,老僧负手行于溪畔。布袜踩碎枯叶,袈裟拂动寒烟,步履缓若云移,眉目淡如秋水。
问何不诵经参禅?答曰:流水即梵唱,落花即偈语。
世人汲汲营营,犹如飞蛾扑烛,殊不知真修行,不在蒲团之上,而在松风竹影之间。
心若白莲,纵淤泥深沼,亦不染半分浊气;身若闲云,任雷霆暴雨,终难改自在从容。
归时拾柴煮茗,见炉火明灭似星,忽觉红尘万丈,不过指尖一缕烟。

—【23】—
“松风庭院昼沉沉,颇惬浮生习静心。”
——明·谢复《祠中偶题》
庭院深深,松影婆娑,白昼亦如黄昏幽邃。
石案积苔,棋枰久未落子;瓦檐垂藤,蛛网新结露珠。
倚柱观蚁群列阵,恍见六军厮杀;俯身闻草虫低鸣,竟似高士清谈。
炎暑至此,化作檐下凉阴一缕;浮生到此,凝成壶中茶烟半盏。
忽有山风穿廊而过,掀动案头残卷,露出泛黄句读:“大音希声”。
莞尔一笑,掷书于榻——天地本无字,何须苦苦参详?
且闭目听松涛漫卷,心海自生明月。
—【24】—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宋·陈普《答友人》
碧潭如镜,倒映苍崖古木,时有游鱼唼喋,搅碎云影天光。
抱膝独坐矶石,觉山气沁衣,水痕浸履,竟不知此身是客是主。
远处层峦叠嶂,似青幔重重围合,将红尘喧嚣尽阻于外。
掬水洗面,寒凉彻骨,恍若醍醐灌顶;振衣长啸,空谷回响,犹如天地应答。
暮色渐浓时,见潭中星月初现,方悟庄子观鱼之乐:非鱼之乐,亦非我之乐,乃物我两忘时,青山绿水共证的永恒寂静。

—【25】—
芦花轻泛微澜。蓬窗独自清闲。
一觉游仙好梦,任他竹冷松寒。
——宋·连久道《清平乐·渔父》
秋江暮色,芦雪漫飞,小舟横泊浅湾。
蓬窗半掩,见残阳将荻花染作金屑,随风轻点涟漪。
舟子抛却蓑笠,蜷卧舱中,任薄衾覆身,鼾声应和浪语。
梦中忽化白鸥,掠水凌空,俯瞰人间城郭如棋局,江河似衣带。
惊醒时,月已东升,竹影森森投满舱,松涛阵阵透骨寒。
却展眉而笑: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何须辨清虚实?
且拥星辉再入眠,明朝醒处,或许身在昆仑巅、蓬莱岛,又或许仍是这叶载满清霜的渔舟。
—【26】—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山雨欲来,墨云低垂,檐角风铃乱响如碎玉。
独坐空堂,忽念山中故友——彼处竹篱应浸寒雾,石阶或生苍苔。
遂取粗陶一瓢,倾尽窖藏浊醪,欲踏泥泞送暖。
行至半途,雨骤风狂,蓑衣难挡湿冷,却见手中酒瓢未倾一滴。
哑然失笑:何必执于相赠?心意所至,千里亦如咫尺。
遥望云深处,似见青袍隐士倚松煮雪,举杯与我对饮虚空。
原来世间温情,未必在交觥换盏,而在风雨如晦时,有人念你衣单衾薄。

—【27】—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夜半惊雷裂云,急雨敲窗若乱弦。
晨起推门,见蕉叶垂泪,竹枝滴翠,炎气尽散作白雾浮空。
老翁拄杖巡园,踏碎水洼镜面;稚童赤足逐蝶,惊飞叶底流莺。
廊下置藤榻,懒卧听蝉声疏懒,忽觉此身如新荷初绽,沐风饮露,清凉自足。
世人总怨暑热难熬,却不知最痛快的凉意,原是天地慷慨赠予的刹那恩典。
浮生碌碌,能偷得一日闲适,便胜却十年炎凉。
—【28】—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
——宋·李之仪《南乡子·睡起绕回塘》
春困如丝,缠人四肢百骸。抛书弃履,斜倚绣榻,任日影西移画屏。
忽见梁间蛛丝垂落,随风款摆,银光闪烁似仙人拂尘。
凝眸细观,丝缕忽伸忽缩,忽卷忽舒,竟演尽众生百态。
昔年踏马长安的意气,昨日秉烛夜读的执着,此刻皆不如这一缕游丝自在。
窗外桃花簌簌,蜂蝶碌碌,而榻上人已半入黑甜。
原来最深的闲适,不是避世隐居,而是在喧嚣红尘里,容得下一晌贪欢的慵懒。

—【29】—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八霜浓,茅檐挂冰箸,村妪挎篮挨户分粥。
粗瓷碗中,杂豆熬作绛紫,桂圆浮沉若小舟。
捧粥暖手,忽忆京华旧事——那时玉碗盛驼蹄,金盘堆熊掌,反觉滋味寡淡。
而今野蔌一碗,竟尝出山泉清冽,柴火温香。
邻童争相馈赠腌梅,老翁笑谈年成,篱边犬吠惊落梅梢雪。
原来人间至味,不在膏粱锦绣,而在霜天冻地时,捧住的那份朴拙暖意。
归途踩雪声咯吱,似天地在耳畔轻语:心若知足,处处皆见节物新。
—【30】—
“满架诗书满炷香,琴棋为乐是寻常。”
——宋·李昉《更述荒芜自咏闲适》
南窗下,檀几列典籍如山,芸香染透缃帙;博山炉中,沉香屑积成小丘,青烟盘作蛟龙。
不慕金谷园宴饮,不羡兰亭会流觞,独爱展卷时与古人神交,落子时同天地对弈。
焦尾琴横置石案,弦凝尘灰,却似有广陵遗响萦绕梁间。
忽有清风穿堂,掀动《庄子》某页,恰停于“鹪鹩巢林”句。
满架书册,不过大千世界一叶;半局残棋,原是浩渺光阴一瞬。
心若澄明,则寻常琴书皆成大道;意若逍遥,则斗室方寸可纳乾坤。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