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七子山看懂洄溪石刻,就知道人们为何去乾元寺祈福了

福老大 2023-09-23 18:34:33

苏城西南七子山东西逶迤,支脉飘忽南北。南部的吴山和陆墓山与七子山气脉相通,构成了一块畚箕状的山形。清人顾嘉誉曾言:“风土朴茂,尘迹罕至,有桃源之遗意”,并且这里山间的石刻又大有文化内涵。

洄溪摩崖石刻的山坞,在七子山南麓,欣赏石刻需要走登山的步道。

石刻(一)“仙境”

清代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所留。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乾隆十六年(1751)五月,袁枚陪父母妻妾乘船由杭州回南京,途经苏州小憩,也许他正是利用这个机会登山赏景的。

石刻(二)“云壑”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钱大昕题。钱大昕与袁枚处同一时代,是乾嘉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 “一代儒宗”。 乾隆十四年(1749年),钱大昕曾进入苏州紫阳书院学习,乾隆十九年(1754)中的进士。

石刻(三)“枕流”

二雅金学诗题

金学诗,号二雅,吴江人。乾隆朝曾官居国子监学录。

石刻(四)“种树虹桥,何堂品泉”

洞庭 姜恒庆

有人推算这是明朝崇祯十七年的石刻。姜恒庆是何许人现在无从考证了,不过倒是给七子山留下了一些建筑记载,其一为虹桥,其二为何亭。石刻附近确实可能存在过一座小亭,这里也处在山间泄流的水道上,估计当年的“虹桥”是为上山到乾元寺拜佛的香客们所修的。

石刻(五)“栖迟空谷”

赵咸宁题

栖遟

石刻(六)“活泼泼地”

猗园 陈绍昌

个人认为,应该读作“活泼之地”,赞此地灵动妖娆。毕竟“活泼泼地”听上去有辱文雅。陈绍昌其名不见经传,不过“猗园”倒是确有此地,就是今天上海嘉定的古猗园。

石刻(七)“环翠”

晓岚 祁元福

“环翠”这个描述是很有角度的,不难猜测这应该是“祁晓岚”先生在山顶的乾元寺环顾之后的感触。

石刻(八)“波撼云泉”

孙国铨题

落款只写自己名字,应该是有点身份的。不知此人是否是民国时期那个中将参谋长孙国铨,他倒是当年曾在南京陆军大学学习。

石刻(九)“悬崖滴乳”

芥圃 徐铨题

讨巧应景的又一案例。“悬崖滴乳”出自宋代仇远“峭壁苍苔侵佛髻,悬崖滴乳湿僧袍”,想必徐铨也是专程登山拜寺访僧的。此君是嘉庆九年举人,十年成进士,著有《藕船诗稿》、《兰台外史》等。

石刻(十)“我爱其清”

春江 郑邦柱题

爱其清,可为爱水,可为自评,远有可引,近有可叹,一语几关,实在高明!

石刻(十一)云霞泡影

僧皈己

千年以来,七子山顶的乾元寺高僧辈出,他们也曾留下不少石刻印记赞佛地美景。

石刻(十二)别有天

僧西斋

石刻(十三)妙境依空

僧西斋

石刻(十四)“活水源头”

致口 盛林基题

盛林基是清乾隆时期举人,长洲人,属于苏州历史上的一个县。虽然不曾在家乡为官,但盛林基留下石刻笔迹也在情理之中。苏州府城隍庙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就是由盛林基述并书。

石刻(十五)幽栖

落款已失

石刻(十六)

上池琼液

郡守孔传炣题

有仙界气息,这是高级的赞美。题刻者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苏州的知府,此人与袁枚为同科进士。

石刻(十七)“不信在人间”

洄溪道人

其实就是徐大椿,灵胎本人。不难看出这也是走的“非凡”路线,有感而题。

石刻(十八)《画眉泉》

徐大椿

最后,也是最有名的还得是徐大椿的《画眉泉》,一句“于中结梵庵,福地允千古”,揭示了七子山和乾元寺千年福地的本质。

徐大椿(1693—1771),又名大业,字灵胎,是中国医学史上传奇式的人物,他满腹经纶,天赋异禀,自学成才,医术超群,更在天文、地理、数学、水利、文辞、音乐、武术等多个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江南另一位长他27岁的名医叶天士,也无不佩服道:“学问无穷,不可轻量也”。

画眉泉

空山人迹稀,美味孰延行。

古泉名画眉,梦幻属贤主。

三乳垂天伸,劈石亲操斧。

于中结梵庵,福地允千古。

我图面目真,神游白云所。

0 阅读:6
福老大

福老大

看世界,品生活,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