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它们”是我国无法追赶的技术高峰,如今却是我国眼中的“破铜烂铁”。
从中国希望买,到我国不屑买,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促使我国对西方三款武器装备从“渴求”转向“不屑”的呢?
豹2坦克上世纪80年代末期,冷战的硝烟逐渐散去,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一次装备的更新换代,迫切需要通过引进外来技术来弥补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的缺口。
其中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各国的青睐的德国豹2坦克自然也成为了我国想要引进的“新宠”!
然而,尽管豹2的诱人性能令中国军方心动不已,但在面对具体的采购问题时,现实的挑战迅速浮出水面。
对于我国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豹2高达180万美元的单价,这对于一个经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不仅如此,德国政府对于豹2的出口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在技术转让上,德国政府的态度和美国如出一辙,都对我国防之又防!
换句话说,即便中国将这些昂贵的豹2坦克引进到国内,面对设备的长期维护与升级需求,过度依赖外国技术无疑会导致中国在自主化生产方面的困境。
尤其是,我们不能顾头不顾尾,随着对豹2性能和价格的深入分析,我国逐渐意识到,虽然引进豹2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坦克的战斗力,但其长期的经济负担与技术依赖将会限制中国未来的自主发展。
最重要的是,豹2的采购与使用并不符合中国陆军的实际需求——中国的军事战略需要一种既具备强大作战能力,又能够大规模生产和迅速部署的主战坦克,而这恰恰是豹2所不能提供的。
所以最终的结果大家可以想见,我国决定放弃豹2,转而着手自主研发一款既符合现代战场要求,又能满足大规模生产和快速装备的主战坦克。
于是,99式主战坦克应运而生,当然99式坦克在设计和性能上确实也借鉴了豹2坦克的一些优点,毕竟人家成名已久。
同时,99式的设计更加注重国产化,降低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使得其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的作战需求,彻底治好了我国依靠外购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的困境!
幻影2000战机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各国都开上三代机的时候,我国装备的还只是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以及歼-6这样的二代机。
为了填补技术空白,也为了抓紧建设近空防御,我国将目光放在了西方。
其中作为欧洲航空工业的巅峰之作,幻影2000印其技术先进以及优雅的外形、灵活的机动性能进入到了我国的眼帘。
当然,我国看中它的并不只是因为这些花里胡哨的优点,最值得我国看中的是它既能执行截击、防空还能实施对地攻击的多用途性能,而这些特点正是当时我国航空工业的短板所在。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幻影2000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但军购也是个双向奔赴的合作,光我们看中不顶用,也得看人家法国是个什么想法。
在我国针对幻影2000进行仔细评估的时候,发现引进计划困难重重。
第一个问题便是高昂的成本,法国提出以24亿美元的价格向中国出售40架幻影2000战斗机。
24亿或许对于现在的我国来说就是毛毛细雨,但对于80年代的中国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要知道,当时中国空军的年度预算仅占国防总支出的有限部分,而24亿美元几乎占到了整个军费开支的10%以上。如果中国真的咬牙引进这款战机,那意味着其他领域的装备升级将不得不全面让步。
而更具挑战的是后续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幻影2000作为一款复杂的现代战机,其保养与运行需要依赖大量的高精尖零部件和专用技术支持,这些都需要从法国进口。
对于工业基础仍然薄弱的中国而言,这种长期依赖进口的模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这种高度依赖外方的模式也引发了多方面的担忧:一旦法国因外交原因中止供应,我国花重金购入的幻影2000将成为无法正常运转的“摆设”。
所以多方权衡之下,采购幻影2000的计划还是流产了。但我们也并不是毫无收获,至少这场半道崩殂的军购计划让我国清楚地认识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差距不仅仅是机体设计,更是核心电子设备、雷达系统以及飞控技术的全面落后,想要真正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军,自主研发才是唯一的长远之计。
如今歼-11、歼16、歼20,个个都是我空军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空防、防空树立一道坚实的防护罩!
F-14战斗机和想引进幻影2000一样,我国想引进F-14也是希望能够填补国防装备的空白,而对于美国来说,则是希望通过军事交流对抗苏联,拉拢我国这一“战略棋子”。
从+某一角度来讲,我们和美国也算得上是“双向奔赴”,但这场“双向”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在我国对F-14的全面评估中,发现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开始显现。
首先,F-14的采购费用异常高昂,据当时估算,一架F-14的造价高达20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培训和零部件供应。
而我国当时的军费预算极为有限,优先级又需要向陆军和基础国防建设倾斜,即使美国愿意提供分期付款等灵活条件,整体费用仍然是中国无法轻松承担的沉重负担。
其次,F-14的可变后掠翼设计虽让其拥有优异的空战性能,但同时也导致了极其复杂的结构,这种复杂性在后期维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即便在美国海军,F-14也因其高昂的维护成本被戏称为“空中吞金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尚未建立完善维护体系的国家来说,F-14的后勤保障将是一项无法承受的挑战。
此外,F-14的技术背景也成为了中国的一大担忧。
尽管这款战斗机的性能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但其设计思路却是为冷战初期的威胁量身定制的,可变后掠翼技术和AIM-54导弹系统的结合,主要针对苏联的战略轰炸机编队,而我国自身的防空需求与此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种种因素让我国对F-14的引进逐渐产生了理性而冷静的判断,最终使其未能登上中国空军的舞台。
然而,这一次未果的尝试并非毫无收获。
通过与美国的接触,我国空军近距离观察并学习了现代战机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意识到,自主研发才是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上个月的珠海航展大家都看了吧,琳琅满目的先进武器装备,谁还敢说如今的中国弱小,或许当年我们没有引进这款装备有点可惜,可现在来看,是否正是这种可惜,迫使我们更加坚定的走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才造就了如今从发动机到雷达系统,从飞控技术到材料应用,对西方战斗机的压倒性优势。
参考资料:“幻影”2000为啥没能到中国?_军事频道_中华网
中国3代坦克总设计师:99式坦克装甲与德豹2A6相当
当初中国差点就买了美国的F-16,为何最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