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重返谭家桥旧战场,凝视远方落泪,他说:当年我没有话语权

跳跳历史 2025-01-11 09:26:14

1978年5月,71岁高龄的粟大将故地重游,来到了一个令他永远无法释怀的地方——谭家桥。这里发生的一次战斗,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谭家桥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为什么会成为粟裕最遗憾的地方?粟裕为什么说,自己当年没有话语权?

打出抗日反蒋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老蒋不想着对付日本夺回东北,而是对我军展开围攻。日军的气焰越来越嚣张,东北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了。

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我党就已经将抗日提到日程上来。在事变发生后不久,我党就发表过《对日宣战通电》。

然而当时的政府在老蒋的领导下,不仅不想着抗日,反而一直想打内战。

因为老蒋的政策,我党想要对日作战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因为老蒋残酷而反复的围剿,我军也不得不陷入反围剿的漩涡。

当时国内最主要的矛盾,俨然就是两党之间的矛盾。如果两党能早点合作,早点联手抗日,或许日后的抗战可以不那么艰难。

然而老蒋对我军的围剿,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军无法打破敌军的围堵,只能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6月,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实施战略转移,军委决定将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红七军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北上牵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完成战略转移。当时在组建先遣队的时候,中央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先遣队的三位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在当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粟裕虽然相较两人资历较浅,但也是南昌起义出来的。

这样的领导班子,中央确实是想让先遣队好好发展的。从瑞金出发后,我军一路击败了地主武装和国民党保安队,宣传抗日主张。

10月,先遣队到达赣东北,和红十军成功会合,并改编为红十军团。军团的最高领导人是方志敏,红七军团被改编为19师。

部队完成改编之后,他决定继续执行党中央交给先遣队的任务。不过他本人不擅长军事,军队的实际指挥权在刘畴西手中。

至于寻淮洲,则因为在之前的指挥中严重失误,被降职为19师师长。当时的粟裕虽然是军团参谋长,但他并没有在军事委员会里。

只有在军事委员会里,才有军事决策权。也就是说当时的粟裕,只是有一个参谋长的名头,但无法干涉军事决定。

刘畴西的决定

在红七军团没有决策权的粟裕,在红十军团依旧没有决策权。当时负责军事的刘畴西,是出身黄埔一期的军事人才。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他还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会长,深受老蒋器重。后来更是被送到莫斯科,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

当时我军军中,除了左权之外,基本没人能盖住刘畴西的风头。而左权是不在先遣队的,所以刘畴西在先遣队中的威望是最高的。

当然,刘畴西不仅威望高,在军事上也确实有能力。在没有和红七军团会合的时候,他指挥红十军打了好几个胜仗。

当时红十军政治上由方志敏负责,军事上就是刘畴西负责。所以寻淮洲被降职后,刘畴西自然成了最高指挥官。

当时敌人在对我军围追堵截,两军会合之后,必须想办法突破敌人的弱点。经过分析,他认为当时敌军最薄弱的位置,就是王耀武所率领的部队。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初出茅庐就担任旅长,并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而且他年纪轻轻担任旅长,为了让下面的人信服他,他就必须立一个大功。

所以刘畴西判断,王耀武为了立功很可能会轻敌冒进。而谭家桥地区,就是他的必经之路。

到时候我军只要在谭家桥地区设伏,轻轻松松就能取得胜利。刘畴西的这个战术是正确的,但在用人上,他和粟裕产生了很大的争执。

粟裕认为,敌将再怎么初出茅庐,手下的部队也是精锐的中央军,肯定不如杂牌军和地方部队好打。

想要保证此次伏击能成功,就应该让19师担任这次任务的主攻部队。

毕竟19师和其他两支部队比起来,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19师可以说是红十军团最核心的战斗部,战斗力是其他两支部队比不上的。

20师和21师刚补充了不少新兵,战斗力跟不上。

可以说粟裕的布置,才是面对敌人最稳妥的。王耀武的能力并不弱,用新兵去伏击他,很可能会被他趁机反打。

但刘畴西当时坚持要用20师和21师打伏击,让粟裕对这个决定有很大的意见。但前面也说了,粟裕不在军事委员会。

错误的决定酿成大祸

不在军事委员会,就没有军事决策权。尽管粟裕有刘英的支持,但刘英也不在军事委员会,两人最终没有争得过刘畴西。

最后刘畴西还是按照他的想法,将20师和21师安排到了主攻的位置。战斗力强悍的19师,则是被安排打辅助。

每次想到这里,粟裕总会忍不住眼眶通红。一直到后来的几十年,这次战役依旧是他心上久不愈合的一道伤疤。

在刘畴西的安排下,20、21两个师在夜色的掩护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此时的王耀武没有丝毫察觉。

刘畴西不愧是黄埔军校出来的人,对自己学弟的心理掌握的还是很准确的。如果他当时听从粟裕的建议,让19师作为主力,或许此战的结局就会改写。

眼看敌人马上就要踏入包围圈,刘畴西的计划就要实现了,我军伏击的位置却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

这声枪响过后,接着又传来了两声枪响。在寂静的上午,枪声显得格外突兀,王耀武当即就意识到前面有问题。

这几道枪声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21师的一名士兵,在埋伏了一夜之后提前开了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紧张,他控制不住地连开三枪,暴露了埋伏部队的位置。

就这样,设伏部队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20师和21师又是新兵,战斗经验几乎没有,只能让19师紧急回援。

当时19师正在偷袭王耀武后方,得到紧急回援的命令,寻淮洲并不能立马赶到。他决定继续对敌后方进行袭击,迫使敌军将注意力转向后方。

在战斗中,寻淮洲身先士卒,最终身受重伤不治身亡。而前方的两个师,也基本被王耀武打残,没有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而后方的19师同样损失惨重,寻淮洲牺牲,刘英等人身受重伤撤退。此战之后,我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撤退。

然而在撤退中,刘畴西再次犯了一个大错。当时天下大雨,道路泥泞,他认为国军不会在这样的天气下行军,于是建议休息一夜。

但粟裕坚持要赶紧突围,不然等敌人包围圈完成就晚了。刘畴西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在方志敏的调停下,决定由粟裕和方志敏带领一支部队先走。

刘畴西带领大部队休整一夜,然后尽快追上粟裕等人。而这个决定,最终导致了刘畴西和方志敏双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

方志敏原本可以跟粟裕一起走,但他看到刘畴西久久没有跟上,选择亲自回去催促,最后落入敌人包围圈。

粟裕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带着少数人逃出生天。盛极一时的红十军团,就这样近乎全军覆没,成了粟裕心中永远的痛。

他后来总是说,如果自己当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或许谭家桥战役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把酒东篱

把酒东篱

3
2025-01-11 16:50

王耀武可不是吃素的,抗战率74军打满全场,战功赫赫。

跳跳历史

跳跳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