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北大脸红!保安六战法考,却因‘非科班’被质疑:学历真的决定一切吗?

适言来啦 2025-03-07 17:43:12

六次法考,十年坚守,北大保安刘政终于圆梦律师。但争议随之而来:他的逆袭,究竟是“寒门贵子”的励志范本,还是名校光环下的资源碾压?

今天,我们扒开“网红保安”的标签,看看真实的故事里藏着怎样的答案。

图源:北大官博

01“民办二本保安”的十年:法考六战,屡败屡战

2015年,刘政从一所民办二本院校毕业,成了北大保安队的一员。白天站岗巡逻,晚上蹭课自习,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北大的知识养分。

这个从民办二本毕业、在北大当了十年保安的男人,用6次法考、4次英语挂科、2次主观题失败的经历,把‘学历决定论’撕开了个口子。

但网友吵翻了:

“学历是敲门砖,他靠北大光环才逆袭!”

“35岁当律师,起点比同龄人晚了十年!”

“这才是真正的寒门贵子!”

图源:北大官博

“别人本硕博读下来基本也就是10年的时间。我时常想,如果我也能那样读书,去拿学位,会不会有另外一番成就?可我这10年却是在做保安。”刘政感慨。

有人质疑:“考六次才过,是不是能力不行?”但更多人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用十年时间,把“不可能”磨成了“可能”。

图源:抖音评论区

02 北大光环:是助力还是捷径?

刘政的逆袭离不开北大。他自由出入教室,法学泰斗亲自赠书批论文,教授推荐他进入顶尖律所“炜衡”。争议随之而来:

“换作普通人,能随便听北大法学院的课吗?”

“北大师生帮他,是因为他够拼命!”

刘政承认:“我没名校学历,但北大给了我‘旁听生’身份——法学院课堂随便进,教授批改论文,学生送教材。”

“没有教授背书,我进不了这么好的律所。”但他也强调:“如果我不争气,再多人帮也没用。”

“这些年在北大,我看过的书真不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最好的年华,我没有虚度。”刘政说。

资源与努力从来不是对立面。北大给了他舞台,但站上去的每一步,都是他自己走出来的。

图源:微博评论区

03离开北大:是终点还是起点?

2025年初,刘政辞职入职律所。面对未知,他说:“人像一粒沙,要么流向大海,要么沉在原地。”

非科班出身的他,连整理案卷都手忙脚乱,但带教律师评价:“他像干燥的海绵,进步肉眼可见”。

从“要做大人物”到“敬畏法律”,他说:“从20多岁到30多岁,最好的年华在北大度过,这就是意义非凡的人生。”

有人问:“放弃稳定工作值得吗?”他的回答藏在献血证和公益足迹里——十年北大生涯,他不仅读书,更学会了责任。

图源:北大官号

刘政的故事,撕开了社会对“成功”的单一想象。民办二本→北大保安→律所律师,他证明“知识平权”仍存在缝隙;

六战法考不是“笨”,而是普通人对抗命运最笨拙也最动人的方式。

北大给了他跳板,但跳得多高,取决于他蓄力多久。

当我们争论“逆袭靠什么”时,或许该问问自己:若给你同样的资源,能否坚持十年?

北大提供的资源普通保安可复制吗?他回应:“我捡过教授丢的教材,但你敢弯腰吗?”

图源:北大官号

有人问刘政:“值得吗?”他说:“如果20岁时放弃,现在我可能还在工地扛钢筋。”

正如网友评论:“人生不设限,但总有人一边设限,一边质疑别人的破界。”

刘政的下一站未必坦途,但他的存在本身,让‘教育公平’有了血肉。

学历是门槛还是墓碑?刘政用十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人生没有‘过期’,只有‘不战’。

参考资料:

1. 北京大学公众号、九派新闻(2025-03-07)

2. 钱江视频、新华每日电讯(2025-03-07)

3. 极目新闻、搜狐新闻(2025-03-07)

4. 凤凰网、顶端新闻(2025-03-06)

(本文数据及引述均来自公开报道,事实性内容已交叉核实。)

互动话题:

“如果你是刘政,35岁从律师助理开始,会继续坚持吗?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0 阅读:25
适言来啦

适言来啦

看社会百态,聚焦真实人生,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