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命爆火!测出“前世姻缘”后,我发现自己被骗了……

适言来啦 2025-03-28 09:54:20
情感服务的虚假承诺,我们为何一次次掉坑?

“测完‘前世姻缘’,AI说我上辈子是个将军,和现在的男友是宿命纠葛。结果第二天吵架分手,我才发现这玩意儿纯属扯淡!”28岁的网友小美在社交平台吐槽。

近年来,AI算命、占卜、情感分析等服务席卷社交网络。

从“八字配对”到“心理疗愈”,用户只需上传信息或聊几句天,就能获得“量身定制”的命运指南。

但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却是算法精心编织的陷阱。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对掌控感的渴望,是AI算命爆火的底层逻辑。

当生活压力大、情感迷茫时,人们容易将希望寄托于“科技玄学”。然而,这些服务往往用模糊的预言(如“今年需加倍努力”“感情面临考验”)制造“准”的错觉,再利用巴纳姆效应让人自我代入。

更危险的是,一些平台以“转运水晶”“改运符咒”为幌子诱导消费,甚至有人像内蒙古的王女士一样,因迷信“驱邪服务”被骗走250万元。

AI算命背后的“人格镜像”技术,如何操控你的情绪?

为什么AI算命的答案总让人感觉“说到心坎里”?答案藏在算法设计的“人格镜像”中。

以某热门AI算命工具为例,其核心逻辑分为三步:

1. 数据投喂:通过用户输入的生日、照片、聊天记录等,匹配数据库中的“命理模板”和心理学话术;

2. 模糊输出:用“事业有波折但贵人相助”“感情需主动争取”等普适性描述覆盖大多数人的经历;

3. 商业闭环:最终推荐“开运手链”“情感咨询课”等付费项目,完成流量变现。

更讽刺的是,同一张照片上传两次,AI可能给出完全相反的运势解读。

一位程序员曾用虚构生日测试,发现系统连“过往经历”都能编得头头是道——而这不过是概率模型随机组合的结果。

三招拆穿AI情感骗局,守住钱包和隐私

面对越来越“懂人心”的AI,普通人该如何防范?

1. 警惕“科学外衣”

宣称“融合周易与人工智能”的算命软件,本质仍是概率游戏。记住:AI无法预言命运,所谓“96.7%准确率”只是营销话术。

若平台要求上传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立刻退出!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深度伪造诈骗。

2. 识别话术套路

通用话术:如“近期有重要转折”“需提防小人”,这类描述适用于90%的人。

制造焦虑:用“厄运预警”推销高价服务,甚至恐吓“不化解会有灾祸”。

3. 用技术反制技术

遇到“熟人视频借钱”,要求对方做转头、张嘴等动作,观察面部是否扭曲;

使用端对端加密聊天软件,防止语音、照片被盗用生成虚假内容。

你被AI“算”过吗?评论区晒出你的经历!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试着用某AI算命测了测“职场运势”,结果它建议我“多穿红色提升气场”——而我衣柜里压根没有红衣服。

技术本无罪,但若被滥用成收割焦虑的工具,便是对科学的讽刺。

你在使用这类服务时遇到过离谱结论吗?是否曾为“转运物品”花过冤枉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

参考资料:本文案例及观点综合自央视、科普中国等权威媒体报道。

0 阅读:0
适言来啦

适言来啦

看社会百态,聚焦真实人生,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