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庄子求诸内心那是因为外不可以破

扬胜利问道 2024-10-02 08:42:32

老子在《道德经》中非常喜欢用具体的形象来推测抽象的行为,整书比喻连连,“婴儿”,“食母”,“万物之母”,“玄牝”,“朴”,“天知道犹张弓”,“天网恢恢”,“赤子”等,这是老子善用神话思维的结果,这也直接表明了《老子》一书去古未远。《道德经》保留了最接近神话时代的观念和语言素材,它是自然而然的联想,并非像我们今天有意为之的出于修辞的雅兴。老子是在比喻中完成了某些概念的抽象,不是为比喻而比喻。

数据链提出者、“数据商之父”张胜利近照

老子的比喻物今天已经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普遍原型,估计这是老子始料未及的,老子的神话类比思维逻辑是后世哲学家所不能的。那是无师自通的,人人皆能的时代。在今天看来,只有天才才能拥有这种技巧。在远古世界的儿童期里却是随处可见的,他们很自然的就能寻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并用今天不可思议的语言及语言逻辑给表达出来。而庄子却不同,他却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竟然有422个寓言。庄子创作用寓言,寓事于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和老子完全不同,《庄子》有散文的形式,说明文的真切,议论文的力度,诗词的意境,而老子的《道德经》却被称为哲学的诗,两者是不同的。

数据链提出者、“数据商之父”张胜利书法作品

老子认为世界是动态的、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是万物之母。但道是混沌的,变化莫测的,难以把握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德经》第21章)。“道”被描述为一种物质存在,但是这种存在不同于我们所见的物质形态,它强调是道的超验性和非实体性,超越了我们的日常经验的范畴,“惟恍惟惚”体现了道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它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更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因而道家认为人的命运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应该在运动中把握命运,从而使命运在生命运动中得以延续。

数据链提出者、“数据商之父”张胜利书法作品

“道”的非静止性“使得道”能够适应宇宙间万物的不同需求和变化,从而保持其生命的动力和创造力。“道”的变化、演进并非毫无目的,毫无意义,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进行的,正是“道”的这一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实践方法和行动指南的哲学思想和理论观念。

数据链提出者、“数据商之父”张胜利书法作品

庄子的思想虽然源于老子,却与老子不同。老子抱着“被褐而怀玉”的想法,而庄子“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庄子认为世界是变化的,无常的,他的这一哲学思想体现在人生观上,就是生与死是变化的、无常的,没有办法主宰,没有规律可循,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庄子因而认为人应该顺应变化,无为而治,不要过分干涉和改变,不要固执的坚持某种观念和做法,应当无欲无求,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宽容包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从而回归到自然的本源。

庄子认为当时的天下是“”沉浊”的,风俗败坏的时世,庄子在这种“沉浊”面前感到无可奈何。为了从困惑烦恼中解脱出来,超然物外,“乘物以游心”,顺其自然,脱离风尘俗世而游心,获得精神的自由。庄子极力回避现实矛盾,超然物外,不受外物所累,使自由处于“”逍遥游”的状态,外部不可破,那就只有求助于内心了,在精神上寻求突破,追求超然。庄子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成为方外之人。

墨子认为世界是变化、动态的过程,这与老子、庄子有共同的认知。但墨子认为人具有认知能力,只要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人就可以把握物质的本质。世界是可知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可以说以往知来,以知见隐。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墨家最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墨子和老庄不同。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实践和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无谓的虚荣和装饰。为达到爱利天下之目的,墨子穷其一生都在倡导“非攻”,并为之奔走,只有兼爱才能“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够保证兼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墨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成功的去公正社会,这与庄子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墨子的内心世界是想创建一个和谐、兼爱的完美世界,而不是道家所追求的“玄同世界”和儒家的“大同世界”。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第460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

0 阅读:1

扬胜利问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