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的时候,手握重兵的老十四为何按兵不动?

肥脸哥侃事 2025-02-08 14:02:48

雍正继位时,面对着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祯,按理说,这个位高权重的同母弟应该会有些“异动”,甚至蓄势待发,伺机上位。然而,事实却是老十四几乎没怎么动弹,反倒乖乖听命,回京守孝。那么,为什么他会如此“安分守己”?

我们得从雍正继位的政治布局说起。老十四胤祯,号称“西征统帅”,在康熙帝手下也是个猛将,曾为西藏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指挥过二十万兵马,气吞万里如江河滚滚。但这位将军,后来为何会在兄弟继位之时,表现得像只听话的绵羊,毫无反抗之意?

首先,雍正可不傻。继位之前,他早就知道胤祯这位“兵权大臣”手握重兵,一旦心生异志,恐怕会给自己的即位带来不小的麻烦。可惜,胤祯低估了雍正的深谋远虑。雍正并没有一上来就直接动手,而是巧妙地将兵权的交接做得滴水不漏。

当时,雍正的做法很有“套路”。他通过内阁通知胤祯,要求他交接兵权、回京守孝,而不是直接下圣旨。你说这个做法妙不妙?这不仅让胤祯不敢怀疑康熙的传位安排的正当性,还通过“平逆将军”延信和总督年羹尧等人的协助,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现实。即使心有不甘,胤祯也只能强忍着,哪敢随意反叛?

有个小插曲,老十四在回京途中曾大发雷霆,怒骂其他几个兄弟:“老八、老九、老十全是酒囊饭袋!”意思是,他们都没有提前联络他,反倒一个个没胆量,指望他手下的兵马来争夺大位。然而,话说回来,胤祯如果真心想造反,即便他手握二十万兵马,能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陕甘总督年羹尧。这位当时的权臣,是雍正的心腹,也是老十四的“硬伤”。当时,胤祯手下的兵马粮草,主要依赖年羹尧掌控的陕甘地区供应。如果老十四真想反叛,年羹尧随时可以断其粮草供给,二十万兵马就像是断了水源的洪流,根本不可能再继续向前推进。

或许当他得知雍正即位的那一刻,十四阿哥的内心已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接受命运的既定安排。

总结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为何没有反抗的能力呢?原因是雍正早有准备,精心布局并稳定了京城的局势,使十四阿哥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对军队。同时,信息传递的滞后和胤禵无法获得足够的兵力和粮草支持,也使得他无法有力地谋反。此外,考虑到家族的亲情与兄弟间的关系,即使胤禵内心有反抗的想法,他也无法逆转局势,只能接受雍正登基的事实。

这段历史,让我对权力斗争和个人选择产生了深思。人们常常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带来荣耀,也能使其陷入困境。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我们往往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最为适合自己和局势的道路。胤禵的无奈与接受现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选择的困难。有时候,我们并不能改变整个局势,但我们可以选择放下个人的埋怨和不满,接受现实,并寻求合适的发展方向。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也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思考,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希望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出路。

0 阅读:88
肥脸哥侃事

肥脸哥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