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其实并不简单,比起人像、静物、人文等摄影题材,风光摄影看似容易,实则更难。
难在大自然变化莫测,好的拍摄时机可遇不可求;难在单纯依靠自然光,需要精准的曝光手法;难在视角很容易平庸,不易拍出独特角度;难在没办法改变固有画面元素,构图需要下功夫;难在美景不是处处有,要不断寻找;难在画质需要追求极致,不能随随便便出片;难在后期要精细化处理,总之给大自然拍肖像不是那么容易。
每个人拍摄风光的审美、理念、手法都各有不同,在绝对意义上没有好坏之分,只能谈谈个人对拍风光技巧的一些理解:
规划题材,融入主观情感大部分风光片以表现山河湖海的秀美壮丽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记录下你看到的景象就完事了,很多风光片虽然形式很考究,但却缺少灵魂,这就是因为没有将创作的主题性融入进作品。任何摄影作品其实都反应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只做简单记录,那仅仅是拍照,并没有上升到摄影创作的规格。
所拍之景色能够洞悉出作者对事物,对自然,对历史,乃至对哲学的思考,这样的片子才有更深意境,但这也是很难达到的风光摄影境界。
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从题材规划入手,试着将自己的主观态度放到作品里,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例如有些摄影师通过拍摄长城,将民族风貌和气质体现在了作品之中,虽然我们看到的是长城这个景物,但却能够感受到民族的,国家的历史沧桑感。
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貌特征,不同类型的风光进行题材归类,可以为体系化风光摄影创作指明方向,提升创作动力。
时间和空间双向创作时间代表了摄影的纵向主轴,空间代表了摄影的横向主轴,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风光摄影更有深度。例如某一日本摄影家,多年执着于拍摄富士山,一拍就是二十几年,将不同时间轴上的富士山都记录了下来,同时寻找所有能表现富士山魅力的角度对其进行拍摄,用纵向的大跨度时间和横向的多方位角度展现这同一景色,让作品无比丰盈,无比立体,无比厚重。
双向摄影创作,是深度风光摄影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法,不浮于表面,深挖某一景物的内在,只有通过这样长期的、多方位的创作方式才能实现。简单地去了一个地方,简单地咔咔按几张,简单地走马观花,没办法拍出出色的风光片。风光摄影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
用心感受色彩的内涵色彩是摄影的一项基本创作元素,掌控好色彩,就能够把控住风光片的基本基调。大自然的色彩是丰富多样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能够感受到的色彩氛围,而作为摄影创作来说,恰到好处地将色彩体现于作品之中是一项基本功。色彩是否得当,并不单纯取决于前期的摄影创作,后期处理修片同样非常重要。前期创作的重点是最大化记录下充足的图像信息数据,留下相对精准的信息,而后期则是通过软件,添加入作者的个人创作理念,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
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摄影师本身对色彩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整体色调与局部色调相结合,主体色调与背景色调相呼应,做到色彩的整体和谐与对立统一是摄影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构图不是形式主义构图是摄影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但绝非形式主义。构图要服务于创作主题,服务于作者的主观理念,服务于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而不单纯是为了形式美而刻意追求刻板的构图条框。例如想要表现河流对沿岸百姓的滋养之情,展现河流柔美而又伟大的气质,需要寻找一个曲线构图的角度进行拍摄曲线构图就是为主题所服务的一种外在形式。
单纯追求形式主义,则很容易陷入摄影的虚无误区,内容空洞。构图是一种语言,是创作的形体语言,摄影师要想让风光片有情感,就要合理利用构图为主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