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美军终于明白:即使全面占优,中国人的骨头也不好啃

澳古说历史本人 2023-06-30 21:51:57

(一)

抗美援朝一共有五次战役,在前面几次战役里,志愿军打了美军一个出其不意,大范围迂回穿插的战法让美军极不适应,一度损兵折将,丧城失地。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已将战线推过三八线,占领了汉城。

吃亏后的美军迅速反应过来,调整了战术,穿插迂回战术要想取得大的战果就没之前那么容易,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麦克阿瑟轻视志愿军付出了代价,加上与杜鲁门不和,他被解除职务,1951年4月,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出任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不同于狂妄的麦克阿瑟,李奇微具有洞察局势的独到眼光和扬长避短的指挥艺术,称得上美军名将。

经过仔细观察志愿军的进攻,李奇微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过于漫长脆弱,进攻时往往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补给,这导致攻势只能维持在一个星期左右。过了这个时间,由于补给跟不上,便无力再往前推进。

李奇微因此把志愿军的进攻总结为“礼拜攻势”。

李奇微眼光很毒,他切中了要害。志愿军在入朝不久时既欠缺运输工具,制空权又完全被美军掌握,后勤运输确实是个大问题。即使在交战时,由于敌军的火力封锁,如何把补给送到一线阵地都是个大问题。

这种情况要到中期开始才会逐步改变。

针对志愿军这个弱点,李奇微设计了一个诱敌深入的战术,他命令前线总指挥范弗利特在面对志愿军一开始的攻势时,尽量避免直接交战,而是按照每天30多公里的预定速度撤退,依靠远程炮火来进行杀伤,这被称为“磁性后退”。

在天上,他命令美军飞机全力以赴实施“绞杀战”,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等将近一个礼拜之后,待志愿军粮弹即将耗尽时,利用美军机动化的特点,突然出击,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和机动性优势。

在第三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对这一战术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一定效果,他因此确认,这是对付志愿军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

1951年4月22日,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临津江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

李奇微认为这是将他战术战果最大化的一次绝好机会,他下令实施“磁性后退”,不打近战,命令空军全力破坏志愿军的补给线。

这招确实很毒辣。5月15日,志愿军已三面包围南朝鲜首都汉城,但此时前线部队已接近弹尽力竭,后方补给又遭到严重掣肘,攻势终于退潮了。

这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已意识到了部队推进过快,补给线在美军飞机绞杀下完全无法跟上部队步伐的问题。

30多年的军事经验让彭德怀预感到,美军正在等待这个时机,进行一次战略包围,一旦包围圈合拢,志愿军3个主力兵团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5月21日,志愿军总部下令,前线各军迅速后撤,转向“三八线”附近进行防御。

彭德怀是对的,但李奇微行动更快,就在5月20日,他已向美军下达了反击命令。

实事求是地说,美军的反击让志愿军遭到了较大损失,伤亡最惨重的180师粮尽弹绝,被迫分散突围,损失达到7000余人。

李奇微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他的胃口绝不止击退志愿军,而是要一举吃掉其主力,以彻底扭转战局。

摊开当时的地图看一看,志愿军北撤的道路主要有3条,其中威胁最大的来自右翼。这里位于汉城西北一带,地形多为平原,适合美军机动化部队长驱直入。

在右翼,又有个交通枢纽——铁原。

铁原与金化、平康构成铁三角,既是平壤到汉城铁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几条重要公路的交汇处。美军如在志愿军主力北撤前控制铁原,

就能以它为枢纽,控制最交通要道,切断志愿军北撤之路。

为了达到目的,李奇微在右路集结了4个师的美军为主力,并配属南朝鲜军以及英军、加拿大军向铁原疾进,试图在我军北撤之前占据铁原,封闭口袋。

冲过铁原就是宽阔的平原,如果铁原落入敌手,志愿军3个主力兵团将会被包围,有被围歼的危险。

对阵双方都是名将,李奇微能料到的,彭德怀也料到了。彭德怀在右翼部署的是入朝作战几个月的第十九兵团,这支部队武器相对精良,损耗较小,战斗力完整,阻击美军的重任就交给了杨得志、李志民率领的这支兵团,彭德怀电令十九兵团“死守铁原15至20天”。

接到电报,杨得志和李志民面面相觑,自己麾下第64军正在战线最西与美军缠斗;第65军损失严重,状况还不如64军;实力相对完整的是傅崇碧的第63军,这时能调动的兵力还有2.4万多人。

但要堵上的缺口是个宽达25公里的大口子,面对范弗利特指挥的5万多火力强大并占据制空权的美军,要坚守半个月谈何容易?

杨得志和李志民回电陈述:

敌先头坦克和汽车部队已进至到涟川附近。东边之敌已到文岩里向艺浦里侦察,艺浦里是否有三兵团的部队请告。原令第六十五军在涟川以南地区阻敌半月至20天,该军未能完成任务,仅4天将敌放至涟川附近,使六十三军来不及准 备。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交给的任务。

这番话并非推卸责任,而是实打实的困难。但铁原事关重大,临时调兵已来不及,彭德怀直接打电话给杨得志:“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再坚守铁原15至20天!”

(三)

第63军将士即将展开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傅崇碧时年35岁,是一名年轻的军长,接到命令他激动不已,当场表态:“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决不让范弗里特再前进半步!”

5月30日,第63军进入阵地,他们将面对与敌血战最残酷的13个日日夜夜。

为了突破铁原,美军每天集结大量飞机、火炮轰击志愿军阵地,森林被全部烧毁,地面也被凝固汽油弹燃起的大火烧焦。数里之外看铁原,半边天空都变成了红色。根据这番景象,央视在半个多世纪后拍成了纪录片《铁在烧》,讲述的就是第63军的铁原战纪。

为防御敌军坦克,战士们在平川上不分日夜挖掘出纵横如丘壑的反坦克战壕。阵地在白天丢失了,夜间又组织力量抢回来,战士们的脸都是黑色的,那是硝烟的颜色。战场上是没有时间睡觉的,只要战斗一停下来,就有战士马上在工事里睡着,敌人冲过来了,醒过来就接着打。

第63军立下的口号是“人在阵地在”,这不光光是口号,而是真实上演的一幕幕英雄壮举。一线部队全部上刺刀,每个阵地都发生白刃战,不拼光最后阵地上一个战士,美军就别想拿下。

事实上我们知道,战场上炮火无情,仅凭死命令和人定胜天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的。第63军能完成任务,除了官兵们钢铁般的意志,合理的战术必不可少。第63军在战斗中采用“纵深梯次配备”减小敌军火力的杀伤;在主阵地前沿派出几人的战斗小组与敌军纠缠;每天都根据战场形势作出新的部署,动态分配兵力,让美军根据前一天战场形势分配的兵力无用武之地;一到夜晚,就派出小股部队反击,许多白天丢失的阵地都是在晚间给夺回来的。

收音机里,美联社的广播每天都在重复:在铁原三角地带,遭到志愿军猛烈阻击。

惨烈的战场损失让第63军编制不断调整,团缩编为营、营缩编为连、连缩编为排、排缩编成班、严重减员的几个班合并为一个班,最后机关人员也补充到了连队中,保证每个阵地的战斗力。

此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并未远离,他的指挥部就在铁原战场不足百里之处,他不断打电话给第63军军长傅崇碧和其他高级军官,严令必须死守,不得后退。

彭总拒绝撤退,自己也彻夜不眠,常常一人跑到小山坡上向南瞭望,牵挂于战场形势。

铁原阻击战打了整整13天,将美军阻击于铁原以南,达成预定任务后,第63军撤出阵地。

此战第63军伤亡近半,但也给美军造成了1.5万多伤亡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阻挡了美军的推进,为志愿军主力北撤到三八线一带构筑防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第63军撤下来以后,彭德怀亲自前往探望,看到浴血奋战后的士兵,他只说了句“祖国感谢你们”,就哽咽地无法说下去。

军长傅崇碧也在此战中身受重伤,抬下来时已经昏迷,经过4天手术才得以苏醒。他见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兵!”

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彭德怀坚定地告诉他:“给你兵,我给你补2万。”1个星期后,2万名新兵补充到了第六十三军。

(四)

由于种种原因,铁原阻击战以往被提及不多,但随着抗美援朝在现代被不断重视,又值其70周年之际,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意义被不断深入研究,渐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客观来说,第五次战役里,李奇微战术对头,发挥己方长处,让志愿军遭受了不小损失。他所寄望的拿下铁原,围歼尚未北撤完毕的志愿军几个兵团主力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以5万余兵锋正盛,装备精良的美军精锐为主力,击败防守铁原的第63军2.4万余将士,绝非不现实的目标。

第63军在各方面都居于劣势,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杨得志司令员战前的陈述正是反应。

战前,美军认为,志愿军的补给线被切断,已全线回撤,弹尽粮绝之下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已降到最低点,在各方面全面占优的美军拿下铁原是水到渠成的事。

偏偏,铁原阻击战告诉了美军:即使是在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人的骨头也不好啃。

铁原之战美军同样付出巨大伤亡,这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困惑,志愿军的极限到底在哪里,这是否还是一支血肉之躯组成的军队。

李奇微绝非等闲之辈,他苦心积虑设计的战术在西方将领中实属罕见,更具古老的东方谋略特点,堪称“罕见的经典谋划”。

所谓“磁性撤退”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全线撤退,在第五次战役里,美军全线后撤七八十公里后,在局部改变了战术,防御时不再逐次撤退,而是坚守一线阵地,以致在东线,也就是中朝军的主攻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大的凹陷。这样,更便于以机动战术突入纵深,捕捉突出部的中朝军。

换成任何一个其他对手,这番大功劳是十拿九稳的,李奇微将凭借这个胜利逆转战局,成为美军战史不朽人物。

在铁原遭到的残酷阻击,让李奇微也有点怀疑人生,此后他再也不敢制定此类全歼志愿军主力的战法,因为他意识到以自己的力量这是无法完成的。

多年后,李奇微回忆道:下一步,我们要夺取瞰制铁原的高地。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采取这一行动。敌人便苏醒过来阻止了我军的快快速推进。

铁原阻击战直接改变了战场形势,五角大楼重新评估志愿军实力后,下令美军转入战略防御。1951年6月29日,李奇微受命进行“停战谈判”。6月30日,李奇微广播了建议举行“和平停战谈判”的声明;7月1日,彭德怀和金日成回电表示同意。

铁原战役,正是迫使五角大楼作出“停战谈判”的标志性战役。

关于铁原阻击战,第63军付出的惨重伤亡被一些人诟病,但其实比较一下,这场战役绝对是一场胜利。

志愿军伤亡很大不假,但美军等军队同样付出巨大代价,从交换比上看并不算吃亏。并且不要忘了,在兵力、火力、制空权、后勤等各方面,敌人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战术上,志愿军达到了目的;战略上,更建立起了对美军的心理优势,让五角大楼刮目相看,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场胜利。

美军也不是一无所获,李奇微的反击也让志愿军认识到敌人并不是不堪一击,美军也有兵家高手,从而放弃了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的目标,停战谈判成为可能。

70年后,我们从战略全局和长治久安的角度来看这场阻击战,它的意义尤为重大。

在铁原阻击战中捐躯的英烈们值得我们缅怀,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为祖国和朝鲜人民的和平及今天的幸福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铭记!

7 阅读:1464

评论列表

李红辉-DTCT德塔森特

李红辉-DTCT德塔森特

5
2023-08-23 07:21

对远强于自己火力的敌人,只有挖地面工程,明清在关外较量时就是这样

阎王生死令

阎王生死令

3
2023-07-20 08:18

后勤补给是进攻的极限,武器装备不如美军,只能依托坑道工程蚕食推进

Jm

Jm

2
2023-07-12 06:48

人民英雄

用户17xxx85

用户17xxx85

2023-07-14 11:35

人民英雄永世不朽!

澳古说历史本人

澳古说历史本人

历史大杂烩,想说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