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尖是一个岛。现在,因为大桥的联通,已经与本岛连到了一起。冬日去游玩,与人流嘈杂的旺季相比,自有一份难得的清静。
今日朱家尖,早不是三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游玩的场景。那时它如同养在深闺的美少女,没有便利的交通让更多游人知晓。第一次上朱家尖岛,只记得走了很多很多的路。从沈家门渡船过来,等了很久没等到公交班车,只能走了。
印象中问了当地一个路人,走多远能看到风景。回答说七里。走到第一个海滩时,感觉走这么多路一点不冤。那金色的沙子,平静得像远古洪荒,没有被人发现过一样。一步步走到沙的深处走到距离海水最近的地方。几乎一点风没有。海浪却卷着白浪,一次次顽强地拍打岸边的礁石。每一次撞击的轰鸣,是水的至柔至刚。
后来,有观音大桥直接上岛,去朱家尖变得很容易了。自驾过去,不过短短时间。像以前不止一次去过却依旧如同第一次一样,希望能将朱家尖的景点全部逛一遍。
出门前感觉天气不错。海边却风大浪大。宁静的沙滩一如多年前看到的那样,平静得仿佛从未有过人烟。现在知道了原委。每一次涨潮落潮,海水都会冲刷掉或美好或丑陋的一切。找到第一次来时在沙滩上写写画画的地方,再一次用树枝在沙滩上信手涂鸦了一些风花雪月,少不得重复着画圈画圆画三角。
转身离去时,定住了双脚看了又看。那一次,那那一次,那那那一次的所有,全部浮现在眼前。不仅是过去人烟稀少的渔村,现在都建设成休闲度假的渔家乐这些变化,还有同来朱家尖的人、的心情。
随着海风吹去的,何止是“老婆我爱你”的戏谑,还有那个傻傻的男人,浑厚的声音。还有游者与季节一样的心。
天寒地冻的时节,朱家尖没有了旺季的喧腾。每次到朱家尖,特喜欢去乌石塘。乌石塘顾名思义,有黑色石头的海塘。乌石塘是一片神奇的海滩,整片海滩没有一粒沙子,堤岸边堆满了大小一握的圆润黑色石头。石头大小均匀,被亿万年奔腾的海浪,修理成了没有棱角的类园形。石头猛一看都一样,细细看颜色,有深有浅。
一些颜色很黑的石头,不细看会以为是煤矸石,黑乎乎的。抓起来把玩,绝无煤矸石把手弄脏的烦恼,手感也比煤矸石舒服得多。颜色稍浅的,要干了后看,会有一点泛白。乌石塘的石头,是鹅卵石。据说可以南京雨花石媲美。
这些黑色的石头来自何方?从第一次到大小两个乌石塘游玩,心里就泛起过这个疑问。当地介绍说,是海浪冲刷形成的。为什么所有的沙滩都由海浪冲刷,都没有形成那模样,偏偏朱家尖这里,有壮观的乌石出现?这次走进乌石塘,疑问再次冒了出来。
我是谁?从哪儿来?将去哪儿?这样的问号被称为哲学思考。乌石塘的黑石头可不可以也“哲学”一下?整个偌大的海滩,没有一个游客。凛凛寒风吹在身上,被海水的凉爽加持,愈发有感觉。不是脑子坏掉的人,谁会在这个季节到海边游荡?
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坏了。不过,毕竟看到了新的变化。不同以往,岸边除了黑黑的乌石,近岸处水里放置了几艘小巧精致的船。
这些小船,既不同于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也不同于看惯的里下河地区常见的船。尤其,小船是崭新的。这些看上去像玩具一样的小船儿,是景观还是背景?原来,是为游客海钓特意打造的。
这些小船,让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一段情节:黄药师为自己打造,被洪七公与老顽童误上的花架子船。
逛了沙滩玩了乌石,想去大青山。沿大青山走向那边的沙滩。这里更安静。忽然起雾了。只不过很短时间,大雾笼罩了一切。对面不见人,只闻人语声。计划中的大青山、白沙、凤凰岛等地,且留待下回吧。
在冬日逛一次朱家尖,是一次与不错的体验。后悔的情绪涌了上来,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次来玩时,买几套房子?当年冷清无人造访的朱家尖,如今不但和定海连到一起,还因为朱家尖机场,让全国各地来普陀山游玩、拜谒的游客、香客们,缩短了交通时间。今日的朱家尖,早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地方。
除了沙滩、青山等自然风光,朱家尖的观音文化,也是独特的景。只是,我没有刻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