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成。这里位于帝陵封土东北侧,对九座外藏坑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乃中国首座现代化的地下遗址博物馆——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的陵墓,帝陵封土位于陵园中心,四周环绕着84座外藏坑。从1998年7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封土东北侧的11至21号外藏坑进行发掘,从南向北排列,呈东西长条状。
在《汉书·霍光传》中记载:霍光死后,汉宣帝赐“枞木外藏椁十五具”等。学者以此研究,外藏椁是一个相对于正藏的概念,修建于墓室的外侧,成为陵墓附属部分。
2007年4月27日下午,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跟家人第一次游览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置身于幽暗的地下展厅,行走于透明的玻璃地面,看到保持原始出土状态的文物,让我瞬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神秘之感。
转眼之间,十八年过去,我已经多次走进这座气势恢宏的地下遗址博物馆。每一次,参观一圈儿,都仿佛穿越时空,真实地看到西汉时期不同的官署和宫廷内设机构。
1.二十一号坑
此坑长20.1米,宽2.9米,深2.6米。这里出土着衣式陶俑84件,包括男俑49件、宦者俑6件、粉彩女俑29件。除此之外,还有陶器、铁器、陶塑动物等,以及“山府”“东织寝官”铜印和“东织令印”封泥。
2.二十号坑
此坑长22米,宽3.3米,深1.9米。这里出土着衣式男俑44件,以及陶器、陶塑动物、石器和骨器,未发现任何文字信息,无法判断代表的机构。
3.十九号坑
此坑以木隔断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出土着衣式陶俑46件,包括男俑35件和粉彩女俑11件,以及陶器、铁器、石器和“徒府”铜印;东段仅存木箱和布匹遗迹。
4.十八号坑
此坑大致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是两辆木车马、东部出土器物极少。中间出土着衣式陶俑92件,包括男俑21件、宦者俑23件、粉彩女俑22件、陶俑残体26件,以及“永巷丞印”“永巷厨印”“府印”“西府”铜印。
5.十七号坑
此坑长9.4米,宽2.8米,深2.3米。这里出土着衣式陶俑10件(存疑),包括男俑7件和宦者俑3件,以及铜钱、铜权、陶器、铁器、印文为“长乐宫车”和“宦者丞印”的铜印。
6.十六号坑
这里出土着衣式陶俑41件,包括男俑31件和女俑4件,以及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印文为“大官之印”“大官丞印”“府印”“左府之印”“右府”的铜印。除此之外,还有狗、羊、鹿、狐、豹、兔等动物骨骼。
7.十五号坑
此坑长21米,以木隔断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是粮食,发现世界最早的茶叶,以及6枚“导官令印”的封泥;西段出土着衣式陶俑23件,包括男俑13件和女俑10件,以及“仓印”“甘泉仓印”“别藏官印”铜印。
8.十四号坑
此坑以木隔断分为三段。西段是着衣式陶俑、陶塑动物、陶器等,中段是漆木器和陶器,东段是大量动物骨骼。在漆木器上,有鎏金铜禁,内镶嵌“太官令印”封泥。在木车马旁边,出土“陈X”铜印。
9.十三号坑
此坑是这里最长的一座外藏坑,长94米,宽3米,深2.8米。坑内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区长64.5米,以各种陶器为主;东区长23.2米,以陶塑动物为主。
在西区内,出土陶仓55件、陶釜33件、茧形壶12件,器物内装满粮食或动物骸骨,发现一枚“大官丞印”封泥;在东区内,埋藏着陶乳猪54件、陶猪455件、陶绵羊189件、陶山羊235件、陶狗458件,俨然一个“家畜世界”。
目前,在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对当年考古发掘的陵东13号至21号坑进行原址展示。同时,考古发掘还在继续,依然会有新的发现。
根据这些外藏坑出土铜印和封泥的文字,初步判断这里象征少府下属的导官、徒府、太官、宦者、永巷、东织室等官署机构。在帝陵封土的东南侧、南侧、西侧、北侧的外藏坑,应该象征着其他官署机构,再现了汉代的百官公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