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的黄土高原腹地,枕陇山跨泾渭,拥崆峒望西岭,东出子午,南俯关中,西通河西,北控萧关。2019年9月26日,平凉市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坐落于崆峒山大景区龙隐寺公园——
2024年5月5日下午,路过平凉市区西郊时,我来到新建成的博物馆。拾级而上,登临平台,走进博物馆,直接到达二层的展厅。一层是临时展厅等,二层是平凉历史文化陈列和革命历史陈列等,三层是佛教艺术陈列、道文化陈列、地方志展厅等。
这里的基本陈列以“陇宝泾华”为主题,展示了平凉地区从远古时代至今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按时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沧海桑田、远古家园、泾渭古韵、丝路要驿、陇上名郡五个单元。千百年沧桑岁月,一代代故土斯民,创造了平凉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
1.沧海桑田
走进展厅之中,迎面是1:1复原的古菱齿象骨架,生活在距今600万年至1万年前的上新世至全新世。这里发现的古菱齿象新种被冠以“平凉”之名,说明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盛,适宜象类生存。
2.远古家园
1974年5月1日,在泾川县牛角沟遗址发现人类头骨化石,专家判断为距今5万至3万年的20岁左右的女性,属于晚期智人系统,被称为“泾川人”。
在平凉境内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遍布陇山东西和泾河流域,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常山下层文化。进入青铜时代,这里还出现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3.泾渭古韵
大约3000年前,在泾河流域内,周人的先祖不窋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从公刘耕耘芮鞫、教民稼穑到文王伐密、筑台祭天,这里成为周王朝的隆兴之地,留下了许多先周文化的器物。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在灵台县西屯镇百草坡村,发现9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其中,二号墓保存完好,分四层随葬各类青铜器等,器物组合和周代礼制相对应,由铭文可知墓主人是luan伯。
4.丝路要驿
秦汉时期,平凉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通往西域“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要道、军事要冲和商埠重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筑驰道,西巡登崆峒山,留下“天下第一山”的美称。前秦建元十二年(376),苻坚灭前凉,设立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隋唐时期,平凉在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一度成为陇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西出长安第一城”。
5.陇上名郡
自北宋以来,平凉成为陇东传统的商贸集散地,素有“陇上旱码头”的美誉。当时,这里的商品以瓷器为主,具有本地特色的安口窑繁荣起来,烧制的黑瓷“铁锈花”和青瓷最具代表性。
除此之外,平凉还可以看到大量北方生产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西夏灵武窑系瓷器。其中,以灵武窑烧造的瓷器数量最多,剔刻花深亮的釉色和浅素的胎色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图案平突,却有浮雕效果。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封第二十二子朱楹于平凉,称“安王”。由于无子,死后国除。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原封于辽东开原的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改封平凉,共传11世,前后213年。
明初,平凉侯费聚修筑平凉城,将南北二城改为东西二城。这里根据赵时春《平凉府志·平凉府城图》复原展示了明清时期平凉府城的布局:围九里有奇,西广而东隘,北高而南庳,横长而纵短。明嘉靖年间,建延恩宝塔,至今依然矗立于平凉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