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响: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文化展

关中拍客 2025-04-08 21:17:18

2025年3月2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以“千年回响”为主题的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文化展开幕。1956年,交通大学满怀“建设大西北”的豪情,扎根于西安这块承载着周秦汉唐辉煌历史的土地。千年地缘文脉赓续,百廿九载薪火相传——

本次展览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一楼,分为“千年地缘”“巍巍雄奇”“文脉交融”“南洋泱泱”四个篇章。走进展厅之中,迎面是一幅《踏勘校址》的油画,描绘了1955年5月10日左右五位教授勘查新校址的情景。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麦浪轻翻,一望无垠,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是建校的好地方。

1.千年地缘

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历史悠久,位于唐长安城道政坊和常乐坊,北临兴庆宫,南望乐游原,东接春明门,西靠东市街。这里曾经是长安城最繁华的地方,见证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景象。

这里陈列着一幅《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史迹图》,由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员孙民柱绘制于1996年9月,乃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历史的研究与开发》课题组的重要成果。如今,这幅地图成为研究校园历史遗迹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巍巍雄奇

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内,进行过多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发现西汉至明清时期大量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其中,以“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最为著名,墓室内的彩色天象壁画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二十八宿和四神相配的图画式星图。

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修建教学楼时,发现这座西汉晚期砖券结构的古墓葬。随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此墓进行发掘,推测这里是西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墓葬。

1963年春,在沙坡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包括香囊4件、银碗2件、银杯6件、银盒1件、银壶1件、其他银器1件。如今,这里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教学二区内;20世纪80年代初,在交大一村西部修建住宅楼时,出土6件雕刻精美的唐代白玉头钗花饰。

1997年3月至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西南角,宪梓堂和思源活动中心之间,发现10座长方形土坑砖室墓。根据出土的墓志判断,这里是明代秦王府宦官的墓葬,墓主身份明确,并且均有官职。

3.文脉交融

从古至今,长安就是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安续写开放包容的当代传奇。这里以“丝绸之路”为脉络,诠释着千年古老的丝路精神,从汉代张骞凿空,到唐代兼蓄并包,从宋代审美巅峰,到元代民族融合。

1979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西北侧出土都管七国银盒,描绘昆仑国、婆罗门国、吐蕃国、疏勒国、高丽国、白拓国、乌蛮国的人物形象;1985年,修建钱学森图书馆时,出土一件梵文咒语石碑;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温泉浴室附近的元墓,出土一批身穿蒙古服饰的陶俑等随葬明器。

4.南洋泱泱

从1896年盛宣怀创立南洋公学到今日创新港扬帆世界,从唐文治“实业救国”的呐喊到交大西迁人“爱国奋斗”的实践,交通大学始终是民族复兴的先行者,交大人始终以泱泱气度逐浪时代潮头。

汉风唐韵沐交大,千载文华启新篇。西安交通大学的故事是长安千年文脉的延续,也是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缩影。站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千年历史的回响,我们能看到古人生活的图景,我们能感受到西迁壮举的崇高精神,以“地缘密码”唤起大学精神和文明根脉的共鸣。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