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美国老人变卖家产来到中国,就为了自己13岁时的一个承诺

哈密瓜聊什么 2024-11-20 11:23:16

山东聊城的冬天总是特别冷,但在刘庙村,每年圣诞节前后总会有一道温暖的风景 - 一位头发花白的外国老太太,穿着红色的圣诞服,牵着一头小毛驴,挨家挨户给孩子们送礼物。

村里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牧奶奶"。这个画面,就像是她父亲牧鸿恩当年骑着黑毛驴走村串户传教的翻版。只不过,她带给大家的不是圣经,而是满满一车的欢乐与温暖。

2013年的圣诞节,刘庙村格外安静。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圣诞老人"再也没有出现。那年4月28日,牧琳爱永远地留在了她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她的离去,让整个刘庙村都笼罩在悲伤之中。

谁能想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曾是美国一家医院的院长,拥有别墅、花园和几十亩山林。但在1999年,她毅然变卖了所有家产,只为完成一个13岁时许下的诺言。

更让人动容的是,在她的护照里,藏着一张特殊的小卡片 - 遗体捐献证明。这是她生前的心愿:"我的根在中国,死后也要留在这里。

"这份情谊,让很多村民听后都忍不住落泪。

回望牧琳爱在刘庙村的14年,她累计为当地捐款捐物达70多万元。可她自己却很"抠门",整天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毛衣。

直到离世,她都在践行着那句话:"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

如今,每到圣诞节,刘庙村的孩子们还会想起那个穿着红衣服、骑着毛驴的"圣诞老人"。那些被她送出的2000多盆鲜花,依然在村民们的庭院里盛开。

这,大概就是爱的传承吧。

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一个13岁小女孩的诺言说起。。。

故事要从1930年说起。那年,13岁的牧琳爱站在聊城运河边的小教堂前,怎么也不愿意离开。这座不起眼的两层楼房,是她父亲牧鸿恩多年前建造的,也是她从出生就生活的地方。

"这里才是我的家啊。。。"小姑娘望着熟悉的街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个从未去过的美国,在她心里反而成了陌生的远方。

20世纪初的中国,战乱频繁,饥荒、瘟疫接连不断。小小的牧琳爱经常会在深夜里被枪声惊醒,全家人只能躲在后面的卧室里,等到枪声渐远才敢回房。

街上时常能看到因饥饿或疾病而死去的人,这些画面深深刻在了她的记忆里。

但在这样艰难的岁月里,她却收获了最珍贵的友情。周仁杰就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虽然语言不通,但这个中国男孩用画笔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那些装点在牧琳爱房间里的画作,有花草、有溪流,笔触稚嫩却充满真诚。

"要是周仁杰能上艺术学校就好了。。。"每每看到这些画,牧琳爱都会这样想。在她眼里,中国人都像周仁杰一样热情善良,只是生活得太苦了。

临别那天,送行的人群里,周仁杰也在其中。13岁的牧琳爱握紧小拳头,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我还会回来的,请相信我,我说到做到。

这个承诺,或许在旁人听来是童言无忌。但谁能想到,这个13岁小女孩的诺言,竟然在心里埋了大半个世纪。就连上大学选专业时,她都选择了护理,只因为"中国人需要先进的护理知识"。

那时候的她不会想到,这个承诺要等到她82岁才能真正兑现。但她始终记得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实在是太苦了,如果你们将来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回来帮帮他们。

这句话,这个承诺,就这样在一个13岁小女孩心里扎了根,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回到美国后的牧琳爱,和其他美国女孩一样开始读书学习,但心里装着的却是另一片天空。大学报到那天,当老师问她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时,她认真地说:"因为中国人需要先进的护理知识。

"这话把老师都愣住了。

谁能想到,这个执着的梦想差点让她错过了爱情。在大学期间,牧琳爱遇到了埃德温,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当她兴冲冲地跟男友分享:"如果我们结婚了,我们就一起去中国生活"时,埃德温却沉默了。

"如果你非要去中国,咱们还是分手吧。"埃德温说出这话时,牧琳爱的心都碎了。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梦想和爱情这道选择题这么难。

几个月的分别后,爱情暂时战胜了梦想,但那个关于中国的承诺,她从未忘记。

1941年,牧琳爱和埃德温结婚了。她开始相夫教子,工作打拼,从护士做到了医院院长。日子过得富足安逸,但闲暇时,她总会通过订阅的中国杂志,默默关注着那片牵挂的土地。

直到1992年,牧琳爱终于等到了重返中国的机会。她激动地给聊城市政府写信,询问儿时玩伴的消息。没想到,收到了一封长达5页的回信!虽然周仁杰已经去世,但他的女儿周保玲还健在。

重逢的那天,牧琳爱颤抖着从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 那是她父亲拍下的周仁杰儿时的模样。"现在照片物归原主了。

"看着周保玲感动的泪水,牧琳爱觉得,这60多年的等待都值得。

这次短暂的相聚并没有满足她思乡的渴望,反而让她的中国梦更强烈了。她和丈夫在中国待了60多天,走访了海南、四川等地。

一路上,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善良,让埃德温也深受感动。

这一等,就是大半生。但对牧琳爱来说,这个等待的终点,其实才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1998年,埃德温的离世让牧琳爱倍感孤独。空荡荡的房子里,她开始想念远在聊城的"亲人们"。此时的她已经82岁高龄,但那个13岁时许下的诺言依然清晰如昨。

不再有任何牵挂的她,做了一个让子女都震惊的决定:变卖所有家产,只身回中国。别墅、花园、山林,这些令人羡慕的财产,在她眼里不及一个少女时期的承诺重要。

1999年11月15日,牧琳爱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聊城。她向市政府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希望能被安排到一个相对贫困的乡村,帮助那里的村民种植花卉。

最终,她在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

村里特意给她准备了最好的院子,配齐了电脑、彩电等电器。但倔强的牧琳爱坚持要付房租,还要支付翻译王玉清的工资。

"我不是来养老的,我是来扎根的。"这句话,她是说到做到。

很快,牧琳爱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来享清福的。她把荒废的园子改造成花房,种满了鲜花,还建了假山流水。

村民们都被这个美丽的小院子吸引,而她总是敞开大门欢迎大家,还会送给每个来访者一盆鲜花。据说,她一共送出去2000多盆。

在一件褪色的粉红色毛衣里,装着一颗比春天还要温暖的心。她把有限的积蓄,都用在了无限的爱心上。这位来自异国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常说的那句话:"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

2009年,当她终于拿到中国绿卡时,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笑得像个孩子。那一刻,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说:这里就是我的家。

谁说诺言一定要马上兑现?82岁的归乡,只是为了完成13岁的承诺。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迟到的约定"。。。

从1999年到2013年,牧琳爱在刘庙村的14年,就像一场温暖的童话。据不完全统计,这位"抠门"的老太太累计为当地捐款捐物达70多万元,帮助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村民们都记得,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粉红色毛衣,却舍得为村民们配置100多副眼镜;住在普通的院子里,却为医院捐赠了一批昂贵的医疗设备;生活简朴到极致,却在每个圣诞节都会装扮成圣诞老人,给村里的孩子们送礼物。

2007年8月11日是她90岁大寿,周保玲一家和众多村民都来给她庆生。吹蜡烛时,这位九旬老人许下的愿望是:"希望能拿到中国绿卡,因为我要永远留在这里。

"两年后,当她终于拿到绿卡时,笑得像个孩子。

2013年4月28日,牧琳爱永远地留在了她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她的护照里,静静地躺着一张遗体捐献证明,上面写着:"我的根在中国,我死后要把遗体捐给中国。

"这是她给这片土地的最后一份礼物。

从13岁的诺言到82岁的归乡,从当年的外国小姑娘到村里人亲切的"牧奶奶",她用半个多世纪的等待和14年的付出,完成了一个关于承诺、关于爱的故事。

如今,刘庙村的花依然在开,那是牧琳爱种下的;村里的电脑室还在使用,那是她捐赠的;街坊邻居还在讲述着她的故事,那是她留下的精神财富。

"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这句话,她用一生践行,直到永远。

0 阅读:62

哈密瓜聊什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