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俄罗斯方面表现出有意拉朝鲜加入中俄军演的态度,这令美国十分忧心。
虽然中国始终没有回应这个消息,但是中俄、中朝的交往都十分频繁,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时也强调中俄、中朝友谊。
美国不愿意看到3国联合的情况发生,他们加紧了与中国的沟通。
9月16日至17日,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进行了多轮谈判,谈判时长超过12小时。
(中美马耳他会晤)
据媒体报道,这次谈判是“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看来美国这次确实是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
美国的离间似乎产生了效果,17日,俄罗斯外交部巡回大使尼古拉∙科尔楚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意外地发出了对华不友好的声音。
中俄朝3国加强联系
中俄朝3国其实有着良好的传统友谊,中俄、中朝、俄朝之间的联系都十分密切。
今年9月2日,俄罗斯驻朝鲜大使说出在美国和日韩两国进行戴维营会谈搞“小圈子”的当下,中俄应当考虑让朝鲜加入中俄联合军演的时候,美国十分紧张。
(俄罗斯驻朝鲜大使)
紧接着,在9月4日,俄罗斯防长也对外表示,俄罗斯不排除在将来举行中俄朝联合军演的可能。
中俄朝3国如果形成军事同盟,美国在不想把自身卷入战争消耗底蕴的情况下,就只能放弃对于东北亚的干涉了,甚至东欧和东南亚可能都需要让步。
美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地阻止3国联盟,美国媒体编纂出一篇半真半假的文章,号称俄朝之间要搞“弹药换核”。
随后,美国方面便以此为依据,要求俄朝两国立即放弃想法,否则美国将对两国施加更加严厉地制裁。
然而,俄罗斯和朝鲜都没有理会美国的警告,1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乘火车到达海参崴,次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发射场接待了金正恩。
(金正恩与普京会晤)
双方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的具体内容并未对外公布,但是人们能够知道,双方达成了“扩大全面建设性双边关系”的共识。
而就在金正恩与普京会晤的同时,俄罗斯方面还对外公布了一个令美国觉得糟糕的消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宣布,中国外长王毅即将赴俄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进行谈判。
按照扎哈罗娃的说法,中俄本次外长会晤不断会谈及中俄合作,也将涉及乌克兰危机,而且会有有关“最高级别和高级别接触”的内容。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在为后续中俄领导人会面进行准备。
美国离间生效?
这下美国有些坐不住了,他们赶紧表示希望和中国加强沟通合作的愿望,屡屡在国际上发声,表示欢迎中国高层赴美。
不仅如此,在17日,中国外交部忽然发出通知,称在16日至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举行了多轮会晤。
(王毅与沙利文在马耳他会晤)
按照外交部的通报,中美两国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战略沟通”,并达成了保持交往,加强磋商的共识。
这个消息的传出着实令人意外,此前虽然美国几度派出高官访华,都是早早预热,还都没有达成什么有价值的结果。
可是这一次高层会晤,没有任何预告,看起来倒是达成了不错的成果,不然不会中美双方都以“建设性”来形容。
美国此前,哪怕是求中国帮忙都不愿意放下他们高高在上的嘴脸,不愿意表现出诚意。
不过这次看来是真的被中俄朝3国联盟的可能给吓到了,急急忙忙在中俄外长会谈之前促成了与中国外长的会晤,并且难得地表现出了诚意。
美国的行动似乎确实取得了成效。
(俄罗斯北方海路)
中美会面的消息刚刚传出,俄罗斯方面就传出了对华不友好的声音。
17日,俄罗斯外交部巡回大使尼古拉∙科尔楚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是否会在将来允许中国军舰进入俄罗斯北方海路时,表态显得异乎寻常。
他声称,俄罗斯有能力确保北方海路及其基础设施的长期安全。
在中俄两国此前曾经有过允许对方军舰进入海港的背景之下,这种表态显然是俄罗斯对于中方有了警惕之心,且有炫耀武力,警告中国的嫌疑。
在中俄两国即将举行外长会晤,并且将准备更高级别会晤的当口,俄罗斯外交部人员忽然表现出对中国的警惕态度,并被媒体报道,是美国离间中俄的计策生效了吗?
(中俄外长会晤)
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真的会因此而产生阴影?
很快,中俄两国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18日中俄外长会晤的时候,中方再度强调,中俄合作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更不会被第三方左右。
王毅还提到,中国将继续与俄方一道,发挥大国作用,反对单边行径、霸权主义和阵营对抗的逆流。
同时,俄罗斯方面也表达了对于中方的信任。
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继续以3月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达成的共识为指导,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全方位深化两国合作,并将与中国加强在多边组织内的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俄合作)
可见,中俄关系并不会因为美国的“离间”而受到影响,至于之前俄罗斯外交部人员的警告,其实也不必过度解读。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肯定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俄罗斯国内有人担忧中国的强大会令自身受到影响也无可厚非。
中俄两国虽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冲突,尤其是在中国与俄罗斯的敌人美国表现出合作意愿时,俄罗斯国内肯定也有极端派对中国不满,但这并不能代表主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