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是比较有争议的一部小说,我记得在大学时代,图书馆好几个版本的《白鹿原》都被撕下过不少内页,据说是若干精彩处被男同学撕下了珍藏。
1.毋庸置疑,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深沉厚重,陕西汉子陈忠实写尽黄土高原上的风云变幻沧桑世事,权欲纠葛爱恨情仇,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效应。
1993年《白鹿原》正式出版后,销售量远远超过了陈忠实和出版社的预期,一再加印,陈忠实也凭借这一部作品声名鹊起,获得矛盾文学奖,多次登上作家财富榜,凭借这一部作品就让陈忠实一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白鹿原》写作和出版背后的曲折很少有人看到。
《白鹿原》已经构思了很久,但是陈忠实决定写它的时候,他的陕西老乡路遥《平凡的世界》引起了全国轰动,陈忠实身边的友人鼓励陈忠实也写一部可以和《平凡的世界》比肩的作品流芳百世。但是,另一方面,文学是一项清贫的事业,陈忠实当时家境困难,孩子学费都成问题。他决心花几年时间回老家闭关写作,对妻子说:“这事弄不成,咱就养鸡去!”
为了能不受打扰地创作,1988年陈忠实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祖宅,就是一个叫白鹿原的地方,在老宅的沙发上,他写下了正本小说中的第一句话:“锅锅儿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在老家的土地上,陈忠实的心沉静踏实,排除了一切干扰,每天埋头写作,8个月便完成了50万字的初稿。很多人可能觉得写作很容易,但实际上写作是一项非常耗费心力的工作,他一闭上眼,头脑中就会浮现出白鹿原上的男男女女,精神高度紧张亢奋,作息有时昼夜颠倒。
50万字的初稿完成后,陈忠实觉得这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那部作品的完美境界,好的作品需要反复修改,他留在老家,对这部作品几删几改,从1988年到1992年,历时四年,最终完成了《白鹿原》的终稿。
那几年的时间,陈忠实除了有每月150元的工资,没有稿费等其他收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比较拮据,每周要从老家回自己家背口粮。有一次妻子忍不住问他:“这部作品要是发表不了怎么办?”。陈忠实回答说:“那就去养鸡”。
在最后一版定稿后,陈忠实联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编,出版社派了两名编辑赴西安和他见面。当时还没有电脑和打字机,稿件全凭手写,陈忠实将《白鹿原》手稿的复印件交给两位编辑,心情忐忑,差点就要用陕西方言和两位编辑说:“命都交给你俩了!”
两位编辑在火车上看完了《白鹿原》手稿,用了四个字来概括感受:开天辟地!
在经历十几天的焦灼等待后,陈忠实收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高贤君的回信,对《白鹿原》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给陈忠实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回想起几年的艰辛创作历程,陈忠实一遍一遍看着信,在沙发上哭起来,妻子连忙问:“出啥事了,出啥事了?”
陈忠实回答:“咱不用养鸡了!”
此时的陈忠实没有预想到,《白鹿原》上市后销售如此火爆,靠着这本书的版税,陈忠实成为国内第一个单靠一本小说就发财的作家,这还得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
在《白鹿原》出版之前,编辑问:“你是要版税还是要稿费?”陈忠实不懂这些,也很信任编辑,就跟编辑说:“你说咋弄就咋弄。”编辑说:“那就版税吧,给你按照10%签合同”。
编辑的这个举动改变了陈忠实下半生的生活。
10%是当时版税的最高标准。因为审查等各方面原因,在陈忠实将稿件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年多后,1993年6月,《白鹿原》才正式出版,但是一经出版,就抢购一空,人们争相阅读这部内容精彩的史诗级著作,四个月就加印了7次,印了56万册,开创历史记录,盗版更是不计其数。
3.
《白鹿原》中有很多有争议性的情节,诸如大量男女亲密关系的描写,甚至有的人把他当小黄书来读,这本书也出现了多个版本,《白鹿原》问世20多年来,热度一直不减,被拍成了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
《白鹿原》每年都因为大量的发售给陈忠实带来可观收入,光是2006年一年,版税收入就达455万元,列居作家富豪榜13位。
《白鹿原》也曾经历过“被禁”及删改等,而且一直伴随着社会争议,失去了很多奖项的评选资格。在参与国内最高文学奖项矛盾文学奖的评选时,评委的意见截然对立,最终延迟2年才拿到这个奖项。
我第一次读《白鹿原》是在大学,我念的是中文系,老师让我们去读这本书,说这是当代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一本书。我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也是一个“残本”,很多书页都被撕掉了,据说是男生们干的,撕下去收藏了作“睡前读物”。
这本书,见仁见智,有的人看见了权力和欲望,有的人看到了悲悯和宽仁,有的人看到了命运和无奈。作者陈忠实说,《白鹿原》这本书写的是“关于民族生存、历史和人的生命体验。
主人公大家长白嘉轩六娶六丧,自这个不详的序曲开始,白家和鹿家的两代子孙开始为原上的统治争斗不休,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权利的游戏: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白鹿原》是两个大家族为权为利的斗争史也是民族变迁史,人性的善与恶、恩与仇、情和怨在这里淋漓尽致,还原了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壮史诗。乱世之中,男女之间,人间百态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