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嚣张盗墓贼,在墓砖上留下8个字,让专家气得七窍生烟!

河山明志 2024-04-19 08:29:20

南唐是五代十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地方割据王朝,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在江南创建政权,整个王朝存活了39年,传了三位皇帝,最后一个就是李煜。李昪建立南唐以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整个南唐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让国家很强盛。

不过,李昪在晚年的时候,迷恋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就开始吃“仙丹”,可是不久就中毒了,943年李昪毒发身亡,葬于钦陵,位在今日的南京市江宁区管辖内。

1953年,南京一个放牛的小孩在祖堂山上看到一个山洞,随着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放牛娃走进了钦陵,看到了很多文物,因为不知道这些什么东西,就随便拿了几年文物随手把玩了,后来这些文物被当地文物局的人员看到之后,便跟着放牛娃找到了这个钦陵,也就是李昪的陵墓。

当南京文保会和南京博物院合组调查队的专家们把这座千年古墓打开后,眼前的景象被惊呆了,墓穴里被盗的所剩无几了,盗墓贼不仅把文物洗劫一空,而且还在封门石上竟刻有“燕赵之士,到此一游”八个大字,简直是对考古专家们赤裸裸的挑衅。

按照称呼来看,这是现代的盗墓贼留下的狂言。好端端的一个帝王墓穴就让这些地下硕鼠给破坏了,让文物专家们气得七窍生烟,这下得有多少珍贵文物白白流失了啊。

从盗洞分析,盗墓贼都是选择了墓室最弱的地方——砖砌的墓室顶或墙顶的一角。

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在日记里推断,盗墓年代可能为南唐亡国后不久,甚至在没有亡国以前。而盗墓贼的身份,可能是造墓人或者墓主的子孙亲友们,因为他们对墓的结构相当地熟悉。

在李昪陵发掘结束之后,考古队员们在李昪陵旁边又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根据墓葬后室出土哀册上的文字记载,考古队员们判断,这座墓葬的主人是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皇后钟氏的合葬墓。

透过历史的长河,隔着千余年的时光,回望南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数千年来,多少帝王在人间辗转,历经江河覆灭。南唐与南宋很相似,经济发达,民生富庶,文化繁荣。李家祖孙三代掌管国权三十九年,当中自然充满了宫廷权谋、风花雪月、江山残破、生离死别等世事轮回。比如在出土的哀册上的“弟居储元”这四个字,就引出了当年一场惨烈的宫斗戏码。

由于早期曾遭多次盗掘,南唐二陵在考古发掘时,哀册已遭损坏,位置和次序也被扰乱。哀册亦称“哀策”,是古代册书文体之一,即将哀悼死者的祭文或刻或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是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

哀册上,“弟居储元”意思是墓主人想让自己的弟弟来当下一任皇帝。据史料记载,升元七年(943),李昪去世,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尊奉其母宋氏为皇太后,妃钟氏为皇后。封弟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同年秋天,改封李景遂为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李景达为燕王、副元帅。他们在李昪灵柩前立盟,相约兄弟世世继立。

李弘冀是南唐中主李璟长子,南唐后主李煜长兄,颇有军事才能,李璟封其为南昌王、江都尹。当时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弟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与李景遂爆发了激烈的皇储之争,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入主东宫后毒杀叔父李景遂,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李弘冀死于后周显德六年(959)九月,谥为文献。

南唐二陵出土的哀册,不仅确定了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还破解了李昪陵的名称之谜。

在第二函的一片哀册上,有“钦陵礼也”四字。钦陵是李昪和宋氏合葬的陵名。但在《南唐书》和《十国春秋》中,均被称为“永陵”。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龚巨平认为,李昪陵本名钦陵,到了交泰元年(958),李璟去帝号称“江南国主”,并向后周称臣,因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父亲郭简的陵墓也叫“钦陵”,故改名为“永陵”。

目前钦陵是恒温恒湿保护,门口装了自动感应门,夏末初秋的时候进去温度骤降7、8度,非常阴冷,大门的塑料帘子上凝结了厚厚一层水汽。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4 阅读:984

河山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