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权臣篡位之前为什么总要求加九锡,九锡到底是什么?

河山明志 2024-09-09 01:11:57

读历史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个词语“九锡”。而且这个东西好像不是什么好东西,总和谋权篡位有关。比如某一个权臣,想要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坐上去了,就要搞出一个“加九锡”的戏码,好像“加九锡”是篡位的一道程序一样。那么这个九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篡位者总要得到它?

九锡其实应该写作九赐,“锡”和“赐”相通,顾名思义,也就是九种赏赐的物品。在周朝的官爵制度中,有“九命”之说,九个等级。“上公九命为伯”,也就是最高的一级。

九锡也就是天子赐予臣子的符合最高规格的赏赐。本来是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的,恰恰相反,它本身是一种褒奖、勉励。

根据《礼记》记载,九锡就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这九种。

一为车马,指的是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以嘉奖其品德高尚。

二为衣服,指的是衮冕之服,即参加重大场合时所穿的礼服,以及配套的赤舄一双。嘉奖其能使百姓安宁。

三为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亦作“ 乐悬 ”。嘉奖其能使民和乐。

四为朱户,就是红漆大门。嘉奖其治理百姓众多。

五为纳陛,这个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陛级,登阶者不露身,是贵宾专用通道。二是较矮的木阶梯,阶梯叫平缓。嘉奖其善于上言劝谏。

六为虎贲,是守门之军虎贲卫,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嘉奖其能击退奸恶。

七为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即特制的红色弓箭摆支,黑色弓箭千支。嘉奖其能征讨不义者。

八为斧钺,在上古时代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嘉奖其能诛杀有罪之人。

九为秬鬯,特指祭祀礼仪用的香酒,以珍惜少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嘉奖其尊重孝道。

一开始作为一种嘉奖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含义,和篡位更是无从关联。后来含义改变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莽。王莽首先创造性地改变了九锡的意义,并且自他开始九锡的规格才开始定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所受的九锡中“乐县”换成了“珪瓒”,一种带玉柄的酒器,这种改动就让王莽所受九锡更具有高贵的意义。王莽在身受九锡之后篡位,代汉自立,所以九锡就自此带上了不一样的意味。

受九锡而篡位夺权最泛滥的时代,是自东汉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共七百多年时间。这七百多年里,九锡简直成了篡位预备队一般的存在,只要是受了九锡,不是篡位就是在篡位的路上。

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操。曹操在南征北战多年后,渐渐生起了当皇帝的心思,于是他手下的谏议大夫董昭就做了带头人,想要召集一些人,上书皇帝赐给曹操九锡,“昭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虽然在过程中也遭到了反对,但是最终还是成功了。

曹操所受的九锡除了《礼记》中记载的九种,还加上了王莽特有的珪瓒,所以实际上是“十锡”,可见此时曹操地位的尊贵,简直可以算得上“副皇帝”了。果不其然,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并且追封他为武帝。

那有没有可以受九锡但是没有接受的呢?也有,而且这个人大家也都非常熟悉,是诸葛亮。根据《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的记载:“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李严在向诸葛亮建议,认为诸葛亮受九锡是十分应当的,但是诸葛亮却说要等到恢复中原,功业大成之后才行。李严或许是出于试探,但是诸葛亮避嫌是明确的,所以可见,九锡虽好,但也风险巨大。

这两位尚且如此,就不要说接下来魏晋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各种野心勃勃的人都渴望皇帝的位置。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位开国君主,都曾受过九锡,所以无怪乎九锡成了篡位的必备品。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8

河山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