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封建礼仪文化中,吃饭的座次不仅代表地位,还成了家族等级的象征。
一个小小的“座位”,对身份卑微的通房丫环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荣誉。一个地位低下的妾室,如何在33年后,终获和家人同桌吃饭的资格?
李氏原本是一个贫苦家庭出身的女子,家中无力养活她,年少时便被送入谭府当丫头。
她没有姓名,入府后被叫做“李丫头”,这个身份让她进入了主仆分明的生活。作为一个从贫苦人家进来的丫环,李丫头要分外小心,每日做着粗重的活计,不敢稍有懈怠。
在封建社会,出身决定了命运,她的贫寒背景注定她是被使唤的下人,而不是享有尊重的“家人”。
谭府是晚清有名的大家族,主家男子谭钟麟是位封疆大吏,名声显赫,李丫头从未敢抬眼与主家人对视。
进府不久,她便被派到谭府老夫人房中做个贴身丫环,照顾老夫人的起居。
起初,李丫头做着洗衣、洒扫的粗活,一开始便被告知她的地位低微,虽说在老夫人身边伺候,也不过是“身边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挨训。
她尽量不犯错,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得体,尽可能小心地做事。
几年下来,李丫头的谨慎与麻利,渐渐赢得了老夫人的信任。
日子久了,老夫人开始觉得李丫头不仅会做事,还聪明,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让她做谭钟麟的通房丫头。
在封建礼仪中,通房丫头虽也与男主子有名无实地“成婚”,但并不算正式的妻妾,也没有享有家中地位的权利。李丫头并无选择,只能遵从安排,成为谭钟麟的通房丫头。
“你要好好伺候老爷。”老夫人叮嘱道,李丫头默默点头,心中知道,她不能期待这身份能带来什么改变,她的身份在府中依旧卑微。
被纳为通房丫头后,李丫头的地位似乎略有提高,但实则仍是个伺候人的下人。
用餐时,她依旧站在饭桌旁,为主家人布菜,等大家用毕后才能退下去吃饭。
家中宴席上,她时常要站立伺候,不敢懈怠,正房夫人或侧室偶有发难,她更是无从申辩,只能忍气吞声。
尽管如此,李丫头心中仍有一丝希望。她暗想,若是能为谭钟麟生个孩子,也许她的地位会稍有起色。
李丫头后来怀孕了,这给了她一个支撑的理由。十月怀胎,她诞下一子,谭钟麟视为“上天赐子”,取名谭延闿。
在母凭子贵的观念中,李丫头因为儿子的出生,终于被扶为妾室。
可她知道,这名分并不意味着从此生活无忧。妾室在家中地位依然低于正妻和侧室,依旧要在饭桌旁站立伺候。
她虽成了“妾”,但并没有资格坐在桌前,而是远远地站在角落,待主家用膳结束后才得以用饭。家中人,仍然视她如下人般使唤。
李丫头想要改变现状,于是把一切心血寄托在谭延闿身上。谭延闿天资聪颖,李丫头用心教导他做人,教他尊重每一位长辈。
为了让儿子得到好的教育,她数次请求谭钟麟安排私塾先生,精心为儿子铺好学业的每一步。谭钟麟看在眼里,也逐渐对谭延闿的聪慧抱有厚望。
在家庭礼节中,谭延闿虽然因母亲地位低微,时常受不平等待遇,但他无意抱怨,而是比其他兄弟更加努力,用功学习,母亲的付出他都记在心里。
“延闿,先生让你今天背熟的文章可都记牢了?”有一回李丫头忍不住关心道。
“母亲,放心吧,今天我还能多背几页!”年少的谭延闿每次都是干劲十足,心中默默地希望母亲能为他感到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谭延闿学业越来越好。十一岁时他便参加童试,十五岁时高中秀才,让谭家上下刮目相看。
此后,他以优秀成绩高中贡士,并打破湖南200多年无人得会元的记录。这样的成绩不仅为谭家带来荣耀,更令李丫头的心中充满欣慰,她忍受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仿佛得到了回报。
最终,谭延闿如愿在皇宫殿试中取得进士,光宗耀祖,谭钟麟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那日午餐,家人齐聚一堂,谭延闿刚刚被允许坐在主位旁,李丫头依旧站立一旁,像过去几十年那样,等待主家用餐完毕再去用饭。
谭钟麟见状,忽然开怀大笑,“坐下吧,快坐下,一起吃饭吧!”
简简单单一句话,包含了对她多年付出的认可。李丫头的眼眶顿时湿润,她看着儿子,低头轻声说了句“谢谢”。
这一天,李丫头心中的悲喜交织,她的地位终于因为儿子的成就而改变。儿子谭延闿对她也格外孝顺,每每回到家中,都会向母亲请安,坐在母亲身旁聊聊朝廷的趣闻趣事。
随着谭延闿步入官场,李丫头的地位在家族中逐渐被肯定,府中家人对她的态度也有了显著改善。
谭延闿心中始终牢记母亲的不易,认为她的忍辱负重成就了今日的自己。
许多年后,李丫头年老病逝,谭延闿当即安排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家族中人依照规矩认为妾室须从侧门出殡,谭延闿却执意不从。
他坚定地说:“我母亲为谭家忍辱奉献,她值得从大门走出去。”
这份坚持,不仅仅是对母亲的追悼,更是对封建制度的无声抗争。
谭延闿以母亲的葬礼为她洗刷一生的屈辱,这位曾默默无闻的妾室,终于在这一天得到尊严,走出了属于她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