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这四年:去年营收14年来首跌,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上升

号猪猪 2024-04-20 05:56:25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回顾2023年,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之下,银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信银行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商业银行,其业绩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市场的重点关注。

2023年,中信银行整体表现稳健,但营收迎来14年首跌、净息差持续收窄,信用卡不良率不断攀升,暴露出不小的管理漏洞。新经济观察团梳理了中信银行2020-2023年这四年的业绩数据,试图从数据变化中窥出该行业绩波动的根源。

01

营收14年来首跌

由于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中信银行的2023年过得并不舒畅。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58.96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2.6%。而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中信银行营收水平的首次下滑。

而在2020-2022年,中信银行营收分别为1947.31亿元、2045.57亿元和2113.92亿元,三年增速分别为3.81%、5.05%和3.34%,而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2023年急转直下,营收只有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

而导致营收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利息净收入的下滑。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435.39亿元,同比下滑4.73%,而这部分收入占据到营收整体的69.71%。近七成的营收占比,是拖累营收水平下滑的关键所在。

在利息净收入下滑的背景下,该行的净息差也呈现出持续收窄态势。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净息差1.78%,相较2022年下滑了0.19个百分点。而这已经是中信银行连续第三年净息差收窄。

新经济观察团就统计发现,自2020年中信银行净息差达到近年来的历史高点2.26%后,2021和2022年,该行净息差连续走低,分别只有2.05%和1.97%。

而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原因是整个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表现进入下行通道。由于资产端减费让利、负债端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中信银行也不得不通过增加生息资产的方式,从而应对净息差水平的持续收窄。

新经济观察团发现,2020-2022年,中信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分别为4.47亿元、4.8亿元和5.15亿元,2022年首次突破5万亿元关口,较2021年同比增长6.11%;2023年后贷款及垫款总额规模达到5.5万亿元,增速达到6.71%。

但从2023年的整体表现来看,增加生息资产规模,并未给中信银行带来积极影响,其利息净收入仍在下行通道之中,并且拖累整体营收发生14年来首次下滑。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23年,中信银行的净利润仍然有所增长。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670.16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7.91%。

不过,2023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该行减少计提拨备实现。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622.04亿元,同比2022年减少92亿元,下降12.88%。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498.4亿元,同比2022年减少59.46亿元,下降10.66%。

即便如此,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仍然有所放缓。2020-2022年,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01%、13.6%、11.61%。

整体来看,在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不利境地下,中信银行还面临着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局面,证明中信银行不仅在资产负债管理上承压,未来盈利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

02

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三年上升

回顾过去的2023年,中信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还是有所改善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648亿元,相比2022年末减少4.13亿元,下降0.63%;不良贷款率1.18%,相比2022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59%,相比2022年末上升6.4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这还是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五年呈现下滑态势。新经济观察团就统计发现,2018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曾达到1.77%,此后连续五年下滑,2019-2022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5%、1.64%、1.39%以及1.27%,直到2023年的1.18%。

但是仔细拆解中信银行的贷款对象,可以看出,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呈现不同的分布态势。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率有所改善,而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头。

2023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相比2022年末减少64.5亿元,不良贷款率相比2022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但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相比2022年末增加59.34亿元,不良贷款率相比2022年末上升了0.18个百分点。

放长时间区间,会发现这已经是中信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连续两年向上增长。2020年,中信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从上年的0.88%上升至1.1%,2021年下滑至0.95%,2022年又再度抬升至1.03%,到2023年,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再度攀升至1.21%。

而中信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之所以不断攀升,主要受到该行信用卡业务的拖累。

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552.06万张,相比2022年末增长8.37%;信用卡贷款余额5206.91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加102.24亿元。

但这两项数据的增长,却没有带动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和收入的增加。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2.72万亿元,同比下降2.7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同比下降0.67%。

2023年,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31.98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加26.78亿元;不良率则一举攀升至2.53%,相比2022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远高于拉高了个人贷款不良率的整体水平。

放长时间来看, 2019年-2021年,该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74%、2.38%和1.83%,2022年,这一数值升至2.06%,而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53%。

信用卡不良率的持续攀升,意味着该行的信用卡逾期金额不断增长。为应对不利境况,中信银行不得不将增收业务外包,以此加大催收力度。根据2023年8月的一则招标公告内容,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拟引入150家催收公司,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全国各分中心提供委外催收服务,包括普案催收和M3(即逾期3个月以上)电催。

新经济观察团此前也发现,在信用卡催收佣金方面,中信银行远高于其他银行。据新经济观察团此前统计,从建行和工行等多家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现阶段,信用卡逾期催收阶梯费率一般在5%-24%,部分一口价约10%、14%。而中信银行高达37%的费率明显较高,远超出正常市场水平。

而催收业务的不断扩张,势必会带来投诉量的持续增长。2023年报告期内,该行共接收监管转办投诉2.33万笔,同比下降2.33%。其中,涉及信用卡的投诉占比达71.17%。

这一点也与网上公开投诉平台的信息保持一致。数据显示,中信银行涉及投诉量超过1.5万条,其中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投诉屡见不鲜。其中,投诉内容主要涉及到暴力催收、泄露个人隐私、手续费不透明、不愿协商分期等。

催收业务的扩张举措,虽然能够短期内缓解逾期问题,但长期来看,依赖催收可能会损害银行声誉。

03

2024仍需做好“稳息差”管理

展望2024年,“稳息差”仍然是中信银行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中信银行认为,资产价格走势仍是影响银行业净息差的最主要因素,净息差有进一步下降压力。未来集团将在提高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稳息差”管理,提升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将在资产端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零售业务的资源投入,支持重点领域贷款投放,促进贷款规模稳步增长;与此同时,负债端则坚守“量价平衡”发展理念,不断夯实负债基础,加大中小客群和结算存款相关体系建设,带动负债成本继续下降。

就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的董事长方合英也对外表示,2024年将继续把“稳息差”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做好量价平衡,努力做到量适价好。“在三年前我们就提出‘稳息差’的思路,前瞻性进行布局,连续4年把稳息差作为我们第一经营主题,不是说稳定不降,正因为看到要降了,所以我们提出‘稳息差’,努力少降。”方合英如是说。

此外,中信银行还在2023年度报告中表示,2024年,集团将继续以资本为纲,围绕“轻型发展”和“价值创造”导向,施行全面资本管理,通过强化资本管理举措,实现业务增长、价值回报与资本消耗的平衡发展,全面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整体来看,复苏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中信银行在新的一年中能否有效抵御风险、扭转颓势,还需密切关注其在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以及战略执行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109
号猪猪

号猪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