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苏轼的家信,感受到一代文豪的超然豁达

大道知行 2024-09-10 17:14:45

对于苏东坡,林语堂先生如是评价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苏轼是位独特的存在,他逸怀浩气,旷绝古今,他乐天开朗,能于糟糠中见珠玉,在野菜里觅美食。今日我们整理了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封家信,从那幽默诙谐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一代文豪的超然豁达。

苏轼写给苏辙的家信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家信写作背景与品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其亦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在苏轼的诸多亲人中,与苏轼感情最深的就是弟弟苏辙,他们交往一直都是最亲密的。他们兄弟二人曾经一起读书,一起出川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又一起做官,一起被贬,然而由于朝廷的政治变幻导致兄弟二人分别两地难以团聚。后来苏轼因为反对“新政”的实行再次被贬官到广东惠州时,就给弟弟苏辙写了这封信,向他介绍了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虽然这封信很短,但是在苏轼的笔下仍然显得趣味盎然。

这封家书的意思是:惠州这个地方,萧条冷清,一天只杀一只羊,还得让为官者先买,因此从屠户那我常常只能买到脊骨。骨头之间也是有些许肉的,买到之后,要煮热,然后趁热滤干捞出(如果不趁热捞出,水就不容易干),然后泡到酒里,加点盐烤到微微有点焦的时候吃。我剔了一天的骨头,在筋骨结合之处剔得一点点肉,就特别开心,如食蟹螯一般。于是隔几天就这样吃一回,感觉很是滋补。子由你天天吃的肉都很肥厚,牙齿全咬进去,都咬不到骨头,哪里会品尝得到我这种美味呢?我虽然开玩笑地写给你,但是你也不妨试一试。不过,假如这个方法真的流行了,那狗就要不开心了。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一天当我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你会怎么选择呢?有的人可能会选择自我解脱,也有的人则是归隐山林,也有些固执的人或许因为不肯与人同流合污而郁郁而终,这种做法在令人敬佩的同时,却也不免让人唏嘘。而与他们相比,苏轼面对逆境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乐观人生态度或许更值得我们称道。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逆境不断,然而他却完全不放在心上,面对多次的贬谪和流放,他仍然能够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这封写给苏辙的信中,虽然讲的是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但是却以小见大,将它放大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刻画了当时的社会形态。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他不是怨艾哀叹,而是以笔抒怀,用简短的文字把内心的坦荡和气度从容地表达了出来。他在信中写道:“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处境。被贬惠州的苏轼虽然没有锦衣玉食,却有着超然达观的胸襟,以苦作乐,不畏逆境,傲视磨难,把艰苦的境遇描述得极尽乐趣,这种胸怀,这种气度,着实令后人赞叹钦佩。

对于朝中的迫害和贬官,苏轼表现得既不畏惧也不介意,即使晚年被远贬海南,备尝艰苦,九死一生,但他的心中仍然是一片光明,他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春景:“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有什么比屡遭磨难更痛苦的事?苏轼却用乐观豁达的态度让自己痛苦的人生变得熠熠生辉。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磨难。一扇门关上不是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让另一扇门外的道路,变成坦途。在这之中,如果我们也能用豁达超然物外的心态看待问题,用痛苦磨砺心性,一样会让生命蓬勃多姿。

◎本文参考书目为《中华名人家书》,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