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怎么被整垮的?与刘娥是死敌,先遭皇帝背叛,再被猪队友坑

雁芙说历史 2025-04-09 12:52:48

寇准被整垮后,他的政敌对他一贬再贬,最后给撵到了雷州,没几个月,寇准病死,唯一的愿望就是归葬故乡,然而,此时寇准一家已经落魄到“俸禄微薄,家无余财”的地步。

他的妻子遵从遗愿,带着他的遗体从广东出发,前往故乡陕西安葬,谁知,行至洛阳时,盘缠耗尽,再也拿不出钱了,无奈之下,他的妻子只能把他放在洛阳草草安葬。

一直到11年后,宋仁宗亲政,才由朝廷出面,恢复其名誉,以礼改葬故里。

谁能想到,一代名相,晚年却遭到政敌的一再打击,不仅客死他乡,甚至落魄到连死后归葬故里的钱都拿不出来。

事实上,寇准的结局,从皇后刘娥联合奸臣丁谓整垮寇准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有人说,寇准的结局之所以这么惨,是因为他的性格有问题。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性格的问题,而是一场朝廷权力斗争,注定是你死我活的,跟性格没有半点关系。

.

宋真宗末期的权力斗争

.

宋真宗统治的末期,整个北宋朝廷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

首先是最顶层有皇后刘娥干政。

刘娥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蜀中孤女,后来被丈夫卖给了襄王府,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赵恒对她一见钟情,从此陷入热恋中。

宋真宗登基后,刘娥凭本事逐渐登上了皇后之位,而且早在宋真宗还是襄王的十几年时间里,她就自学成才,读书无数,因此对朝政事务有自己的见解。

赵恒身体不适的时候,经常让她帮着批阅奏章,刘娥因此逐渐开始干预朝政。

再加上刘娥对朝政事务的处理也非常得当,因此深得宋真宗的倚重和信任。

到了宋真宗晚年,刘娥干预朝政也越来越多,而宋真宗由于身体垮掉了,很多朝政事务都是刘娥在处置。

而在朝堂方面,围绕着权力争夺,形成了两大派系。

一派以寇准、王曾、李迪、杨亿、周怀政等为主,他们反对皇后干政,主张废黜皇后,肃清朝中的奸臣党羽。

另一派以丁谓、钱惟演、曹利用、雷允恭等人为主,他们属于寇准一派口中的奸臣,而他们的目标当然就是成为宰相,把持朝政。

丁党成员为了对付寇准一派,与皇后刘娥结盟,势力很大。

所以,寇准的敌人既有以丁谓为首的一派,也有皇后刘娥。

而寇准和刘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当初,宋真宗立刘娥为皇后时,寇准就以“刘娥出身卑贱”为理由,极力反对立刘娥为皇后,两人之间因此产生矛盾。

后来刘娥家里人(不是亲的)为非作歹,被寇准绳之以法,两人又结下梁子。

到了宋真宗末期,寇准和刘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这个时候,刘娥干预朝政,试图染指权力,寇准极力反对后宫干政,这是围绕着朝政大权展开的角逐。

刘娥要想掌控朝政,寇准就是最大的障碍,同样的,寇准坚决反对后宫干政的祸事出现,就必须把刘娥给废黜,最不济也得把她打回后宫老实做个深宫皇后。

当时的宋真宗已经病入膏肓,太子尚且年幼,正是帝国权力交接前夕的敏感时刻。

所以,这是一场权力斗争,本质上也是一场关乎宋朝未来10年谁掌权的争夺战。

在这种两大势力围绕着权力而角逐的情况下,皇帝的态度就变得十分关键。

但寇准万万没想到,在最紧要的关头,皇帝竟然把他给卖了,加上身边的猪队友干了一件蠢事,直接导致寇准失势。

.

寇准被整垮的过程

.

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病的比较重,朝政大事都交给皇后刘娥在处理,这是典型的女主当国,是自古以来所谓“女主昌”的祸事。

宋真宗自个儿也开始觉得,皇后刘娥长期代替自己处理朝政,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刘娥的势力尾大不掉,就很难收拾了。

因此,宋真宗心里打算让太子监国,再挑选贤能的大臣辅政,逐渐收回刘娥的权力。

当时宋真宗只是跟身边的亲信宦官周怀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周怀政和寇准的关系很好,属于寇准这一派的人。

周怀政得知皇帝的内心想法后,当即找了个机会,出宫把这事儿告诉了寇准。

寇准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于是进宫面见皇帝,向宋真宗进言道:

“皇太子是天下人所期望的,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将皇位传给太子,并选择品行端正的大臣辅佐。丁谓、钱惟演是奸佞小人,绝不可让他们辅佐幼主!”

宋真宗听完后,十分赞同。

寇准顿时大喜,因为这意味着皇帝同意了他的方案,即铲除丁谓一党,先让太子监国,再传位给太子,由辅政大臣辅佐幼主。

有了皇帝的支持,寇准认为很快就能铲除丁谓与刘娥一党,所以当即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一份让太子监国的诏书,并且打算让杨亿辅政。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番谋划泄密了,具体怎么泄露出去的,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反正不管怎么样,泄密是铁定的。

有人将这些情报泄露给了丁谓,丁谓当晚就找到了曹利用和钱惟演,商量好反击之策。

时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帝然之。——《宋史》

第二天上朝时,丁谓一党率先发难,他们弹劾寇准密谋策划太子监国,进而逼宋真宗退位,好挟幼主以令天下,这是谋逆大罪。

寇准让杨亿起草让太子监国的诏书,这事儿是属实的,如果追究起来,那确实是谋逆之罪。

此时能挽救局面的只有皇帝本人。

只要宋真宗当着大臣的面宣布,让太子监国这事儿是皇帝同意的,所以寇准让杨亿起草诏书,是合法的,不算谋逆之罪。

毕竟宋真宗确实在当时同意了寇准的谏言。

然而,宋真宗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假装不知道这事儿,那么丁谓等人弹劾寇准密谋让太子监国这事儿就做实了是他们自作主张,属于谋逆。

宋真宗的临阵反水,很有可能刘娥也参与其中,泄密之事发生时,丁谓很可能将此事密报给了刘娥,然后刘娥提前在宋真宗耳边吹了枕边风,才导致宋真宗反水的,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宋真宗没有真要把寇准一撸到底的打算,只是将寇准罢免宰相之职,降职为太子太傅。

是岁仲春,所苦浸剧,自疑不起,尝卧枕怀政股,与之谋,欲命太子监国。怀政实典左右春坊事,出告寇准。准遂请间建议,密令杨亿草奏。已而事泄,准罢相。——《续资治通鉴长编》

可丁谓等人却抓住时机,展开了新一轮的凌厉攻势。

而这一次对决,因为一个猪队友的愚蠢操作,彻底让寇准万劫不复。

接下来的日子里,丁谓一党一边组团轮流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的坏话,甚至不惜污蔑,但宋真宗始终没有对寇准下手。

另一边,丁谓等人联合皇后刘娥,对皇帝身边的宦官周怀政展开了攻击。

因为周怀政是寇准的人,不仅经常在皇帝耳边说寇准的好话,还利用在皇帝身边的便利机会,将各种情报、关键信息传递给寇准,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留。

很快,丁谓等人开始组团向皇帝弹劾周怀政,说他干了不少坏事,宋真宗虽然没有斥责周怀政,但迫于丁谓一党群臣的压力,开始对周怀政疏远,很多事情都不让他参与了。

接着在刘娥的主导下,周怀政遭到打击报复,被限制了行动,无法再见到宋真宗。

此时,寇准已经被罢相,周怀政也遭到打击报复,他一个人在皇宫里,觉得势单力孤,再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就彻底玩儿完了。

因此,周怀政从此寝食难安,生怕哪天就小命不保。

不久之后,周怀政决定冒险一搏。

他秘密找来自己的心腹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阁门祗候杨怀玉,试图发动政变,逼迫宋真宗退位,拥立年幼的太子登基,然后迎请寇准担任宰相,辅佐朝政。

然而,当时的北宋是一个太平时代,朝纲稳固,还有皇后刘娥这种厉害角色坐镇皇宫,搞政变等于找死。

所以周怀政的这些心腹根本不愿意跟着他干,虽然表面上答应,但后脚就把这事儿泄露给了丁谓。

丁谓再一次紧急找到曹利用,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先发制人。

第二天一早,曹利用迅速入宫,将周怀政试图发动政变之事密报给了宋真宗。

于是,周怀政还没来得及发动政变,就被抓捕,随后被斩首。

周怀政这个人非常讲义气,被抓住的时候,面对严刑拷打,他始终坚持说政变之事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主意,与旁人无关,极力避免将寇准牵连进来。

然而,丁谓等人并不打算放过寇准。

他们借此机会挖出了一宗周怀政的黑材料,而且跟寇准有很深的关联。

这条黑材料就是“乾佑天书”事件。

当初,宋真宗不仅封禅泰山,还迷信各种“祥瑞、天书”之类的迷信活动,从朝廷中央再到地方,大臣为了迎合皇帝,也想方设法弄一些所谓的“祥瑞、天书”出来,让皇帝高兴一下。

一场自欺欺人的天书运动就此展开。

寇准当然是十分反对的,但寇准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免去了宰相职务,外放出镇永兴军(宋朝行政区,辖15州)。

彼时巡检朱能与内侍周怀政密谋,伪造了一份天书,放在了长安西南的乾佑山,这里就是寇准的辖区。

当然了,整个天书运动期间,所有发现的“天书、祥瑞”其实都是伪造的,世间并不存在这些玩意儿。

所以,发现“祥瑞、天书”这种事情,因为皇帝喜欢,所以没人敢拆穿,这种事情也可大可小,只要不拆穿,那什么事儿都没有,可要是拆穿了,那就很严重。

一开始,寇准不愿意把自己辖区内发现天书这种荒唐事上报给皇帝,但朱能、周怀政都极力劝说。

关键问题是,当时所谓的天书、祥瑞这些东西,在皇帝的支持下,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就算寇准隐瞒不报,也是瞒不住的。

而且寇准被撵到地方已经很久了,他也想回到朝廷继续做宰相,好施展抱负,同时收拾那些奸臣。

所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乾佑山发现天书这件事,以寇准的名义上报给了皇帝。

宋真宗看到奏章后,十分高兴,最后拿到那份所谓的“天书”时,在皇帝大人的支持下,没人敢质疑,寇准因为发现天书有功,再次拜相。

这就是乾佑天书事件的简略过程。

如今周怀政因谋逆之罪被杀,丁谓等人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拆穿当年的天书是伪造的,而这份伪造的天书是寇准的辖区发现的,还是以寇准的名义上报的,所以这也是寇准的黑材料。

丁谓等人于是对寇准发起弹劾,说他勾结宦官周怀政伪造天书。

这一下就把寇准推到了风口浪尖,两朝元老竟然和谋逆的宦官有勾结,这是结党营私,还伪造天书,这是欺上瞒下,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当时宋真宗已经病入膏肓,不能理事,皇后刘娥就利用处理朝政的机会,下令调查。

要知道,所谓的天书,都是伪造的,没有例外,所以一查就能拆穿。

事发后,所有参与乾佑天书事件的人均遭到了最严厉的处罚。

寇准因此被降职为太常卿,外放到地方知相州,没过多久再一次被贬为知安州,接着又被贬为道州司马,不久之后再贬为雷州司户(广东湛江)。

雷州也是寇准的最后贬所了,到了雷州后没几个月,寇准便病逝于此,于是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值得注意的是,寇准被贬官后不久,宋真宗去世,年幼的赵祯登基,是为宋仁宗。

寇准一党被整垮后,刘娥与丁谓之间的联盟开始破裂,丁谓也想把持朝政,嗜权如命的刘娥当然是不能容许的。

所以,刘娥与丁谓之间很快围绕着朝政大权展开斗争。

最终,丁谓没能斗得过刘娥,也被贬官,而且贬官的地方比寇准更偏远,给发配到崖州(海南岛)去了。

从此,刘娥独掌朝政,临朝称制,成为历史上比肩武则天、吕后的女人。

从整个过程来看,寇准与刘娥、丁谓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权力的角逐。

刘娥、丁谓都想把持朝政,寇准一不想女主掌权,二不想朝政大权落入奸臣手中,所以必然与他们展开一场对决。

而这场对决注定是没有退路的,输掉的那方必然再无翻身之日,因为赢的一方不可能让对方翻身。

要么是寇准瓦解刘娥的权力,清理掉丁谓等人,要么是刘娥、丁谓整垮寇准,没有第三种结果。

所以,当寇准失势被贬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会有个悲剧的结局。

0 阅读:8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