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破解早春低温干旱,确保适期播种

余卓逸辰说三农呀 2025-03-27 14:07:28

**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应对早春低温干旱的良策**

一、提出问题

在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芝麻种植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早春时节总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就拿芝麻种植来说,早春的低温和干旱就像两座大山,横亘在适期播种的道路上。

我曾走访过许多芝麻种植地区,看到过太多因为早春恶劣天气而影响收成的例子。在一些传统的芝麻种植区,老乡们往往只能无奈地等待天气稍微转暖,土壤墒情稍好之后才播种。这一等,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期。比如说,在豫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李大爷家一直种植芝麻。有一年,早春气温持续走低,而且长时间没有降雨。李大爷按照往年的经验,在原本的播种期播下了芝麻种子,可是由于低温干旱,种子发芽缓慢,很多种子甚至因为土壤温度过低而烂在了地里。李大爷不得不重新补种,但是补种的芝麻因为生长期缩短,产量大打折扣。

从数据上来看,传统的芝麻种植在遭遇早春低温干旱时,发芽率可能会下降到60%左右,而且幼苗的生长速度也会比正常情况慢很多。正常情况下,芝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 - 25℃)和湿度条件下,一周左右就能发芽出土,但是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可能需要两周甚至更久,这就使得整个生长周期紊乱,最终影响产量。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受早春低温干旱影响严重的地区,芝麻的平均亩产量可能会从正常的80 - 100公斤下降到40 - 60公斤,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损失。

二、分析问题

为什么早春的低温干旱会对芝麻播种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就要从芝麻的生长习性说起了。芝麻是一种喜温作物,它的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在低温环境下,种子的酶活性会降低,新陈代谢减缓,这就导致种子难以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来启动萌发过程。就像人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机能会下降一样,芝麻种子在低温下也变得“慵懒”起来。

而干旱呢,更是雪上加霜。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种子就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膨胀、破裂种皮,进而萌发。干旱还会使土壤变得板结,透气性变差,氧气难以到达种子周围,这又进一步阻碍了种子的萌发。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让芝麻的播种变得困难重重。

传统的芝麻种植模式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很多农民朋友只能依靠天气的“脸色”,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他们缺乏有效的土壤保湿和增温手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期被延误。而且,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适应性较差,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很难保证正常的播种和生长。

三、解决问题: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

1. 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原理

这时候,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就像是一道曙光,出现在了芝麻种植户的面前。这种栽培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两层薄膜来达到增温和保湿的目的。

下层地膜贴近土壤,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窝”,能够有效地阻止土壤热量的散失。根据实验数据,下层地膜覆盖后的土壤温度在早春能够比裸地提高3 - 5℃。这个温度的提升对于芝麻种子的萌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就像给种子盖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让它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开始孕育生命。

上层地膜则主要是起到保湿和进一步增温的作用。它像是一个透明的“保护罩”,将土壤表面与外界的寒冷干燥空气隔离开来。上层地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湿度。有数据显示,双层覆膜后土壤的水分含量能够比单层覆膜或者裸地提高20% - 30%。而且,上层地膜还能让阳光更好地照射到土壤表面,进一步提高土壤温度。

2. 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操作要点

(1)整地施肥

在进行芝麻双层覆膜栽培之前,整地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土地要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平整。就像给即将入住的“芝麻宝宝”们准备一个舒适的“房间”一样。施肥方面,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一般来说,每亩可以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 - 3000公斤,再加上复合肥30 - 50公斤。这样可以为芝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覆膜时机

覆膜的时机也很关键。要在早春土壤刚刚解冻,但是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时候进行覆膜。这个时候覆膜,既能保证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如果覆膜过早,土壤温度过低,地膜可能会被冻坏;如果覆膜过晚,土壤水分蒸发过多,就达不到保湿的效果了。

(3)播种技术

在双层覆膜的基础上进行播种也有讲究。要在膜上打孔播种,孔的大小要适中,一般直径为3 - 4厘米。播种深度也要合适,大约在3 - 5厘米。每个孔内播入2 - 3粒种子,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苗数。播种后,要在孔上覆盖一层薄土,将种子压实,让它们与土壤充分接触。

3. 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优势对比

(1)与传统栽培模式对比

和传统的芝麻栽培模式相比,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在发芽率方面,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下芝麻种子的发芽率能够达到90%以上,而传统模式在恶劣天气下可能只有60%左右。在生长周期方面,双层覆膜栽培能够让芝麻提前7 - 10天播种,这样就延长了芝麻的生长周期,有利于提高产量。从产量上看,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下芝麻的平均亩产量能够达到100 - 120公斤,比传统模式提高了20% - 50%。

(2)不同地区应用效果对比

在不同的地区,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也都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在北方的河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寒冷,采用双层覆膜栽培模式后,芝麻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地的一位种植大户王大哥说:“以前种芝麻,总是担心天气不好影响收成,自从采用了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比以前高了不少,而且播种也不用再担惊受怕了。”在南方的一些丘陵地区,虽然气候相对湿润一些,但是早春也会有低温天气。采用这种栽培模式后,同样有效地解决了芝麻播种的问题,并且提高了芝麻的品质。

四、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推广与展望

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很多中老年种植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于这种新的栽培模式存在疑虑。双层覆膜栽培模式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包括地膜、农具等方面的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双层覆膜栽培模式的推广前景依然广阔。政府和农业部门可以加大对这种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种植户了解这种栽培模式的优势和操作要点。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

从长远来看,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不僅仅是一种应对早春低温干旱的有效措施,更是推动芝麻种植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这种栽培模式,例如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地膜材料,探索与精准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会在更多的芝麻种植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芝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种植户收获丰收的喜悦。

芝麻双层覆膜栽培模式就像是一把钥匙,为解决早春低温干旱下芝麻播种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不僅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更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种植户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成果。我们期待着这种栽培模式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芝麻这种传统的农作物在现代农业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