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角落:古代战争如此频繁,为什么“毒箭”的使用率却很低?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14 21:03:11

历史的角落:古代战争如此频繁,为什么“毒箭”的使用率却很低?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情,那就是“时空观”。

面对古代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站在古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按照古人的标准思考。

任何脱离历史实际的问题,都是错误的。

古代人行军打仗,考虑“毒箭”真的没什么必要。

古代科技落后,医学更是极度不发达。

在那个医疗卫生和医疗技术极度落后的封建时代,按照当时的情况,只要被弓箭射中,基本上救不回来。

当时可不像现在这样有“抗生素”,如果伤口比较深,是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的。

大面积感染之后,“毒血症”也会随之爆发,进而导致人体的死亡。

哪怕是蜀国的二把手关羽这样的“位高权重者”,也实在没有必要使用毒箭。

可能这与大家的“常识”有矛盾,但请大家相信:古代行军作战中所谓的“见血封喉”之类的“毒箭”,都是现代小说家的杜撰罢了。

古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费不起这么高的成本制造毒箭。

1.关云长刮骨疗毒

由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及目前各类三国IP的层出不穷,导致大家对关二爷的“刮骨疗毒”印象极为深刻。

要不然关二爷他老人家也不用费尽力气去找华佗,还要“刮骨疗毒”了。

按照之前“专家”的观点,关二爷他老人家中的应该是含有“乌头”毒素的箭矢。

这种毒素在我国的中药药典里很早就有记载,它的毒效非常缓慢,和狂犬病毒一类的感染毒素很相似,并不会马上就让人死亡。

而且由于三国时期,科学技术极度落后,所以毒素提取并不纯粹。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后来的“银针试毒”。

从这个角度来看,“毒箭”似乎有了一定的合理性。

但大家还要想清楚另一个问题,“乌头”其实是一种精神类毒素,用“刮骨疗毒”的方式治疗“乌头”,和用“刮骨疗毒”的方式治疗狂犬病差不多。

除了更加疼痛,根本不会有其他任何效果。

事实确实让人有点瞠目结舌,但这就是事实。

2.那如果“刮骨疗毒”真的不可信,那《三国演义》中有这个桥段也就罢了,为什么《三国志》中也会出现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有必要看清《三国志》中记载的内容。

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虽然与小说《三国演义》有着类似的桥段,但其实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常疼痛。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关二爷他老人确实是中箭了,但是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关二爷他老人家可没中“毒箭”。

正史中只是记载他老人家被“流矢”击中,贯穿了他的左臂,伤口虽然已经愈合了,但到了阴雨天还是会痛。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大家也一定明白了,这很明显就是伤口感染后的典型表现,从一开始就和“毒箭”没有一毛钱关系。

当然华佗对于当时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神医”,他所创造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阵容发聩的作用。

但对于当时的情况,无论是“刮骨疗毒”,还是伤口处喷洒高度白酒消毒,对于神经毒素来说,显然都没什么用。

而当时的神医华佗所使用的“神乎其技”的“神操作”,在现代的我们看来,不过是外科手术的消毒程序,而且还是最劣质、简单的那种。

3.如何才能“见血封喉”?

虽然用毒的可能性不大,但古代并非没有这种例子。

其中之一的就是雍正王朝时期。

雍正时期,清朝军队平定贵州时期,曾经小规模发现敌人使用“毒箭”。

但由于规模太小,加上证据较少,所以正史中并没有对此专门记载,信息量很少。

还有一个就是大英帝国时期了。

1895年,为了延续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辉煌,他们悍然进攻了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

当地人科技落后,人烟稀少甚至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面对来势汹汹的现代化军队,当地人只能使用芦苇制作的箭矢,然后涂上毒箭木的汁液,进行反击。

英国人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对当地人的这些做法自然是嗤之以鼻。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毒箭”真的做到了“见血封喉”,只要一点小伤口,否会让人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大英帝国正规部队由此乱作一团,大惊失色。

虽然后来重整旗鼓的大英帝国正规部队还是把这里洗劫一空,但当地土著顽强的反抗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地人究竟是用了什么“神兵利器”?

其实很简单,按照当地落后的社会科学状况,复杂的毒药他们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他们所制作的“见血封喉”的毒箭,只是涂抹了毒箭木的汁液罢了。

毒箭木,桑科植物,又被称为“剪刀树”、“加布”。

这种树的树皮很脆弱,破裂之后,内部含有剧毒的汁水就会流出来。

野兽或者人类如果一不小心把这些汁水滴入了眼睛,则会立刻失明。

如果沾到破裂的皮肤上,会让人的心跳停止。

正因为它的可怕,这种树木又被当地人称为“见血封喉树”。

这种树木虽然广泛存在于东南亚地区,但在我国也不是没有。

云南西双版纳也出现了这种树木,当地少数民族的猎人们还曾经也把汁液涂在箭矢上捕猎猛兽和仇人。

但由于分布太少,而且危险性太高,所以对它的使用记录也很少。

由于它的使用不便,加上成本也很昂贵,所以我国正史记载里,根本没有出现“毒箭”的情况。

毕竟想要制造毒死几万人的毒箭,成本实在太高了。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阅读:216
评论列表
  • 2023-04-15 20:38

    粘上屎尿射黄巾军有奇效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