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坚守与奋斗,父亲用实际行动为我们铸就未来

大威随谈 2023-10-04 12:44:00

父亲是1968年生人,上世纪90年代与母亲结合,随后便有了我。

从记事起父亲便一直在忙碌,只不过是在我小时候时距离我近,平时还能回来抱抱我,后来我长大上学了,距离我远,变成了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年轻时父亲从师傅手里学会了瓦工这门手艺,刚开始人家觉得他年纪小,个头不高还是个孩子,不忍心让他这么早就在工地上下苦力,不收他让他再等两年过来,但父亲一再坚持,愿意从最基础的小工做起,师傅无奈,就收了他做徒弟。于是父亲便从最基础的小工做起,递砖、和泥、卸车……父亲学东西很快,跟着别人在工地里不断学习,不到两年就已经做成师傅了,已经可以独自出来包揽活了,于是父亲便独自出来拉了家族里的几个兄弟,在乡下、县城到处包活干。他和母亲的缘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机缘巧合,当时姥爷家要盖新房,父亲包下了姥爷家盖新房的活,便结识了当时还在做姑娘的母亲,后来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出来包活干毕竟是要比给别人干挣的多,于是没几年,二十出头的年纪,父亲便靠着自己的积累在村里盖起了楼房,人人都夸父亲有出息,后来的我便出生了。

从我记事起,记忆中父亲便一直在县城干活,有时几天才回来一次,我和父亲的见面时间便少了。时隔二十多年,脑海中还清晰的记着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和母亲去县城买东西,然后顺便去父亲干活的地方看他,当时是夏季的中午,天气比较闷热,刚吃过午饭,正是休息的时间,还没走到跟前,隔着十几步远,我便看到了在马路的桥底下,父亲和另外两个工人躺在路边午睡,我喊了一声“爸爸”,父亲可能刚睡着,醒了个神,看见是我和母亲就开心的笑了,一把把我搂入怀里……虽然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的艰辛,对生活也没有过多的理解,但这一刻父亲为了生活所历经辛苦的情景,还是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父亲看到了很多人都外出到大城市去闯荡,他已经不满足在家乡当个泥瓦匠小打小闹了,也有了外出闯荡的想法。处于新老世纪交替的年代,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基建,大城市里工地遍地开花,父亲便随着姑姥来到了当时基建最火热的首都北京,工地里做基建会产生大量的废旧金属,父亲便和工地项目负责人联系,来收购工地产生的废旧金属然后再转手卖给货场赚取差价。后来我和母亲也一块来到了父亲身边,我便开始了在北京的三年小学生涯。世纪之初,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开工的工地就更多了,父亲他们的活也就更多了,收入高了,家里也就充实起来。当家乡里的同龄人大多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火车的样子的时候,我每年都已经坐过好几次火车往返于首都和家乡了,当每年过年回去和同龄人分享时,他们往往会投去羡慕的眼光。那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父亲每往货场交完一批货后,带着我和母亲以及身边的亲戚去吃北京地道的羊蝎子或者去一家大饭店饱餐一顿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农村出来的人,能够凭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已经可以每月频繁的出入北京上了档次的大饭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夏日吃过饭后的晚上,父亲会带着我去家附近的公园或者街上转转,这个时候父亲会给我买块雪糕消消暑,偶尔也会给我买两串地道的烤羊肉串来解解馋。因此至今我仍对儿时所尝过的羊肉串味道难以忘怀,感觉以后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羊肉串了。幼小的年纪吃着雪糕看着灯火辉煌的首都,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个时候我对父亲的感觉是满是崇拜,感觉父母撑起了家里的一切。

就这样,我跟随父亲在北京上完小学直到要升初中了需要回来上学,母亲仍然陪着父亲留在了北京,我便寄宿在姥姥家继续上学。我和父母的见面时间就只有在每年过年的时候了,直到我上完初中了,奥运会过后北京的基建大部分已经停止了,父亲的活少了很多,干父亲这行的人大部分也都撤回了老家,父亲便也跟着回来了。家里的房子多年不在家,已经老旧不适合居住了。为了家人的生活,随后,父亲便用这些年的积蓄加上借亲戚朋友的钱,在县城买下了一套商品房。2007年的时候,县城里的人还比较排斥从银行贷款,因此房款选择了自己全部凑齐,我们家便成了老家村里前几个在县城买房的人家,全家接着也搬到县城里来了。

那个时候的父亲再一次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刚从北京回来还没有一个挣钱的营生,家里买完房已经没有存款了,同时还欠着买房时借的亲戚朋友的钱,我和弟弟还在上学需要用钱。我上高中需要花的钱就更多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父亲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比以前严肃了很多,有时我半夜起来或者早上起的早时经常能看到父亲坐在阳台发呆。

在家待了两个月还没有找到活后,一个亲戚说在福建开摩的能赚到钱,于是父亲便准备去福建试试,去了后才知道在那开摩的生意并不好,那位亲戚之所以给父亲说能赚钱,是因为他自己在那干不下去了,想让父亲过去把他的摩托接手过来他好脱身。父亲知道原因后很生气,就回来了,折腾了一圈回来后,父亲变得更加憔悴和焦虑了。那时我已经上高中了,一个月回家一次,当我傍晚从学校放假回到家里时,在楼下碰到了父亲,父亲一脸憔悴,整个身体也变得弓了些,感觉父亲出了一趟门回来脸变得黝黑了很多,不知道是因为被晒的原因还是因为无心收拾,耳边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长起了白发,整个人也失去了以前的那种神采。看到了我回来,父亲嗓音沙哑着和我打了个招呼“你回来啦”,听着父亲沙哑的嗓音我顿时感觉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受到了他这段时间都经历什么。我开始有些心疼父亲了,他一个人身上背负了太多,已经压的他快喘不过气了。

随后父亲便听从了姥姥的建议去了广东佛山,因为大舅在佛山工作的缘故,姥姥和姥爷便也搬去了佛山定居。在大舅的安排下,父亲进了大舅参股的一个工厂做业务,工资虽然不高但总算安顿了下来。父亲一边供着我和弟弟上学,一边还着欠款,三年的时间就还完了家里的十几万欠款。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因为父亲在那稳定了,挣的多了,所以才把家里的欠账还的这么快,后来暑假有一次我去看望父亲,才知道他的情况。为了省房租,住在一栋要拆迁的大楼的顶层,广东的天气比较闷热,夏天更甚,白天经过太阳的炙烤,晚上家里就像一个蒸笼,根本就没法睡人,父亲每晚便睡在了简陋的阳台上,白天阳台当做厨房,夜晚收拾一下铺个凉席睡在上面。夜晚和父亲聊天时他才无意间说起他平时的生活状态,平时自己吃饭都不舍得买肉,直到实在馋不住的时候才舍得买回肉,他说那时候他感觉市场上买回来的肉吃起来竟然也感觉这么香(因为平时都是在家吃村里老家自己家的土猪肉,市场上买的猪肉大多人觉得不好吃),原来父亲之所以能还完欠款,都是苦了自己一点一点省出来的呀!

终于把家里的欠债还完之后,工厂的经营已经不好了,老板决定把工厂卖掉,于是父亲再次回到了家乡。这时我已经在上大二了,父亲回来后便重新操起了老本行去给人盖房子,收入虽然不高但也够家庭的日常开销,再加上我寒暑假都出去打工,基本上不用家里出生活费,所以家里也能维持住我和弟弟上学的费用。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在郑州工作,这个时候总是长远规划的父亲再一次表现出了他的睿智,催促我把工作安顿下来后赶快去看看房子,先买个房,而我当时感觉刚毕业买房压力太大,先不说首付款怎么凑,刚毕业每个月要还四千多的月供都感觉压力山大,父亲的建议被我否决了。之后的一年父亲又多次催我买房,说首付款再难他去凑,我只要把每个月的月供还了就行了,父亲说的多了我就开始不耐烦了,依然被我否决了,父亲看说不动我,后来就不再提了。

随着新旧观念的冲突,我和父亲能说的话越来越少,往往说不了几句便有了争吵,结局不欢而散,两人之间的谈话次数也越来越少,即使偶尔回去在家,也很少主动去和他交流,他在客厅,我在卧室。渐渐的感觉到了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谁也说服不了谁,索性就都不再说了。

终于在毕业的第四年,我准备在郑州买房了,经过2016、2017年的全国楼市普涨,多少人的全款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变成了只能付个首付。当我告诉父亲要买房的消息时,父亲没多说什么,只问了下还差多少钱,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东拼西凑就给我把钱打了过来。四十万的首付父亲拿了大部分,这一刻我重新感觉到了父亲的伟大,原来一直是因为我背后有父亲的存在所以我才会感觉到这么踏实。在这时的月供已经变成了五千多,算了一下晚了三年买房,一套房子我们将近多出了五十多万。后来每每父亲想到此便不停的叹气,我也在心里感到自责,不该自己生活的这么任性,只想着自己身上的压力,没有听取父亲的建议早点下手去买一套房子。现在想想父亲很多时候是对的,只是作为子女没经历他的年纪所经历的一些苦,所以并不能感同身受他的想法,习惯性的觉得他想的太多,很多想法已经落伍了,但是后来自己走了一遍才发现,往往他是对的,这也是两代人容易产生代沟的原因吧。作为父亲,他很少直接的去表达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不能说服孩子去听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当孩子需要时他仍会选择竭尽所能的帮助孩子,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父亲的一个共同特点吧,平凡而又伟大。

现在父亲又回到了和2007年在县城买房后相似的处境,没有稳定的收入,同时背负着巨额的债务,不同的是父亲的年纪更大了,背负的债务更多了,好在现在有我可以和父亲一起去分担了。

父亲本可以活的安逸一点,但却为了家庭选择负重前行。他本可以选择像其他家长一样放手让孩子自己在城市闯荡,如果扎不下根便再回到县城。但年过半百,已不再年轻的父亲仍然选择了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毅然决定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就是为了再送一程让我能够走的更远一些。

有人说与父母的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从年少时对父亲的满目崇拜到工作后面临与父亲之间观念的冲突,再到一路走来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许是大多数人与父母的一个相处状态。

岁月静好,时光荏苒也正是它残忍的地方,不知不觉父母已经逐渐老去。

为父不易,操劳半生!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