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悲哉执手泣,论著谨毋忘。岂识迁它日,能田石室藏。”——《司马迁》
从古至今,能够被后人无数人所谨记的人寥寥无几,提起名字,让所有人敬佩,却没有诟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些人当中,司马迁算是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位了。
如果没有他的《史记》,中国的历史说不定会有一片空白,如果不是他的坚韧不屈、忍辱负重,或许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黄帝时期直至汉朝期间,中华大地的诸多故事与景象。如果不是司马迁,或许历史上许多功勋卓著的人,都将随着时间一起逝去,许多典故也更不会流传之间。
司马迁的毅力、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人们所赞佩,不过他除了这些之外,他的识人之术也非常的了得。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但是的丞相为妻。而她们的后代竟然除了3位皇帝,以及100多位宰相,可以称得上是大富大贵的氏族了。
忍辱负重,苟且却不是为了偷生
司马迁乃是官宦之后,他的父亲乃是太史令司马谈。早年间,由于祖父用大米换取了爵位,这才使得司马迁一家不用受到徭役之苦,而可以专心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年幼时的司马迁便聪慧异常,在父亲的指导下,对《国语》、《左转》等名著都有所研读,稍微长大一点,便开始四处游历,搜索天下旧闻、古事。游历过后,便在父亲的指引下入朝为官。
在司马谈临终前,曾嘱咐司马迁,未能完成对历史的记述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希望司马迁能够子承父业,将他没完成的心愿完成。对于历史事例的记载,本就是司马迁的爱好之一,再加上父亲的嘱托,让他更加坚定的要完成这一使命,这也是后来能有《史记》这部震古烁今的经典的原因之一。
在司马谈故去之后,司马迁更加卖力地去搜寻历史事迹,并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不参加任何个人色彩的,照实记录。随着他不断地努力,他的官职也一升再升,最终成为太史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司马迁在看待、记录任何事物的时候,都不应该带有个人色彩。
但是司马迁生性耿直,遇见不平之事,常常会十分懊恼,但是由于身份所限,他又不能过多言语。可是当时由于李陵投降匈奴,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罪人”,明眼人都知道其中是非曲直,但是汉武帝却对此十分恼怒。
司马迁面对汉武帝对于李陵的不公,他实在没有安奈中心中的愤恨,忍不住为了李陵说了几句好话,汉武帝听完后十分愤怒,欲将其杀之而后快。可是碍于司马迁的职务,皇帝杀史官,这在何时都会遭到世人的诟病。为了能够不背负骂名,汉武帝给了司马迁两个选择,要么保住性命,辞官不做。要么就受阉割执行,继续做他的史官。
作为一名有着傲骨风气的文人,阉割执行对于司马迁来说那是奇耻大辱,甚至都不如杀了他来的痛快。可是为了父亲的嘱托,为了能够将《史记》完善,他还是忍辱选择了活了下来,继续完成这两代人的事业。
司马迁的忍辱不是为了偷生,而是为了完成更伟大的任务,这也是他让后人铭记的原因。
选婿眼光独到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不仅在记录历史的方面,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在挑选女婿方面,也有十分独到的眼光。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司马迁对于女儿的教育尤为特殊,他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让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里学习女德,而是教自己的女儿读书写字,在司马迁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对于历史事迹耳熟能详,对待社会、政治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司马迁为自己挑选的女婿名为杨敞,是开国功臣弘农杨家、杨喜的孙子,由于杨喜的存在,杨家世代衣食无忧、而杨敞在父辈们的教育下,他深谙为官之道,明白伴君如伴虎、官场多险恶的真理。
因此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谦虚谨慎的性格,从来不彰显自己的功绩,更是没有他人的年少轻狂。也正因如此,他被大权在握的霍光选中,成了他的军师。
霍氏一族深厚汉武帝的青睐与信任,在汉武帝临终前,还任命霍光辅佐新帝。随着霍光的权势滔天,杨敞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最后还当上了丞相。
能够与杨敞结为夫妻,也不算辱没了司马迁家一家的声誉。不过仅是如此,那么司马迁的眼光,也并不值得拿来夸赞,最重要的是弘农杨氏日后的成就。
三位皇帝,百位宰相,弘农杨氏世代荣华
后来由于新帝刘贺无才无德,霍光等人便于将其罢免,但是仅凭他们还不足以服众,因此想要拉杨敞加入。杨敞本就为人谨慎,面对如此“大逆”之事,犹豫不决。幸好有司马迁的女儿在旁一一分析,最后为了天下大义、百姓疾苦,杨敞终于决定,加入罢免刘贺的行列。
汉宣帝登基之后,面对带领群臣罢免刘贺的杨敞自然是十分感激,因此弘农杨氏在唐朝的声望,又更进了一步。不过当朝丞相,并不是弘农杨氏的顶峰。
随着弘农杨氏的发展,其中族人也是能人辈出,隋朝三帝皆为弘农杨氏后人,而且纵使隋朝被灭后,李唐王朝也与弘农杨氏世代交好,甚至李渊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弘农杨氏一族,而在之后,弘农杨氏更是除了白余位宰相,女帝武则天的母亲,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也都是弘农杨氏血脉。弘农杨氏可谓是富贵了百年之久。
总结
三位皇帝、百余位宰相,其他大小官吏更是不计其数,纵观史上无数世家豪门,能有弘农杨氏左右者,屈指可数。可以说司马迁的眼光,不只是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归宿,更是影响后世百余年。
如果他知道这些的话,或许也会为自己感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