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修行的?九大国教道术,带你“结发授长生”!

晓梦阁Ⅱ 2017-05-19 23:51:50
.isc11 {font-size: 16px;}.isc12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center;}.isc13 {text-align: center;}

【原创声明】:晓梦阁只做原创内容,晓梦阁出文必属精品,禁止盗用违者必究。

 文/晓梦阁主

 

我们知道道教里有很多修行的法门,很多都可以强身健体,养生驻颜。其中最普遍的当属国教的九大道术,来我们一起了解下,古人是如何修行的? 

守一

指集中意念、想象而守持身中精、气、神、魂,使之不向外散而长驻体内的内修方法。

在《南华经》中就说“抱神以静,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太平经》把“守一”称为“古今要道”,行之可“长存而不老。”上清派又将守一演化为“存神”,存思身内外诸神,才能使百神守身,长存不死。守一为道教早期的修行道术,隋唐之后逐渐与行气、导引等融合,演变成内丹术。

守一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在于气液,炼气液以化龙虎,合龙虎以成变化,使九还七返,混一归真,可得长生之根。守玄一与真一同功,并且可得分形之道。因此,道教认为守一之法,得天地开辟之要谛,可追求自身的长生。

 

握固

指养生修炼中导引按摩的一种道术。

《道德经》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这个修行的法门其实,我们大家都可以做的。《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记载:“正偃卧瞑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吐气出之。”

握固之法,即将大拇指弯曲于四小指之下。 

胎息

道教中非常高深的修行术。

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鼻中引气而闭之,叫服气;气达到一定程度,像胎儿在腹中无呼吸,叫胎息。胎息配套练习的叫胎食,就是习漱舌下津液而咽下去。这种修行很管用,不过需要名师指导,一般密不外传。

 

吐纳

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养生法门,指呼出肺中的浊气,吸入清新空气。

《庄子》中写道:“吐纳故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道教通过吐纳,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可达长生。相传仙人,吐纳六炁,口中甘香。同样这种吐纳之术,我们现代人也可以练习,个人觉得比跑步更好。 

导引

导引术,其实是中国古代强身去病的养生术。后为道教和中医采用。

《庄子》中说:“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彭祖就是一个善于导引的人,所以活了很久。那什么叫导引呢?在《抱朴子》中记载:“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徐步,或吟或息,皆为导引也。”简单来说就是伸缩手足,活动筋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绘制了44种导引姿势图,有兴趣的可以查看。

 

内视

就是内观,道教修行内丹的功法之一。有点玄乎,阁主不太理解。

不过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记载:“常当习黄帝内视之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磐,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要求内视的时候要摒除外缘,不得浮思外念,一旦有邪念,练功就失效了。

辟谷

这个我们也熟悉,指不食五谷的修炼方法。又称断谷、休粮。

历史张良就是一个辟谷高手,因为年少的时候体弱多病,后遇到高人指点进行辟谷。《史记》中明确记录了“留侯性多病,导引不食谷”。同样,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有《去谷食气》篇。现代养生中也常常运用到了辟谷!这些都是真的!

 

房中

就是我们常说的房中术,指男女交合,节欲、养生、保气之术。

此术起源于战国,在汉马王堆里出土的帛书中,医学著作15种,属于房中术的医学就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

详细请看阁主写的《在历史上道教有九种修行延寿的法门, 却为何将房中术纳入其中?》这里不再赘述。 

服饵

服饵,就是指服食草木、丹药的养生术。简单理解,就是进补。

道教修炼的方法,总体分为内修和外养,上述的几种都是内修,服饵就是属于外养。这种养生术起源战国的方士,战国的齐威王、燕昭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先后派人去海上仙山搜求不死药,其实那时候的丹药多含有重金属,到后来逐渐将灵芝、何首乌等菌类草木研制成药,服之养生。

当然晋朝的时候还有一些士大夫没事喜欢吃吃五石散什么的,产生幻觉就觉得自己要成仙的特爽,比如我们知道嵇康就是的,喜欢吃。

好了,这些修行养生的法门,有的是有科学依据是可取的,我们要加以利用,有些太玄乎了,在没搞明白之前最好不要乱试。

1 阅读:8
晓梦阁Ⅱ

晓梦阁Ⅱ

听晓梦阁主说说奇玄志怪之事,谈谈古今神魔精道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