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的逻辑角度来看一下固态电池,很多文章在说日系企业,尤其是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上优势明显,丰田超1300件世界第一,松下第二,出光兴产(日本)、三星电子(韩国)、村田制作所(日本)、LG化学(韩国)占据3~6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f5cc3380917e1d031b7611e5888a70.png)
2028年上市的某固态电池
需要强调的是,日本不光在固态电池投入早、专利多,在几乎还没有纯电动车的时候,他们在锂电池、氢燃料上也是最多的,现在它们这2方面发展的怎么样?有目共睹。
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大的方向,夸张点说是唯一方向,是所有企业努力的目标,没什么问题。体积密度、重量能量密度、充电速度都有明显优势,是最优方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dd3c93cd2cb3a01be7bf969454e17d.jpg)
08年左右,花大力气吹固态电池,还是能吸引到很多人的,但是在现在的时间节点,在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50%,单月销量接近90万辆的市场格局下,固态电池除了技术上、专利上的格局,很重要,不再那么重要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240403c623eac3cd6130b0b0ae4342.jpg)
从不远的历史来说,锂离子电池当年成本同样巨高,美、日、韩同样手握不少专利,甚至还打起了国际专利官司,结局呢?松下、三星、LG在电池上的份额、格局下降了多少?没有特斯拉松下还能赚到多少钱?这还是特斯拉4680研发不顺利的前提下。
从一个实验室技术走到市场上,中间需要超大量的成本,这个成本支付在中国市场,已经熬过去了。比亚迪、宁德时代就是这么腾飞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eded9010e8c3202cbda5c87b3357a0.png)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以来一直价格下跌。原因有很多,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市场量足够大、竞争足够充分。
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市场上多了多少80度、100度的新车型,价格增加了还是降低了?锂离子电池还能降低多少?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降低空间?都是值得讨论的。在这个问题没讨论清楚前,没办法讨论固态电池成本上有多大优势。
高铁盛行,还是很多人坐绿皮车,有时候成本对很多市场来说是唯一选择。
所以,技术先进、实验室算出来的成本低、参数高,只能是在实验室,想要走出来问题多的很。真要推广固态电池,那个“巨量成本”谁支付呢?谁支付的起呢?
日本???开玩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aa95e0dfbde1f89870c03d7f2a0ef6.png)
除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欧洲,4月份欧盟电动车型上牌10.8万辆(多数是带电量不大的车型),跟中国差了多少?
即便是未来给固态电池一个利用销量平摊成本的平台,全世界市场里只有中国OK,发达国家里欧洲体量算大的了,跟我们也没办法比。
这是一个基本逻辑。
假如、假如、假如,固态电池技术上日本完虐中国。谁说就一定非他不可?
美国人怎么给中国电动车加的税?
中国当年财政补贴,又是怎么要求电池必须要国产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43945c2bb588c4cb063911beaf6b7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c0fa282301099bb3a7a8bd512c3e0a.jpg)
日本企业打死也不会想到,他们锂电池那么好,丰田bZ3会用比亚迪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