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它们的分界点在哪儿,学术界有六种说法
1)前476年/前475年:
这种说法来源于《史记*六国年表序》“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这种分法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第一年,该说法为史学界广泛使用,现代史学家郭沫若也采用这种分法。这种分法的优点是:以天下共主周天子为分期依据,具有权威性。缺点是:春秋以五霸为特征,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勾践统治时期分成两部分,吴国未灭,勾践霸业的巅峰反而算到战国去了。
2)前473年:
这是勾践灭吴的时间,越王勾践成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为40年代童叔业《春秋史》采用。优点:春秋以争霸为主,大国之间不灭国不绝祀;而勾践灭了大国吴国,符合战国特征。缺点:同上,把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勾践的霸业巅峰纳入战国。
3)前481年:
《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这种说法为吕思勉《先秦史》、钱穆《国史大纲》采用。优点:春秋这一称谓来源于鲁史《春秋》,战国这一称谓来自于《战国策》,所以以《春秋》绝笔之年合情合理。缺点:与上述相同,把勾践的霸业巅峰划到战国去了。
4)前468年:
周定贞王元年,《左传春秋》绝笔之年。优点:以共主周天子为分期依据,春秋这一称谓来源于鲁史《春秋》,以《左传春秋》绝笔之年同样合理。勾践霸业巅峰也归入了春秋时期。缺点:其时智伯在晋国实力达到巅峰,战国七雄之三韩魏赵仍饱受其压迫。
5)前403年:
周王承认韩魏赵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之始。
优点:以战国七雄成立为标志,把勾践、智伯等强权势力全归入春秋。缺点:韩魏赵三强早已形成,田氏也基本取得齐国政权,就差周王承认而已。以周天子形式上的追加承认来区分没有意义。
6)前453年:
三家分知氏。这种说法20世纪七十年代由金景芳《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中采用。此时越国霸业已经衰落,智伯已灭,把勾践和智伯全部归入了春秋时期,同时战国七雄均已现雏形,是一种挺不错的分法。
参考:《中国断代史春秋史》及《中国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