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国为什么没有称霸的资本?

范西迪体育 2024-11-07 02:38:19

战国七雄中,齐魏楚秦赵都强大过,即使燕国也有短暂辉煌过;但韩国却是七雄中比较弱小的一个,几乎没有强大过。

这是为什么呢?

一、地理因素,韩国割据的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地盘,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面临魏秦齐楚强国包夹。郑国在春秋时期饱受晋、楚强国蹂躏。战国时期的韩国面临同样的命运。

这也不能怪韩国统治者,因为三家分晋时,魏国与赵国强于韩国太多,韩国能分到郑国的地盘已经不错了(魏国也是作死的代表,魏文侯和武侯定都于安邑还可以防守,而魏惠王直接迁入了大梁陷入四战之地的泥淖)

二、魏国衰落让韩国处境更危险。

韩国在地理条件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要生存还得倚仗魏国;新郑濒临大梁,也需有大梁防护。毕竟三晋兄弟有历史渊源,所以魏文侯时期,三晋一起伐齐、伐秦、伐楚,不亦乐乎?

等到魏武侯魏惠王时韩魏出现裂痕。韩昭侯时期以申不害变法,国力稍强,欲疲弊魏国,以免魏国强盛把自己吞并了,马陵之战之初便是韩魏开战。不过总体上韩国还是追随魏国。

这是韩国的悲剧,如果魏国强盛,则时时刻刻威胁韩国,但你好歹可以追随魏国一家生存;而魏国衰落后韩魏成鱼肉时,韩国的处境更惨,齐、秦、楚交替攻伐,这才是踩着鸡蛋跳舞。

三、申不害变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韩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靠的是韩灭郑国和申不害变法。

但申不害变法非常不彻底,并未触及韩国的根本制度。

战国中期法家三人,商鞅、慎到、申不害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申不害重视帝王权术,不擅长法治,导致韩国法治混乱;战国初期韩国学习魏国变法,还未停息,申不害又变法,于是旧法新法交叠,法治更为混乱。韩国完全靠着韩昭侯个人权术和政治素质来发展,而韩昭侯死后就后继无人了。

这个韩非子严厉批判过申不害,堪称犀利。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讬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

四、韩国政治黑暗,宫迁内争不息。

韩国建国之初,便有严遂(严仲子)和侠累之争,又有聂政刺侠累,韩山坚刺韩哀侯等;此后又有公子咎、公子虮虱争王位,公仲侈和公叔之争等;韩国无休无止的内耗让韩国难以强盛。

五、韩国人才凋零,申不害后继无人。

申不害之后,韩国唯一堪称伟大政治家的是韩非子。但此时的韩国已病入膏肓,韩非子也救不了了,即便如此韩非子在韩国亦饱受排斥倾轧。

而在申不害与韩非子之间,韩国有过顶级纵横家犀首公孙衍,却只是匆匆过客;居高位的就二流纵横家公仲侈、公叔,二流名将暴鸢等,能力不足道哉!(张良的爷爷张开地、爸爸张平虽称五世相韩,却也没什么成就)

三晋本为战国人才聚集之地,齐楚秦燕等国、四大公子等贵族都非常重视吸收三晋人才,而韩国却毫不珍惜,统治者得过且过,作为最先灭国的再正常不过了。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画像(摘自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韩非子》)

0 阅读:36

范西迪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