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是继匈奴之后第二个崛起在北方的游牧民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96ce96421d916ba8ae00af8fc7d6b85.jpg)
鲜卑.
通俗来说,鲜卑是匈奴的奴隶,匈奴弱了之后,鲜卑便是这里的主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外患。但不同于匈奴的是,与鲜卑同时形成外患的还有其他其他少数民族,即历史上的五胡之乱。
而且,鲜卑是个大族,种族部落较匈奴更多。所以,扰乱中原虽然在匈奴之后,却较匈奴、氐、羌为长。
鲜卑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1b56ed63d460296d96159548b9518bf.jpg)
鲜卑山.
鲜卑最初是作为匈奴人的奴隶,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汉朝边境。
匈奴分裂后,鲜卑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
公元87年,鲜卑从东边攻打北匈奴,杀死了优留单于。
公元91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逃亡康居国,鲜卑人趁机占据了蒙古高原。
鲜卑出了两个著名的酋长,即檀石槐和轲比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03f763f8e9686fb7232d62dc92887ee.jpg)
檀石槐.
2世纪中叶,即东汉时期中后期,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鲜卑各部又独自发展。
3世纪前叶,三国时期,轲比能再次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他死后,鲜卑各部再次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也是时和时战。
鲜卑种族部落较多,分布极广,东边从辽东起,西边到并凉塞外为止,没有一处不是鲜卑。
慕容鲜卑最先崛起的是慕容鲜卑。
《晋书·慕容廆载记》中记载慕容氏是东胡之后,分保鲜卑山的。
“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祖木延,左贤王。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迁邑于辽东北。”
莫护,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慕容,这就有了高大贵气的意味了。
到慕容廆时,迁徙到徒河的青山,又迁徙到大棘城,并有辽东,慕容廆依然受着晋朝的官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f2a61f6810af1f706496ad79b67d888.jpg)
慕容廆.
慕容廆死后,慕容皝成了部落首领,公元337年,自称燕王,迁都到龙城。
这时,在辽西的鲜卑还有宇文氏和段氏,慕容皝灭宇文氏。
348年,慕容皝死后,慕容俊即位,慕容俊灭段氏。
前燕的疆域和后赵、冉魏接壤,后赵灭亡时,慕容俊趁机侵占中原,350年攻下蓟城,取幽州和冀州。352年,慕容俊打败冉魏,冉魏灭亡,慕容俊得到了冉魏手中的传国玉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c4d64298de810d5e06119a0f9e3475f.jpg)
公元352年,慕容俊正式称帝,迁都邺城,就是历史上的前燕。
拓跋鲜卑鲜卑的另一支拓跋氏,则建立了代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cbb36f12b1d3332a26871b63b9b0270.jpg)
代国.
拓跋氏出自哪里?《北史》中记载: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记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拓跋氏的传说,大概起于成皇帝时。《北史》叙述拓跋氏的世系:五传而至宣帝推演,宣帝以后,又七传而至献帝邻。
“宣帝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献皇帝邻立。时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献帝年老,乃以位授予圣武皇帝(名诘汾),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似马,其声类牛,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
拓跋氏最初居住的地方位于冻土带,就是如今的西伯利亚北纬六十五度以北,因不堪生活的困难而南徙,又陷入了旷野带中,后来越过山脉,到了如今的外蒙古,就是所谓的匈奴故地了。
诘汾的儿子是神元帝力微,居于定襄的盛乐,四传至禄官,禄官是力微的儿子。拓跋部分为三部:禄官居上谷之北;禄官的兄子猗迤居参合陂;猗卢居盛乐。
公元308年,禄官死后,猗卢将三部合一。
315年,拓跋猗卢被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健即代王位,正式建立代国。
370年,苻坚灭前燕慕容氏。
376年,苻坚再灭拓跋氏代国。
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失败后,前燕皇帝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垂反叛前秦,于384年复国,建立了后燕。
386年,代王拓跋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珪复国,建立了代国,后来改称魏国,即历史上的北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a315c6cae8fdf0525a8ff5f8977d155.jpg)
398年,后燕分裂为南燕,被一分为二,后燕迁都到龙城。
307年,后燕被北燕取代。
43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燕。
宇文鲜卑除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几个燕国,拓跋鲜卑建立的代国和北魏之外,还有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和陇西鲜卑族建立的西秦以及宇文氏建立的北周。
其中,关于宇文氏的出身,《北史·周本纪》中记载:
“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莬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及其裔孙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黄帝玺,其俗谓天子曰宇文,故国号宇文,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为魏舅甥之国。自莫那九世至侯归豆,为慕容皝所灭。”
在《北史》第九十八卷《宇文莫槐列传》中说:“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
意思是宇文鲜卑和南匈奴有婚姻关系,宇文鲜卑是匈奴人鲜卑化的。
总的来说,鲜卑分为三大部:东部、中部和西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50bc73c97a8ce47c8635d82092c6393.jpg)
东部鲜卑,主要是段氏、慕容、宇文。以慕容一族最大,灭了段氏和宇文氏,宇文氏是诸多鲜卑中最后一个登场的,建立了北周。
中部鲜卑,主要是拓跋、秃发。
西部鲜卑,主要有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以及吐谷浑,但吐谷浑是慕容鲜卑分裂出去的,属于慕容鲜卑一族。
还有一支鲜卑比较独特,就是铁弗氏。
《北史》中说“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号为姓。”
铁弗氏和拓跋氏是世仇,铁弗氏的首领叫刘虎,和刘琨相攻,刘琨和拓跋氏合力打败了铁弗氏。
刘虎的孙子刘卫辰,在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一分为二,分属给刘卫辰和刘库仁,刘库仁是鲜卑独孤部。
拓跋珪在后燕慕容垂的支持下打败了刘卫辰和刘库仁,恢复了代国拓跋氏的领土,定都在平城。
刘卫辰的儿子赫连勃勃在公元407年背叛后秦,自立为夏王,建立了夏国,都城在统万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4c548c275f3568d6b3bc00aa8be3aeb.jpg)
赫连勃勃的夏国.
所以,铁弗氏既可以算作是最后一个匈奴政权,又可以看作是鲜卑族。
总结鲜卑诸族中,最早崛起的是慕容氏,最成功的是拓跋氏,最后崛起的则是宇文氏。宇文氏又和汉化后的拓跋氏、独孤氏,以及关陇军阀联姻,共同缔造了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是隋唐建立的基础。
最后灭亡的则是慕容一族的吐谷浑,直到唐朝时候才被吐蕃吞并。
最终,鲜卑诸族融入了汉族或其他民族中,关外的鲜卑拓跋部有一支后来定名为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