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跟随刘登云副师长,去甘肃武都抢险

拂晓哨位 2023-05-12 16:20:01

武 都 抢 险

文:刘玉明

图:尹承严、吴国荣、谢民安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军人,战时为国打仗,平时为民救灾。

1984年夏天,63师工兵营接到命令,跟随刘登云副师长紧急赶往甘肃武都县抢险救灾 。一起参加救灾的还有188团和兰州军区的一个自卸汽车连。

武都县(现为陇南市武都区)在甘肃省东南部,自古以来一直是陇南重镇,号称"巴蜀咽喉,秦陇锁钥"。武都地处秦巴山地结合部,四面环山,白龙江从城中穿过。白龙江是嘉陵江支流,穿行于山川峡谷之间,落差很大,挟带大量泥沙奔流而下,到了武都境内河床渐渐平坦,流速变慢,沙石慢慢沉积下来,逐年抬高河床。

为防决堤,只好年年加高江堤,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河堤已经比县城地面高七八米,确确实实变成一条天上之河。今年又预测可能有大洪水,巨大危险严重威胁武都几十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应甘肃省政府请求,兰州军区急令我部赶往救援。

我部驻地甘肃平凉距武都近千里,由平凉翻越六盘山经隆德到天水,再由天水经成县才能到武都,沿途多是山区,道路状况不是太好。部队全是摩托化行军,携带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施工装备。为确保车辆装备安全,行军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0一40公里,昼行夜宿,第三天中午抵达距离武都县城还有15公里的龙凤乡。

听说地区和武都县政府及全城人民群众正准备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前来抢险救灾的人民子弟兵。车队停车休整,清洗车辆,整理着装,要以威武雄壮整洁的人民解放军形象参加隆重的入城式。

武都地处陇南山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号称‘陇上江南’。自秦以来,山外每遇战乱或灾荒,各地逃难的群众纷纷避难到此,在白龙江畔定居下来,开荒种田,繁衍生息。至今已形成汉,回,藏,蒙等10个少数民族聚住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生活富足,唯一担心的就是这高悬头上的白龙江,它就像一把高悬在武都人民头上的一把利剑,使人惶惶不可终日。

武都四周山高林密,家家院子里都放着几根粗大原木,那不是为了做家具,而是随时准备一旦江堤决口,家人分别抱木逃命。现在人民解放军前来抗洪抢险,人民群众如遇救星一般,倾城出动,箪食壶浆,欢迎解放军进城。

离城还有十里之遥,全体官兵下车步行,列队进城。地市领导和人民群众代表早早赶来迎接,嘘寒问暖,引导入城。远远看见城门口用鲜花和横幅搭起迎宾彩门。部队以连为单位一队一队整齐入城,顿时全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高音喇叭里欢迎解放军的口号声震耳欲聋。进得城来,全城百姓人山人海,举着红旗和鲜花,夹道欢迎,连绵十里,挤的水泄不通。有的群众挎着一篮篮煮熟的鸡蛋,水果,食品直往干部战士们口袋里塞。

据说当天全城群众是倾城而出,几十万人挤满解放军要经过的所有街道,家家都是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欢迎解放军。干部战士们哪里经过这种场面!只是在纪录片电影"西哈努克亲王访华"里见过如此盛大的欢迎情景!全体官兵深受感动,人民群众如此热情,更感到作为人民解放军一员的光荣和重大责任。

1984年武都抢险,师团营一线指挥员 在白龙江大堤上合影

全城各机关单位,工商企业和人民群众,都腾出最好的房子接待解放军。很多青年家庭都是把自已的新房腾出来接待解放军的,谁家有解放军来住都感到光彩和荣幸。

工兵营营部驻地是邮政局机关院内,设施齐全的炊事班厨房里,半片猪肉躺在案板上,米,面,白糖,蔬菜,油盐酱醋,一概齐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都充满人民群众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感情。

干部战士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只能用不惜一切,尽心尽力,奋力拼搏,战胜白龙江水患,还武都人民安居乐业来报答人民群众的这份厚意深情。 为抢在秋季洪水之前治理好白龙江水患,第二天,全体官兵驾驶机械装备人强马壮声势浩大开上了白龙江大堤。两岸群众欢声雷动,人民看到了希望!

自古以来,治水就两个办法:堵与疏。但大多用堵,造成江河堤坝越来越高,水患越来越严重。我们采取堵疏结合,双管齐下。推士机、装载机、挖掘机在江中下挖河床,降低水位;把沙石用自卸车运上大坝,堆平压实,加固大坝。机械不够,干部战士们就人拉肩扛,江中岸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为加快施工进度,指挥部决定机械连一班驻在大坝上,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延长作业时间,争分夺秒,与洪水抢时间。

武都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四周高山环抱,夏天的烈阳直晒下来,十分灼热。河滩坝上,无一点遮阳,明晃晃的鹅卵石反射着当午的阳光,照射在官兵们的身上,脸上。每天战士们的军装都是湿的,晒干了泛出一层白碱。脸上臂上,凡裸露的地方都晒的由白变红,由红变褐,由褐变黑。

特别是机械连一班长谢民安,特别能吃苦,带着全班战士吃住在大坝上,装载机、挖掘机在河滩挖沙、装车,推士机在坝上平土压实,整天突突突地坝上坝下往返不停。别人下工了他们还要加班,下雨了别人可以暂时休息他们继续干个不停,是整个工地有名的"老黄牛“。荣立了二等功。

汽车连的自卸车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河滩道路泥泞,上坝坡道陡峭,汽车发动机喘着粗气,来往奔波,没有多久,轮胎磨损,黑色机油多处渗出。累,是真累,苦,是真苦。但看到河床一点点疏通,大坝一天天增高,官兵个个士气高昂,满怀战胜洪灾的必胜信心。

人民子弟兵的辛苦武都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地区行署和县政府为干部战士送来毛巾,草帽,各种防暑用品。每天,各机关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自发的来工地慰问的队伍络绎不绝,送来西瓜,绿豆汤和糖水饮料等。这给每个参战的干部战士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武都四面青山环抱,古木参天,盆地内土地平坦肥沃,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沛。人民生活富足,民风淳朴祥和,待人真诚,热情好客,与世无争。城内楼虽不高却古朴典雅,路虽不宽但整洁通达。全城治安良好,秩序井然,可以说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地,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城南是大片的稻田,绿油油连绵不断。田畔是潺潺溪水,鱼虾游其间。午饭后,炊事班长王新才戴上草帽提只水桶,到稻田边一转,竟捉回半桶肥肥的黄鳝,晚饭加了一盘猪肉烧鳝片,香气扑鼻。他经常在河里捉些鱼啊虾啊改善伙食,是个有心的好班长。

山区太阳落山的早,很快就满城灯火了。武都人热情好客,晚上每每呼朋唤友欢聚饮酒。此地喝酒风俗与外地不同:请客先上饭菜,吃饱之后饭菜撤去,拿上酒来。武都人大多酒量很大,每逢喝酒白酒一人一瓶,只算起步,喝完再加。这样喝酒比空腹喝酒好,吃饱了不伤胃。

晚上家里有朋友串门,一般人家是泡壶好茶,这里不,一人一瓶酒,对饮闲聊,喝到兴起,划起拳来。所以武都城的夜晚,吆五喝六的划拳声此起被伏,在没有电视的年代,也是古城的一道风景。

该来的总会来的。夏秋之交,一场百年一遇的暴雨洪灾突袭陇南地区。连日乌云密布,暴雨倾盆,洪水淹没农田,冲坏道路,天水到陇南几成泽国。白龙江一路收拢秦巴山区大小支流河汊的洪水,挟带大量卵石泥沙,奔腾咆哮,气势汹汹从西部山区依仗巨大落差直奔武都城而来。

武都防汛指挥部组织强壮民工和施工部队共同上坝昼夜巡防,严阵以待。只见滚滚洪流由西面入城,由西向东在城里绕了一个弯,转头向南,奔流而去,巍峨的大坝固若金汤,牢牢地锁住了这条蛟龙。我们对亲手构筑的这条大坝是充满信心的!它不仅是用我们的心血汗水和热情构筑而成,而且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科学态度。

大坝每前进一米,每升高一寸,都反复进行质量检验。除地方工程技术部门专业检测外,部队每天每段都进行质量自检,稍有疑问挖开重填,确保万无一失。这次洪灾的到来,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我们向武都人民交了一份百分之百合格的答卷。

洪水退去,险情解除,人民群众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武都古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们完成了抗洪抢险的任务,也接到了撤离的命令。

听说抢险救灾部队要走,武都城又沸腾了!几个月的朝夕相处,人民群众和部队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家里和机关单位有驻军的群众,几个月来已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要离别,实难舍。部队离开武都那天,全城男女老少,挤满道路两旁,倾城相送。多少群众泪流满面,拉住干部战士的手久久不放,战士们也是眼含泪水,挥手依依告别。

地方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回望武都城越来越模糊,群众的告别声音渐行渐远,部队才登车启程。别了,美丽的武都城,别了,热情的武都人民,你已经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编发:拂晓哨位

0 阅读:56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