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逐匈奴、南取百越,为我国的历史版图奠定基础,尤其是对岭南百越的战争,使秦国向南拓地数十万平方公里,更显意义重大,战后秦国在福建设置了闽中郡(郡治设在福州),在佛山以东的粤中和粤东地区设置了南海郡(郡治设在广州),在粤西(除雷州半岛以外)、桂东、桂中一带设置了桂林郡(郡治设在贵港一带,具体地址下一章再谈)。以上几个郡没有大的争议,但是象郡则不一要样了。
在我们学习的历史课本中,都明确说明象郡位于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广西西部、贵州南部,郡城设在监尘县,就是今天的广西崇左。但在近年有多名学者以及大部分的网民认为象郡应该在越南北部,如果后一种说法成法,我们历史中关于古秦代的版图将会重写。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秦代的象郡究竟在广西还是在越南。
先说明我们的观点,秦代象郡在广西而不在越南。以下具体分析之。
第一,首先谈谈秦统一岭南的战争自从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开始,就发动了统一岭南的战争, 但这是一场艰苦的长期的战争。秦始皇先任嚣为主将南征,但失败了,再派屠睢为主将,率兵50万分五路向越人发动进攻。一路进攻福建,两路进攻广东,两路进攻广西,广东和福建方向进展都比较顺利,但在广西方向则受到西瓯的激烈抵抗,秦军受到重创,主将屠睢在西江的三罗地区战死,三罗地区的具体地址不详,但从地图看,从湖南到广西,三罗还没有到广西复地。后来秦国开灵渠,以增强后勤运输能力,再派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发重兵继续南征,并派数十万囚徒相随。一直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再算勉强平定岭南,所以广西之战相当激烈,秦定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在越南征战,可能性不高。
第二,再次从疆域设置来看平定岭南后,秦国在岭南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不算福建和浙南一带的闽中郡),对于南海郡,历史记载很清楚,南海下设四县,包括博罗(今天惠州惠东梁化屯)、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四会(肇庆四会县)和番禺(今广州)。那怕县城不在了(如梁化),但记录仍在。但桂林和象郡,尤其是象郡,具体管辖哪里?郡治设在何处?辖县多少等等,大多记载不详,所以我们推断,秦国在岭南的统治主要在东部的广东一带,对于广西一带极有可能没有进行统治,或者只是委派当地部落或王国管辖,只需承认秦王朝就可以了,广西如此,越南地区可能就更有力所不逮了。
后来汉武帝在越南中北部设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将越南正式纳入统治,却将交州刺史部设在了广信,而不是距离越南较远的广州。也从侧面说明了秦代在岭南的统治中心只局限于广东。
第三,从官员委派来看岭南平定后,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郡这个行政单位是秦代的主要行政单位,比今
天的省略小,比现在的市要大得多(或者说重要的多),郡县官员的任命是大事。当时南征主帅任嚣为南海郡尉,副帅赵佗为南海郡下龙川县县令。按正常状况,主帅任嚣作了南海尉,副帅也会做个桂林尉或象郡尉,或委派更高的官吏出任象郡尉或桂林尉。主帅和副帅都留在了南海郡,这个不正常,印证了上文推断,桂林和象郡只是名义上的统治。
第四,从越南象郡的证据来看一些支持象郡在越南的学者认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了秦朝的疆域,‘南至北向户’,这里的“北向户”,是指一年之中有太阳处于其北的地方,窗户向北打开,这是赤道附近才有的现象,所以象港在越南南部。这种解释很牵强,南到北向户,只要到北回归线就可以说明问题。
也有人将史记中的‘日南,故秦象郡’当成象郡设在越南的证据,这是不妥当的,汉武帝时刚征服岭南,往来南方的人员不多,古人对地理缺乏深入理解,这些证据很不充分。
我们认为更科学的解释,是秦代充分而深入的统治了广东,表面上统治了广西。任嚣和赵佗在秦中央的支持下,继续积累力量,以图占据象郡和桂林。后来秦末乱起,任嚣死,赵佗继,利用积累的力量,正式占据了象郡和桂林两郡,统治了两方一带。南越建国后,一面与中国汉王朝分庭抗礼,一面深耕两广,同时向南在越南方向不断南拓,延伸势力。经过雄才大略的不断开拓,南越占领了越南北部的红河一带(加上赵佗活得够久,有时间慢慢蚕食)。汉武帝占据南越后,继续南拓,才有九真和日南。
现在一些人过度自信或过度膨胀,只要表面上看起来有利,就大胆假设、使劲求证,如英国人起源湖北英山县、丹麦人来源于种小麦的丹东人之类的论调不绝于耳。说象郡在越南也是近年兴起的类似论调,自信是好的,过度了要改善。
关注@蚕丝观下,探讨和交流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
王者
越南北部叫交州吧,也叫交趾郡。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
王者
还有交州湾,现在叫北部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