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各军区的野战部队编制是纵队,下辖师或者旅,全军共组建了53个纵队。
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解放军正规化议题。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该规定提出了野战部队由纵队改为军,全国范围内组建四大野战军,野战军下设兵团,全军计划编成20个兵团。
不过,此时四大野战军只是更改了名称,因为连续作战,纵队改军和成立兵团并没有立即进行。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
1949年2月,四大野战军陆续开始整编。不过对于成立兵团,四大野战军的态度各不相同。
一野不愿意
1949年2月1日,第一野战军成立,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15.5万人。
一野有2个兵团的编制,彭德怀司令却不愿意成立兵团,理由很简单,每个军人数太少了。一野成立时有7个军,第7、第8军还在晋中和晋绥地区作战,每个军兵力仅2万左右。
一野担负着解放大西北的重任,1949年5月,华北第18兵团、第19兵团归入第一野战军建制。1949年6月,一野成立了2个兵团,第1兵团下辖第1、第2、第7军,共8.3万余人。第2兵团下辖第3、第4、第6军,共7.4万余人。
一野的2个兵团,在四大野战军中成立最晚。
二野没有兵
解放战争初期,刘邓大军兵强马壮,千里跃进大别山时,4个主力纵队就有12万多人。中野长期转战消耗很大,兵力不增反减。
1948年11月初参加淮海战役时,中原野战军7个主力纵队总兵力仅为140913人。陈赓第4纵队31695人,其他纵队都在2万左右,1、2、3纵队都不到2万人。加上地方部队3个独立旅,总共参战16万余人。
1948年12月15日,华野和中野共同歼灭了国军第12兵团后,中野不再参加后续战役,转入休整。中野在淮海战役中伤亡4万多人,急需补充兵力。
淮海战役中,华野将双堆集战斗的俘虏和武器缴获全部留给中野,又调拨给中野部分俘虏,共计46000余人。平津战役后,中央军委从华北调拨新兵15000余人、“解放战士”17000余人南下支援中野。此外,廖运周第110师的起义部队、豫皖苏、豫西、陕南、冀鲁豫军区4个独立旅25000多人也都补充到中野。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全军兵力到28.5万余人。1纵分为2个军,4纵分为2个军,7个纵队共改编为9个军。
中央军委给了4个兵团番号,二野组建了3个兵团,另有一个特种兵纵队。第3兵团6.7万人、第4兵团8万多人、第5兵团8万人,第6兵团没有组建。
三野缺少将
华东野战军包含山东和华中两块根据地,纵队数量最多,有12个主力纵队、1个特种纵队,还有鲁中南、渤海、胶东3个地方纵队,还有1个两广纵队。两广纵队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撤部队组建,后来划归四野,跟随南下广东。
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40多万人参战。淮海战役结束以后,华东野战军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同时收编了很多解放战士,总兵力达到了80多万人。
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成立,中央军委给了7、8、9、10、11,共5个兵团编号。华野的12个主力纵队改编为军,3个地方纵队与起义部队合编为军,共有15个军。有的军超过5万人,有的军只有3万人。
三野15个军本可以编为5个兵团,不过为了充实兵团实力,另外考虑新四军将领资历普遍较低,最终只成立了4个兵团。
第7兵团13.3万人、第8兵团12,7万人、第9兵团13.8万人,都下辖4个军。第10兵团10.8万人,辖3个军。三野的4个兵团兵力多,各兵团的实力更加强劲。
四野想低调
1948年11月2日,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早结束。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至49军,每军4个师有5至6万余人,东野主力达到80万人。
东北野战军的12个军南下参加作战,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全军进行整编。
中央军委给了6个兵团番号,不过四野借鉴了三野的方法,空出2个兵团番号,编为4个兵团,每个兵团3个军,每个军下辖4个师。12兵团15万人,13兵团15万人,14兵团16万人,15兵团16万人。
四野此时兵强马壮,兵力远超一野和二野,所以成立兵团时想低调,不想太露富。
这样,四大野战军整编后共成立13个兵团,空出了6兵团、11兵团、16兵团、17兵团四个兵团番号。
华北军区成立了18兵团9万人、19兵团8万人、20兵团8万人。此外,国军起义部队成立3个兵团,陈明仁21兵团3.6万人、董其武22兵团4万人、陶峙岳23兵团6.5万人。
建国初期,解放军共成立19个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