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了,大多数地区的水产养殖慢慢开始新一个周期,养殖户陆陆续续放苗喂料用药。
“早期养殖户主要做一些放苗的准备工作,前期喂料用药用的少,预计到四五月份用量会慢慢增加”,据江苏盐城经销商陈老板介绍,当地主要是养河蟹和对虾,河蟹苗已经放了不少,对虾主要是外塘模式,预计要到5月份才开始放苗。

陈老板做了8年的饲料渔药经销生意了,巅峰期他一年饲料销量3000吨、动保销量接近1000万,但这几年他逐渐主动收缩了自己的规模,饲料销量减少到1500吨左右,动保减少到400万左右,“之前主要是赊账太多了,生意做的看起来还是不小大的,但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了”。
水产行业的赊销是江苏乃至全国大多数养殖区域都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地方的水产养殖节奏是,开春放苗、秋冬出塘,一个养殖品种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八九个月以上,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对于经销商来说,如果养殖户顺利的话,赊销生意的周期就是跟着养殖户的节奏走,从一开始赊账、直到养殖户养出来的鱼虾蟹出塘上市了,这一个周期的赊账才有可能收回来。

“如果养殖户养得很顺利,收账算是比较快的,一旦养殖户这一年亏本了,那收账肯定是有麻烦的”,据陈老板介绍,也有个别养殖户比较赖,明明当年养殖赚钱了,手里也有结余,但他就是不给钱,“有的拖一阵子也能要回来,有的可能就要不回来了,比如有的人喜欢赌钱,明明赚钱的那一年,赌几次可能就输很多”。
以前养殖还比较赚钱的时候,赊销即便普遍存在,经销商压力也不大,但现在绝大多数养殖品种都很内卷,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有的甚至长时间亏本。养殖户不赚钱了,经销商也就跟着压力山大,到了年底很多应收账目都收不上来,很多经销商春节之前的最后一两个月基本上都忙着催账,“赊账搞来的销量看起来很好,但到了年底要账就非常难受了”。

这些年累计起来的烂账,陈老板至少还有三四百万,他告诉水产养殖网,这些烂账大概率都是收不回来了,有的已经走司法途径了,但大多数还是收不回来,有的因为赊账从好朋友变成了路人甚至仇人,有的甚至人都找不到了。
“实在是没办法,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都要求我们现金进货,所以我只能收缩规模,慢慢从赊销变成做现金”,陈老板转做现金已经有两三年了,一开始销量下滑确实很厉害,但他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并且做好技术服务跟踪,虽说客户量少了,但跟他合作的客户多数都能赚钱,这些客户也是越来越稳,也就都习惯了从他门市现金买产品。

陈老板所在的那个镇上,动保饲料经销门市大概有五六十家,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一半都转成做现金了,而那些还是走赊销模式的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原因主要还是养殖户赚钱难了,经销商资金回笼的压力比较大,有的还成了烂账,去年的账能要抓紧要,两三年一过的话,就基本上要不回来了。
据陈老板介绍,镇上有几个经销商,前年的账还没要回来,今年可能还要继续赊账给养殖户,“陈年老账说的就是这个,假如一个养殖户一年赊账5万,年底也不是一分不给,可能就给两三万的,到了第二年还要继续欠账,要不然之前的账可能就真要不回来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赊账买药买饲料的养殖户,也有自己的苦衷,陈老板也比较理解,比如说养殖户资金确实紧张,或者担心产品效果不好等等。于是陈老板就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花点心思多筛选厂家,选择质量过硬、价格也不是很高的产品;同时陈老板自己也养了几个塘,走“以养代销”的路线,产品先在自己塘口实验,然后结合经验再去服务养殖户。
“现金模式本身也是筛选养殖户,有的养殖户有侥幸心理,反正是赊账的,到时候给不给再说”,而现金买回来的产品,养殖户肯定会上心,日常管理和产品使用上都会用心,陈老板认为,现金购买产品的养殖户不能说一定有多么赚钱,但这部分人都是很用心地搞养殖,而且大多数人也是赚钱的,“到现在依然有一部分养殖户,养了不小的塘口,但平时还有一些打牌娱乐的爱好”。
经历过销量的巅峰期,转做现金后也一阵低谷期,但陈老板依然坚持做现金,如今他也逐渐稳定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销量虽然没有以前大,但每年的盈利也比较稳定,“经销商要改变思维,不能简单地靠赊账来维系客户,能让客户赚钱,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