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报的公布,我发现不管是消费,还是机器人,还是创新药,中药很多公司都是业绩暴雷的,而半导体领域却有9个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业绩增幅都在100%以上,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家:海光信息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51%,收入达到24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75%,净利润达到5.06亿元。
国产 CPU/GPU 领域的核心企业,海光信息受益于国产化替代趋势。

第二家;寒武纪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230%,收入达到11.11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257%,净利润达到3.55亿元。
美国加大对 AI 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特供中国的 H20 芯片面临许可限制,寒武纪作为少数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 AI 芯片企业,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替代选择,思元 590 的表现已非常接近 A100,被视作英伟达 A100 最有力的国产替代品之一。

第三家:北方华创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以上,收入达到73.4亿元以上,净利润同比增长29%以上,净利润达到14.2亿元以上;
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 2024 年晶圆产能增长率居全球之冠。

第四家:韦尔股份
2024年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22%,收入达到257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498%,净利润达到33亿元。
AI 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智能手机市场在 2024 年明显复苏,全年出货量达 12.2 亿部,同比增长 7%,公司周期反转。

第五家:澜起科技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6%,收入达到12.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35%,净利润达到5.25亿元。
全球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逐步回暖,使得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

第六家:瑞芯微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3%,达到8.85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210%,净利润达到2.09亿元。
AI 技术在汽车、机器人、教育、家庭、医疗等场景,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加速落地应用,使得边缘、端侧的 AIoT 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带动瑞芯微长期深耕的 AIoT 各行业全面增长。

第七家:晶合集成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8%,收入达到92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152%,净利润达到5.33亿元。
公司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显示驱动芯片(DDIC)仍是主要营收来源,但图像传感器芯片(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显著提升,已成为第二大产品主轴,产品结构的优化推动了业绩增长。

第八家:士兰微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20%,收入达到112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714%,净利润达到2.2亿元。
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的背景下,下游电动汽车、新能源、算力和通讯等行业快速发展,芯片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快,为士兰微这样的国产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第九家:思特威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9%,收入达到17.5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1265%,净利润达到1.9亿元。
公司与多家客户合作全面加深,产品满足更多应用需求。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 5000 万像素产品,以及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 5000 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均大幅上升。2024 年智能手机业务收入 32.91 亿元,同比增长 269.05%,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用户13xxx80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