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曾经这样评价马超:
孟起虽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又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
诸葛亮的意思是,马超和张飞并驾齐驱。
在世人的眼中也大致如此。
马超和张飞曾在葭萌关大战200余回合不分胜负,可以说他们在武力上旗鼓相当,但我认为马超在其他很多方面并不如张飞。
一是不如翼德忠义。
桃园三结义流传千古,张飞一生跟着刘备,不论时局艰难,颠沛流离,他和刘备、关羽始终情同手足,从无二心,可以称为忠义之典范。
反观马超,在其父马腾死后,先投靠了张鲁,张鲁很欣赏他的武力,想把女儿许配给他,但没过多久,他就被刘备使用离间计给挖走了。
玩儿过三国志或者三国群英传游戏的都知道,只有武将的忠诚度非常低,才容易被其他势力用离间计策反,像关羽、张飞、赵云这种人在刘备的帐下,永远都不可能被人挖走,所以说马超在“忠”上是有欠缺的。
在“义”字上,他也有短板,他和他父亲的结拜兄弟韩遂心生嫌隙,反目成仇;和他手下最勇猛的副将庞德,关系也非常一般,后来,一个在刘备阵营,另一个在曹操阵营,老死不相往来。
因此,在忠义上,马超是不如张飞的。
二是不如翼德精细。
马超和张飞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雄烈过人。
但张飞也有粗中有细的时候,比如在长坂坡一战,面对曹操百万大军,他手持丈八蛇矛独立长坂桥上,却事先安排军士将马尾绑上树枝,在桥后林中来回驰骋,扬起尘土,故布疑兵。
曹操一见,果然疑心顿起,怕中埋伏,不敢贸然进兵,同时又因为惧怕张飞的勇猛无敌,只好选择暂时退兵。
张飞的粗中有细,急中生智,不仅成就了自己单骑独退曹操百万大军的威名,还救了整个刘备集团的生命。
在潼关一战,马超大败曹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险些丢了性命。
但“险些”就是“险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马超最终还是没能杀得了曹操,为父亲报仇。
为什么没能杀死曹操呢?其实就是因为马超的粗心。
对于曹操这位杀父仇人和既定战略目标,马超不仅不认识,而且也不事先了解他的特点和长相,导致两军对阵之时,他认不出到底哪个是曹操,结果就出现了很搞笑的一幕,有人告诉他“穿红袍的就是曹操”,他就追穿红袍的,曹操听到喊声就立马把红袍脱了;又有人告诉他“留长须的是曹操”,他又去追留长须的,曹操听见了又把胡须剪掉。
最终,曹操从马超的眼皮子底下给溜掉了,这都是因为马超的粗心大意。
三是学习力低于翼德。
都说“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马超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前,的确还是在江湖上浪了一把,打赢了不少场硬仗、恶仗。
可自从加入刘备阵营以后,他就开始销声匿迹、默默无闻了,说是坐镇西北,震慑羌人,守住蜀国的大后方,其实一直到他死去,都再也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了。
可以说,马超出道即巅峰,但一直在走下坡路。
张飞则不同,他刚出道的时候很莽撞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战斗,他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强。
刚开始的时候,张飞是难以独当一面的,在留守徐州时,就被吕布、陈宫耍得团团转,导致失了城池,差点儿在大哥、二哥面前自刎谢罪。
但他没有这么一直莽撞下去,而是在战争中不断研究战争,持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越到后期越强。
在刘备集团经略西川之前,张飞与诸葛亮打了一个赌,即:诸葛亮率赵云从水路入川,张飞独自率领军队从陆路入川,比谁先到达西川。
入蜀的水路基本没有什么阻碍,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川的陆路关卡重重,道路艰险,军队辎重是很难通过的。
可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张飞大军竟然比诸葛亮先到,原因是张飞用计策和诚意收服了西川老将严颜,有了严颜的帮助,张飞大军毫不费力,未遇太多阻拦,便一路势如破竹,直达西川。
可见,此时的张飞已经不再是年轻时莽撞的张飞,而是真正成长为一名沉着冷静、有勇有谋的帅才。
在最后,我想说的是:
不讲忠义,难得信任;
粗枝大叶,容易坏事;
不爱学习,怎成大业!
因此,锦马超不若猛张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