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之前,我们讲了王敦之乱的上半场,实际上,还有下半场。上半场,王敦大获全胜;下半场,结局耐人寻味。
公元322年,王敦大破朝廷军队,四月,返回武昌(江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北省鄂州市)。
史称,王敦得志以后,越发暴虐傲慢,各地向朝廷进贡的物品,大多都送入他的府第。朝野官员,全都出自他的门下。王敦以沈充、钱凤为智囊,对他们言听计从,凡被这哥儿俩构陷的人,都难逃厄运。另有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等人,都充当王敦的爪牙。沈充等人,大肆建造军营府第,侵占他人田宅,甚至公然拦路抢劫。据说,有识之士都知道,他们蹦跶不了几天了。
王敦自任宁州(云南省)、益州都督。
衣赐履说:益州是侨州。所谓侨州或侨郡,是指原有的州、郡沦陷后,暂借别的地方重置,仍用其旧名建立的行政机构。
十月九日,荆州(州政府设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刺史、武陵侯王廙(王敦堂弟)去世。
王敦任命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内史王邃(王敦堂弟)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镇守淮阴(江苏省淮阴市);卫将军王含(王敦老哥)都督沔南(汉水以南)军事,兼任荆州刺史。
衣赐履说:明年(公元323年),十一月,王敦调任王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舒(王敦堂弟)任荆州刺史,监荆州、沔南诸军事,王彬(王敦堂弟)任江州刺史。
另外,原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承被杀害之后,谁做了湘州刺史,我没有查到,但可以肯定,即使不是王氏兄弟,也肯定是王敦的党羽。
这样,沿长江东下,荆州、江州、湘州、扬州,都在王氏兄弟的控制之下,再加上王导坐镇首都建康,一眼望去,东晋帝国,只见王氏,不见司马。
闰十一月十日,元帝司马睿去世。
闰十一月十一日,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
公元323年,二月二日,晋朝廷将司马睿葬于建平陵(江苏省南京市北鸡笼山),谥号元帝,庙号中宗。
三月一日,改元太宁。
公元323年,年初,王敦向明帝司马绍呈上玉玺一纽。史称,王敦(时在武昌)阴谋篡夺皇位,就暗示朝廷征召自己,于是,司马绍写下亲笔诏书征召他(敦将谋篡逆,讽朝廷徵己,帝乃手诏徵之)。
四月,司马绍派兼太常应詹授予王敦黄钺和班剑武贲二十人,并允许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衣赐履说:班剑,指有纹饰的剑,“班”通“斑”。到晋朝时,改为木制,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
王敦从武昌迁往姑孰(安徽省当涂县),屯驻在于湖(当涂县南)。
司马绍派侍中阮孚,以牛酒犒劳王敦,王敦以生病为由,不见阮孚,只派主簿接受诏书。
之后,应该是王敦任命王导为司徒,王敦自己任扬州牧。
衣赐履说:此处,有点意思了。
《晋书·王敦传》载,敦将谋篡逆,讽朝廷徵己,帝乃手诏徵之。意思是王敦打算造反,就让朝廷征召他回来,王敦将军队屯驻在于湖。随后,司马绍赐了一大堆待遇给王敦,黄钺啦,班剑啦,奏事不名啦,入朝不趋啦,等等。我个人理解,如果王敦入朝,司马绍很有可能把他当场拿下;王敦也有此担心,到了于湖,声称有病,就不动窝了;于是,司马绍派侍中阮孚前往犒劳,表面上是劳军,实际上,一准儿是察探王敦的虚实,所以,王敦称病不见,让你们瞎猜去吧。
这样,君臣两个,实际上已经你来我往过起招儿来了。
我个人感觉,王敦大约是真的病了,所以,我对他“因打算造反而要求入朝”的说法,略表怀疑。
六月六日,司马绍立庾氏为皇后,任命庾皇后的老哥、中领军庾亮为中书监。
史称,由于王敦专制,司马绍感到很危险,就打算以辅国将军郗鉴为外援,任命他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假节,镇守合肥。
郗鉴是士大夫出身的“流民帅”,从北方南下时,带了一支流民队伍过来,相当有战斗力,因此,王敦对他颇为忌惮,上表要求任命郗鉴为尚书令。
八月,郗鉴回京任职,途经姑孰,前往拜见王敦。两人话不投机,王敦将郗鉴扣留,王敦的党羽都劝王敦干脆把郗鉴干掉算了,王敦没有同意。
郗鉴回到朝廷后,便和司马绍商议讨伐王敦的办法。
王敦有个堂侄叫王允之,老爹就是王舒。王允之小时候,非常聪明机警,王敦特别喜欢他,经常让他跟在自己身边。直到王允之成年,他和王敦依然相当亲密,时不时就在一个床上睡觉。有天晚上,王允之陪着王敦等人喝酒,过了一会儿,王允之表示自己喝大了,先去睡觉去了。王允之离开,王敦就和钱凤商讨叛乱之事,全进了王允之的耳朵。听了不该听的话,王允之大为恐惧,赶紧借着酒劲儿,猛抠嗓子眼儿,估计连胆汁儿都吐出来了,吐得衣服上,被窝里,脸上头上,哪儿哪儿都是。钱凤离开之后,王敦进来察看王允之的状态,见他在呕吐物中睡得非常香甜,应该是真喝高了,就不再有疑心。
后来,王允之的老爹王舒升任廷尉,王允之请求探望,父子相见,王允之立即将王敦、钱凤的密谋全部告诉老爹,之后,王舒和王导一道烟向司马绍作了汇报,于是,朝廷开始为应付突变做准备。
衣赐履说:《晋书·王舒传》载,太宁初,王舒担任廷尉;王敦上表,任命王舒为鹰扬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监荆州沔南诸军事。太宁元年是公元323年,也即是说,本年初,王舒担任廷尉,此时,王允之在王敦身边,也许在武昌,也许已经到了姑孰,老爹做了廷尉,他就回到老爹身边。
显然,王舒、王允之父子跟王敦不是一条心,他们与王导商议之后,决定站在司马绍这边儿。
也即是说,王氏家族已经分裂了。
之后,王敦任命王舒为荆州刺史,作为自己的后方,也即意味着,王舒投身于司马绍,王敦是被蒙在鼓里的。
【图片来自网络】